張曉斌
【內容摘要】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學的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和表達能力,這也是語文教育需要培養(yǎng)的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之一。若要讓學生掌握良好的語言文字運用和表達能力,需結合高中生的認知和學情特點,高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構建自身思維體系,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本文分析目前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踐和經驗,探究從語文教學方法角度加強對學生思維品質進行訓練提升的具體策略,期望為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中語文 思維訓練 教學策略
一、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存在忽視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問題
1.教師缺乏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意識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中,學校師生以及家長最重視的就是考試結果的評定,而不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整體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目前很多高中語文教師還是沒有及時轉變教育觀念,依然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活動中與學生達成共識,教師以一言堂的模式講解教學內容,伴隨機械性的提問內容,學生以死記硬背知識重點的方式來完成考試應對。這種教育模式可以很好地為考試做準備,幫助學生獲得概念上的好成績,但是整個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學生成為知識的機械性學習受體,學生應該具備的包括思維能力在內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能力被忽視。新課標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要求是高中語文教師急需了解并更新的教育理念,并應該將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意識有效滲透到教育過程中去。
2.教師缺乏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意識
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很多高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內容的授課,往往在有效的課程時間內采用灌輸性的教學模式,但即便如此教學效果往往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實際的教學過程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滔滔不絕苦口婆心地講解,學生東張西望,不認真聽講。對于高中語文課堂來說,新課程得以順利實施離不開學生這個學習主體的積極投入和參與,而學生的思維是否被調動,學生是否具備理解教學內容的思維能力,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情不斷探索,在教學中滲透思維的培育過程,逐步鍛造學生的思維品質,并在實踐教學的練習中不斷加強,讓學生不斷成長、受益終生。
二、在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中注重思維訓練的重要體現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采用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已經不適應現代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需求,為了達到新課改的要求標準,教師需要在高中教學中滲透學生的思維品質的訓練意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鍛造,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探索語文課本知識的內涵,更深入地理解語文知識并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再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就目前語文課堂教育現狀來看,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并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是語文教師亟須解決的難題。這需要教師充分理解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高中生的認知心理發(fā)展需求為考慮基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力求得出在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思維訓練的有效策略,進而實現思維訓練與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強教育效果,獲得持久良好的教育影響。
三、在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思維訓練的具體策略
1.開展問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敏度
語文學科作為我國基礎教學的母學科,是與現實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學科,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語言文字的應用與創(chuàng)造,因此語文學科也具備區(qū)別于不同學科的特點,語文知識點之間往往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不會作為獨立的知識點單獨出現應用。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充分理解學科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研究,找出語文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觀察靈敏度,掌握聯系知識并應用的能力技巧,就是學生思維能力形成的過程。
以部編版高中語文的《沁園春·長沙》為例,作者描寫了視野所見的湘江秋景,一副繽紛絢爛的湘江秋景圖在作者濃墨重彩的詞句用意下躍然紙上,而作者一改自古悲秋的哀傷之態(tài),以飽滿有力的筆調抒發(fā)心中奔騰豪邁的激情,意境宏大氣勢磅礴的詩句,是作者博大胸懷和豪邁氣概的充分體現。語文教師可以以詩歌的意象和情感為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引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以詩中意象為切入點,探究聯想詩詞營造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敏度,來達到充分理解詩歌內容,掌握詩歌賞析方法并形成詩歌審美能力的教學目標。在《沁園春·長沙》的教學中,知識與技能目標是抓住詞中的關鍵字詞,通過文中描寫的意象來理解全詩景中有情、情中顯志的意境特點。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在誦讀中引領學生感受體會意境作用,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是通過感受毛主席的豪情壯志和廣闊胸懷來激發(fā)學生胸懷天下、熱愛國家的精神品質。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上提問幾個問題來考察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效果,比如:作者通過“看”字來統(tǒng)領視野內湘江秋景的描繪,那么“看”字統(tǒng)領的描寫又是哪幾句呢?對于“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秋山景色描寫,同學們還能聯想到其他的什么秋景詩句呢?這渲染的是什么樣的景色呢?“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什么樣的表達含義?又蘊含著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通讀全詩之后,你得到了什么樣的情感體驗呢?在教學過程地適當時候提出這些具有設計性的問題,可以促使學生深入閱讀文本來產生更準確的理解,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達成了思維訓練的目的,良好具體的問題設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敏感性來準確捕捉文本信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2.實施單元教學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在新課程教材的編寫中,語文課本的每個單元都有編者意圖的體現,也隱含著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而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內的文章看似是獨立的個體,其實每篇文章之間都有內在的聯系和共同的特性,為達成共同的教育目標而被整合在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中。因此語文教師注重單元教學的實施可以幫助學生在連續(xù)的一段時間內,系統(tǒng)完整學習單元所呈現的某一方面的語文知識或技能。教師可以以單元教學作為整體,根據每個單元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讓學生在系統(tǒng)學習中搭建起完整的學習思維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同時有效提升思維訓練的效果。不僅如此,系統(tǒng)完整的單元教學可以將教師所教與學生所學有機整合起來,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運用知識的能力,鍛造出良好的思維品質并有效應用于學習實踐當中,收獲良好的學習成果。
以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第三單元的教學為例,在單元導讀中,提出編寫的意圖和達到的教育目標,即要求學生在閱讀詩詞的過程當中,體會到詩人豐富的情感思想及人生經歷,得到加深學生社會思考、增強學生人生感悟的教育成果,并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除此之外,知識與技能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鑒賞古詩詞的基本方法;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感受詩歌意境;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是通過體會詩人人生經歷與感悟來提升自身文化修養(yǎng)和思想品味。面對不同時期、不同題材、不同形式的唐詩宋詞經典,教師可以采用單元教學的方式靈活組織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詩詞、鑒賞詩詞。首先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充分了解和分析,找出詩詞經典所具備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設計出具體完備的教學目標,這個教學實踐過程可以讓教師對所教內容和學生所學內容產生初步的理解,進而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整體性。其次實施具體的教學策略,在師生明確教學目標及學習目標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詩詞,體會曹操“天下歸心”和陶淵明“復得返自然”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追求;理解李白馳騁想象的豪邁和杜甫登高遠望的悲涼所體現的不同人生境遇,體會到不同境遇所帶來的不同情感影響;通過對比辛棄疾詞的豪邁和李清照詞的婉約來體會宋詞不同的審美追求。在學生對詩詞的內容、情感一探究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示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合情感體驗,教師再對學生的分享過程進行總結和點撥。最后需要教師進行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是對學生自主學習思維能力及方法的肯定、指導和補充,對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3.進行對比教學培養(yǎng)學生辨析思維能力
教師在針對不同教學內容時引入對比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辯證能力的形成,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辯證思考,讓學生更客觀、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內容,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如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中的文章是以不同的角度闡述與學習相關的議題,包括學習的意義、感受以及學習態(tài)度、方法、意義的討論,以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啟發(fā),得到啟迪?!秳駥W》和《師說》兩篇文章是作者不同思考角度的觀點表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首先具備把握作者觀點的闡述方式,結合作者的觀點內容思考文章中所提到的教學觀和學習觀是否還適用于現代教學,有哪些可采取之處。學生在不僅要學會針對性表達自己觀點的方式方法,也要對比教學內容對文章內容進行辯證思考,進而生成自己的學習觀和價值觀,這是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具體體現。
4.主張合作探究綜合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在語文課堂實施合作與探究的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多維思考,因為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思維能力具有個體差異性,對于同樣的知識內容也會產生不同的理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按照學情進行分組,下發(fā)學習任務后組織學生進行有目標的自由討論,在合作探究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發(fā)表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意見,在長期堅持的合作探究中,學生的整體思維水平將會得到顯著提升。
總結
綜上所述,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教師可以集合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踐,通過問題教學、單元教學、對比教學、合作探究等教學模式的實施,注重學生的思維敏感度、知識整合思維及對比辯證思維等綜合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和提升,進而提升高中語文的教育成效和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麗花.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J].課外語文,2020(27):100-101.
[2]安增紅.思維訓練在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思考[J].名師在線,2020(9):48-49.
[3]李兆恒.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文學教育(下),2020(2):188.
[4]藍壽軍.基于深度思維的高中語文教學思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0):51.
(作者單位:山東省平度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