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火燒云》憑借細致的觀察、合理的想象,用優(yōu)美的文字表現(xiàn)出火燒云這個自然景象的奇特美麗。本課以時間為線索,寫了火燒云在傍晚時分從上來到下去的變化過程,重點寫了火燒云的形狀和顏色變化極多、極快,在很短很短的時間里,出現(xiàn)的奇麗的景象。在進行第二課時教學時,師生之間配合默契,目標達成令人滿意?,F(xiàn)從設計和生成兩個角度來談談我的收獲與反思。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清楚事物的,那么,聯(lián)系到《火燒云》這一篇課文,重點寫了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極多、極快。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到了霞光帶給大地萬物的變化之美,我把對這一自然段的欣賞放在第一課時,而在第二課時中,我重點讓學生領會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之多之快。因為,我分別引導學生從顏色和形狀這兩個方面來建立問題系統(tǒng)。首先引導學生就火燒云的顏色來建立問題系統(tǒng),孩子們提出了很多金問題:作者是怎樣寫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極多的?火燒云有哪些顏色?哪些地方體現(xiàn)出了火燒云顏色變化極多?這些顏色有什么特點?火燒云還會有哪些顏色?在我對孩子充分的肯定之中,師生一起梳理,建立了一個問題系統(tǒng):作者是怎樣寫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極多的?1.火燒云有哪些顏色?2.這些顏色有什么特點?(紅彤彤→單色、半紫半百合色→雙色、葡萄灰→比喻色)3.哪些地方體現(xiàn)出了火燒云顏色變化極多?4.火燒云還會有哪些顏色?(檸檬黃、半黃半米色)
這個設計中,以表示顏色的三類詞語為抓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三類詞語的特點,繼而引導學生關注顏色變化之快的這些詞:連用四個一會兒,引導學生進行追問,再關注葡萄灰、梨黃、茄子紫三種顏色之間的標點,再引導學生進行追問,從而引導學生體會到火燒云顏色變化之多、之快,并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讀出輕快欣喜的感覺,讀出奇麗暢快的感覺。朗讀之后,再次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從而加強對三種顏色詞語的運用。
在這一部分教學中,從課堂的生成來看,是比較成功的:問題系統(tǒng)的建立科學有序,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和追問的能力也得到了煅煉和發(fā)展。學生充分感受到了顏色的奇特之后,我便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學習火燒云形狀變化之多的部分,他們選擇小組合作學習,先建立問題系統(tǒng),再設計自主學習的步驟。作者是怎樣寫火燒云的形狀變化極多的?1.火燒云出現(xiàn)了哪些形狀?2. ? ? ? ? ? ? ? ? ? 這些形狀有什么特點?3. 哪些地方體現(xiàn)出了火燒云形狀變化極多?4.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樣子----變化---消失)
因為有先前的學習,孩子們自主構(gòu)建了這一部分的問題系統(tǒng),在之前的基礎上有的突破。之后,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設計了學習流程:1、默讀課文。2、用筆劃出有哪些形狀的變化?3、找到形狀變化極多的詞句。4、朗讀。從這里可以看了孩子們的設計力有所提高。在反饋時,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特點:每一種動物都是先寫出現(xiàn),再寫樣子,再寫它的變化,最后消失。于是,我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習進行仿寫。孩子們的仿寫特別到們,非常有創(chuàng)造力。
教學進行到這一步,重點和難點已經(jīng)得到了有效的解決,我開始引導學生關注本課的語言:過了兩三秒鐘,那匹馬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卻不見了。我先問他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嗎?孩子們發(fā)現(xiàn)用了多個“了”字,我繼續(xù)問他們,你有什么追問嗎?他們說為什么要用這些多“了”字?這個問題對他們有點難,我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指導他們朗讀,他們越讀越起勁,最后發(fā)列,用了這么多“了”字,讀起來有節(jié)奏感,這就是瑯瑯上口呀。我繼續(xù)追問:課文中還有這樣的句子嗎?有,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后繼續(xù)讀,繼續(xù)感受。
當然,在教學中,我仍有做得不夠完美的地方,對于教學過程中生成的東西駕馭力不夠。朗讀指導沒有做到水到渠成,顯得比較刻意。在學生的回答難以達到預期的時候,對于學生的引導力不夠。這些都要求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磨煉自己,不斷地成長。
一、抓住一個“讀”字,錘煉語言美。
《火燒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課文描寫了日落時晚霞的美麗景象,以“變”字統(tǒng)領全篇,且節(jié)節(jié)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比如“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云的范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艷。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著跑著” “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云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tài)。所以,在教學時,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云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火燒云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二、抓住一個“多”字,領略色彩美。
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火燒云的顏色多,變化快。為了感受火燒云的顏色美,讓學生圈出描寫火燒云顏色的詞語:“紅彤彤、金燦燦,葡萄灰、茄子紫,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并配以圖片認識這幾種顏色,給學生以直觀的感覺,邊讀邊想象加深對顏色的理解,體會火燒云顏色美。而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3組描寫顏色詞語的規(guī)律,從學生的回答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第一組為“ABB”形式,第二組為“事物+顏色”,第三組為“半……半……”。接著點撥學生說說這種形式的描寫顏色的詞語。短短的幾分鐘,他們就說出了多個不同形式的描寫顏色的詞語,既加深了對火燒云顏色美、變化多的理解,又發(fā)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三、抓住一個“奇”字,想象形狀美。
在教學火燒的形狀時,讓學生找出描寫形狀變化的語句:“一會兒,天空出現(xiàn)一匹馬”“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配圖想象火燒云的樣子,然后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是按照“動物出現(xiàn)——樣子變化——消失”的順序?qū)懥嘶馃频男螤钇嫣兀兓斓奶攸c。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段落結(jié)構(gòu),這為后面的拓展訓練作了鋪墊。最后設計了一個練寫的內(nèi)容:天空中還可能出現(xiàn)什么樣的火燒云?學生們一個個爭著展示自己的作品,情緒非常高漲,課堂氣氛又一次達到高潮,此時,他們主動地實實在在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煉中。通過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來促使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
我覺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幾點:第一,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云的形狀怎樣變化的,理解的不夠透。第二,時間的利用欠妥,沒有在預設的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課堂的有效時間完成教學目標,使教學活動即扎實又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