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LI Yuanyuan
◆摘? 要: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國各地采用多種方式開展線上教學活動。通過對嶺南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泰語課程學生進行調研,評價學習效果,分析梳理出目前線上教學活動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改善建議,為教師同行開展線上教學提供經(jīng)驗和借鑒。
Abstract:Affected by the breakout of novel coronavirus, online teach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various ways all over the country. Through a survey of 30 students of the Thai course i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the paper analyses the study effects, clears out the main problems at the current onlin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o provide the experience for the teachers who may take online teaching.
◆關鍵詞:線上教學;泰語;教學資源
Key words: Online Teaching;Thai language;Teaching Resources
一、背景
2020上半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給各行各業(yè)都帶來了諸多困難,也給教育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2月7日,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疫情防控期間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向全國提出了“停課不停學”的要求,教育方式由以線下授課為主轉變?yōu)榫€上授課。線上教學的優(yōu)點明顯,教師可在線詳解、即時答疑;師生無需往返、安全學習有保障,但線上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仍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在疫情防控成為常態(tài)化的形勢下,線上教學也必將成為高校教育的主要或常用教學方式。為了更好的幫助老師與學生應對這一挑戰(zhàn),筆者采用網(wǎng)上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外國語學院參與《泰語》選修課程的學生進行了線上問卷調查,同時對考試成績進行對比分析,梳理出了線上教學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二、線上教學效果調查
1.調研對象
2020年春季學期選修我校外國語學院《泰語》課程的全體學生,共30人。
2.調研方法
筆者自行設計《泰語課程在線教學學生學習情況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線上學習設備及環(huán)境、學習平臺及資源、學習方式、學習效果等,于課程結束后兩周內,采用問卷星形式發(fā)放和收集整理。共發(fā)放30份問卷,有效收回率100%。
3.調查結果
3.1學習設備及環(huán)境
在學習設備方面,90%學生主要使用的學習工具為筆記本電腦,個別為手機,所有學生均能熟練操作學習工具;86.67%學生的線上學習網(wǎng)絡情況基本穩(wěn)定,只有6.7%出現(xiàn)了網(wǎng)絡卡頓;所有學生學習地點均在家里,均具備一個相對獨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在學習時83.33%的學生會偶爾走神,只有10%的學生能夠一直集中精神。
電子終端設備與網(wǎng)絡支撐是保障線上教學的必備條件。從調查結果來看,全部學生終端設備的使用、網(wǎng)絡支撐均能保障,傳統(tǒng)的線下課堂中,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常有發(fā)生,在線上課堂里,學生因為獨自一人、無法與教師直接交流互動、缺乏約束等因素而更易分散注意力。
3.2學習平臺及資源
學生使用多的線上教學平臺依次為騰訊課堂、騰訊會議、雨課和教師自建社交群;76.67%的學生認為教師使用的線上教學平臺現(xiàn)有功能基本能滿足學習需求,但還需完善;線上教學平臺的所有功能都有助于學習,其中作用最大的依次為語音作答、作業(yè)、測評及評價、直播、彈幕投稿等功能;教師提供的對學習最有幫助的教學資料依次為教學PPT、教師錄制的教學視頻。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教育行業(yè)網(wǎng)絡信息化發(fā)展,線上教學平臺的功能完善、使用便捷會日趨成熟,筆者就選用了多平臺相結合的模式來進行泰語課程線上教學,這些平臺的功能與效果也得到學生的認可。相比線下課堂,一些新穎的功能也受到學生更多關注,如彈幕投稿等,一定程度提升了線上學習的興趣。
3.3線上學習方式
學生在線上學習的方式依次是線上參與教師的實時音頻和視頻直播課、課后復習和拓展學習、自主學習教師提供的PPT課件、視頻等資源和課上參加教師組織的線上答疑、討論、習題講解等活動;大部分學生認為,討論區(qū)發(fā)言、課堂對話和點名提問是更為有效的線上互動方式;線上學習時,56.67%的學生會主動回答教師問題,46.67%的學生會與其他同學交流互動;在完成線上學習作業(yè)時,66.67%的學生能獨立完成,33.33%的學生會上網(wǎng)搜索或與同學交流。
從泰語課程線上學習所用平臺和學生線上學習方式來看,線上教學活動能夠較大程度地模擬出線下課堂教學的場景,師生的教與學、問答交流互動等能夠通過平臺現(xiàn)有功能實現(xiàn),教師的教學能夠有序有質進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保證。但師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導致了教師無法直觀學生的反應和態(tài)度,學生也可能因此會有懈怠懶散的狀態(tài)出現(xiàn),會影響線上課堂的教學氛圍和學生活躍度。
3.4學習效果
90%的學生認為線上泰語課程的教學進度合適,跟得上教師的節(jié)奏,整體效果滿意,但與線下學習相比,40%的學生認為線下學習效果更好。對于疫情結束后教學形式的選擇,只有16.67%學生選擇線上,36.67%學生選擇線下主導+線上輔助形式,33.33%學生選擇線上主導+線下輔助形式。對于會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方面,76.67%學生認為是網(wǎng)絡的穩(wěn)定性,46.15%學生認為是有效互動無法及時實現(xiàn)。
由調查結果可知,泰語線上課程的教學進度和節(jié)奏合適,基本與線下教學的一致,泰語課程線上教學的整體效果得到大部分學生認可,但部分學生認為線下教學的學習效果更佳,說明了線上教學仍有不足,其中無法實現(xiàn)有效互動這一問題更是值得關注。
三、學生考試成績分析
本次調查30名學生,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考核試題庫相同,期末通過閉卷筆試,線上監(jiān)考的形式完成期末考核。研究者將本次線上教學的考試成績與2019年春季學期線下教學的考核成績進行對比,數(shù)據(jù)顯示線上教學的效果與線下教學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但是,在考試成績集散方面,線上考試成績集中在70-79分值段,而線下考試成績集中在90-100分值段。(表1)
四、問題與對策
1.線上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走神、難以保持精神集中。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除了要確保一個避免外界干擾的學習環(huán)境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線上課堂的對學生的吸引力。所有,在備課時,教師要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善于利用不同素材來豐富內容,盡可能采用更多元化的展現(xiàn)形式,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學PPT等,以減少學生線上學習中的枯燥感;其次,加大線上課堂中的互動力度,善用新穎互動方式穿插在教學中,開拓課下學生練習復習的方式,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集中度;同時要加強課堂管理力度,根據(jù)實際情況增加隨機考勤打卡,利用平臺不同功能豐富提問方式,加強學生對課堂的關注。
2.泰語課程線上教學資源過于缺乏和單一。目前,泰語課程相關的線上資源并不算多,精品線上課程等專業(yè)資源更是難見。因此,筆者認為自身應努力收集、創(chuàng)造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例如針對重難點知識錄制了教學小視頻、準備書寫GIF動圖和電子字帖、提供語音講解的教學課件、根據(jù)影音材料設計相應任務、活動等,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更豐富多樣的泰語課程線上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難點的理解、鞏固知識點。
3.線上教學氛圍不熱烈,學生活躍度不夠。授課平臺的選擇是影響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因素,應加強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構建[3],選擇功能豐富的便于師生互動的教學平臺。教學過程中盡量使用視頻直播、語音問答等功能,教師能觀察學生狀態(tài)、及時接收學生反應,縮短了師生之間的空間距離感,還原了師生面對面的教學場景,既利于開展師生互動,又可提高學生的課堂活躍度。師生的線上互動,能及時的反饋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信息,利于教師調整授課方式與速度[4],這也是保證線上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
五、結語
因疫情影響而采用的線上教學方式,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教師與學生都需要一個適應磨合的過程,既是對教師的挑戰(zhàn),也是嘗試教學方式改變的契機,我們應該善于總結經(jīng)驗,結合專業(yè)學科特點,摸索出功能更完備、操作更便捷、學生易接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雷玲,宋嬋媛.疫情期間高校在線教學質量滿意度實證分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01):16-19.
[2]李媛媛.《泰語》課程線上教學方法探討——以泰語語音系統(tǒng)教學為例[J/OL].教育,[2020-08-27]http://www.cqvip.com/QK/71994X/202008/epub1000002386604.html.
[3]楊建艷,蘭炯沛.大學生對學校教學工作滿意度的調查分析[J].中國輕工教育,2016(05).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33(10):36-37.
[4]周永華,鐘宏,王帥,等.基于專業(yè)認證要求和科教融合理念的“互聯(lián)網(wǎng)+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20(03).
作者簡介
李媛媛(1991.06—),女,廣東湛江人,嶺南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泰國語言教學、泰國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