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錦系
【摘要】在新課改實施下,高年級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習作能力,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為此,文章從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目標入手,對目前小學高年級階段的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了深入、系統(tǒng)的分析和討論,并通過全面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指導;有效策略
由于學生的性格特征不同,思維能力不同,他們在書面表達能力方面也不盡相同。小學生在步入高年級階段以后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習作經驗,形成了各自的喜好特征,這時候教師進行習作指導,要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特長和個人喜好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并引導他們對世界萬物進行豐富的想象,然后使學生通過自我表達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從而讓學生愛上寫作,勇于表達,敢于流露自己的真情實感。
一、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指導目標
首先,新課標中關于小學語文習作的總目標為:能夠明確清晰、文字流暢、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并能夠根據(jù)習作要求,運用常見的寫作方式來進行表達,促進學生書面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其次,5~6年級的階段目標為:能夠清楚地知道寫作的目標就是更好地進行自我表達,便于人際交流;培養(yǎng)學生注意觀察身邊事物,豐富自己的所見所聞,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為提升寫作能力積累豐富的習作素材;能寫簡單的記敘作文和想象作文,且能將內容和感情表達豐富、真實,在分段表述的時候能夠將每段的主要內容清楚地表達出來。同時還要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學會寫應用文;能夠做到自己修改習作并與他人交換進行相互修改,保證習作內容書寫規(guī)范、整潔,語言表述通順流暢、清楚明了,文字表達準確無誤,并能夠根據(jù)文章表達的內容準確地運用常見的標點符號;習作不僅要保證內容豐富、語句通順,而且要求學生有一定的速度。按規(guī)定來說,小學第三階段的習作課程要求是:要保證課內安排16次習作左右。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從學生方面分析高年級語文習作存在的問題
首先,真情實感的缺乏造成內容空洞、不豐富。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自我表達意識較弱,往往對自己的情感沒有正確的認識,而且在平時的學習中已經養(yǎng)成了摘抄的習慣,以至于學生在進行習作時一般都是引用摘抄的內容,并沒有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習作內容之中,從而使得內容空洞,不夠豐富。
其次,習作模式單一,抄襲現(xiàn)象不容小覷。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語文習作方面的問題備受關注。雖然大部分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習作經驗,但是他們在習作的時候往往是引用平時積累的一些好詞好句,或者是在網上搜索相關的題目,然后將文章內容進行簡單的修改,更有甚者讓父母在自己寫作的基礎上幫助充實內容,然后將這樣的作品交給教師,而依靠自己平時對生活的觀察積累的知識來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的學生只占很小一部分。另外,通過對小學生的作品進行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的習作基本上都存在著統(tǒng)一的模式化,缺乏小學生獨有的個性[1]。
再次,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對習作缺乏興趣。在小學階段,教師一般都會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但是大部分學生都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能夠自愿堅持寫日記的學生很少。并且還有一部分學生根本不喜歡寫作文。由此可見,多數(shù)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由于對習作沒有正確的認識,從而對習作缺乏學習興趣。
最后,習作內容缺乏生活素材的支撐。學生平時對周邊事物的觀察較少,閱讀量不大,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很容易在寫作的時候由于思維僵化、視野狹小、題材缺乏而導致寫出來的作文與實際生活相脫離。因此,應該積極培養(yǎng)小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好習慣。
(二)教師在習作指導方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定位不準確,指導方式模式化。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的習作指導中,教師過分重視習作的內容和結果,忽略了學生在習作中感受到的快樂和真情實感的表達,使得學生不喜歡習作課程。再加上習作課程枯燥乏味,教師指導過于模式化,以及超目標、超階段的習作定位影響了學生習作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對習作產生了厭煩的心理,不利于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
其次,習作教學內容過于封閉,命題作文泛濫。由于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內容過于封閉,而且習作的次數(shù)不多,學生缺乏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的機會,因此作文內容基本上大同小異,沒有新意。另外,在習作教學中,往往都是命題作文,自由發(fā)揮的作文很少,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使學生的真情實感無法得到暢快的表達,從而弱化了學生學習習作的自信心。
再次,教師對于習作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的時候,往往對于好的作文給予表揚,對于不出眾的作文或者寫得不好的作文只是進行簡單的批注,甚至只寫一個“閱”字。這種單一的模式化的評價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習作的信心和興趣,打消了學生學習的動力。
三、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指導的有效策略
(一)學生策略
1.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寫作意識
小學高年級學生之所以不喜歡習作是因為寫不出東西,無法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沒有成就感,沒有培養(yǎng)正確的寫作意識。因此,小學生應該端正學習習作的態(tài)度,養(yǎng)成正確的寫作意識,善于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積累豐富的素材,充實自己的習作內容,充分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挖掘習作的興趣。
2.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作習慣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積累素材的好習慣。學生可以通過觀察生活、觀察周圍事物的方式來積累習作素材,并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學生要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緊密結合到一起,隨時對好的詞句進行摘錄,搜集好的寫作素材,以便在寫作的時候能夠為自己所用。好的作品來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積累足夠多的素材,才能寫出豐富的內容,才能使文章內容更加具有真情實感,從而使自身的寫作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其次,要養(yǎng)成時刻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學生應該學會觀察周圍的事物,可以將觀察到的新鮮事物及時記錄下來,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做一個善于觀察生活的人,使自己的情感變得越來越豐富。另外,學生應該積極參加一些課外實踐活動,例如作文競賽、演講比賽等等,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而且能提升自身的情感表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再次,還應養(yǎng)成修改習作的好習慣。小學生應該主動對自己的習作內容進行仔細反復的閱讀,發(fā)現(xiàn)并改正錯別字,并及時改正語句不通順的地方。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些都是可以輕松完成的,在此基礎上還要對自身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對習作內容必須仔細檢查,檢查后對于出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作出反思。這樣在無形之中就提升了學生的習作水平。
(二)教學策略
1.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準確進行習作定位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明確習作定位,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另外,教師在習作教學中還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注重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快樂感受和真情實感的自我表達??傊瑴蚀_進行習作定位,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模式。
2.加強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習作的興趣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一定要注重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將學習與生活進行有效結合,在生活中不斷積累習作素材。興趣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因此,在習作教學中一定要使習作教學變得有樂趣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生完全融入習作教學中。例如讓學生寫關于大自然的文章,可以帶學生走到戶外,仔細感受風聲、暖陽,聆聽鳥語。學生通過所見所感就能積累豐富的素材,觸發(fā)寫作的靈感,增強寫作的興趣和信心,從而真正愛上寫作。
3.以讀寫結合的方式不斷使習作內容變得豐富
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不斷更新教材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情景教學,充分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潛力和積極性。教師要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練習習作的機會,幫助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并通過對閱讀的文章進行全面的分析,理解要表達的具體內容,使學生學會挖掘文章中心思想和切入點的方法,以讀寫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習作水平,同時使習作內容變得更加豐富。
4.健全評價機制
教師在對學生的習作內容進行評價時,要重視學生的特長發(fā)展,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評價機制,對于好的文章要多鼓勵、表揚,對于不出眾或有瑕疵的文章既要指明不足之處,又要對出彩的節(jié)點進行表揚,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三)教材策略
首先,要提供適合學生的習作示例。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思維接受能力提供適合他們的范文,且范文要貼近生活,從學生的角度考慮。這樣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開拓他們的思維能力,激發(fā)他們的習作熱情,從而使其輕松地提升習作水平。
其次,明確寫作方法。教材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情境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寫作方法。學生抓住了習作方法的要點就能靈活運用,使習作內容更加生動形象。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文是最能體現(xiàn)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文化內涵的平臺。因此,教師應該重視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從學生策略、教學策略和教材策略三方面入手來加強對學生的習作指導,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孫興芳.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指導方法策略探究[J].知識文庫,2020(0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