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葉,王麗敏,賴小思
惠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廣東 惠州 516211
聲帶小結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慢性喉炎類型,主要是由炎性病變形成,好發(fā)于教師、歌唱家、演員等用聲過度的人群,也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等所致,發(fā)病后可出現(xiàn)聲音嘶啞癥狀,對日常生活質量有一定不良影響[1-2]。對于聲帶小結的治療通常是采取保守治療措施,一般是指導患者進行嗓音訓練,將不良的發(fā)聲習慣予以糾正,但也具有起效較慢的缺點[3-4]。藥物治療也是該病的常用治療手段,甲潑尼龍屬于一種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等功效,有助于促進結節(jié)消退。內(nèi)消瘰疬丸在臨床上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目前在甲狀腺結節(jié)等結節(jié)性疾病中已取得較好的效果[5]。但目前關于其在聲帶小結患者中的應用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觀察內(nèi)消瘰疬丸及小劑量甲潑尼龍片聯(lián)合嗓音訓練治療聲帶小結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惠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接診的60例聲帶小結患者納入研究。納入標準:①符合聲帶小結診斷標準[6],有聲音嘶啞等癥狀,經(jīng)過喉鏡檢查顯示聲帶單側或雙側存在小結;②病程<1年;③年齡18~60歲。排除標準:①由于聲帶息肉、聲帶囊腫、聲帶良惡性增生等所致的聲音嘶??;②既往接受過喉部手術,或者受到過喉部外傷;③聲帶神經(jīng)肌肉存在障礙;④妊娠期哺乳期;⑤對研究藥物有已知過敏史;⑥合并精神障礙性疾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s,例(%)]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s,例(%)]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χ2/t值P值例數(shù)30 30男12(40.00)11(36.67)0.071 0.791女18(60.00)19(63.33)年齡(歲)33.59±6.40 32.76±7.13 0.474 0.637病程(月)5.67±1.85 5.79±1.29 0.291 0.772雙側17(56.67)19(63.33)單側13(43.33)11(36.67)0.278 0.598聲帶小結部位性別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采用嗓音訓練治療,具體方法:①嗓音宣教:向患者講解聲帶解剖學知識及相關原理,分析聲帶小結發(fā)生的原因,解釋正確的發(fā)音方式,指導其做好日常的嗓音護理,并叮囑其戒煙戒酒、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及過度用嗓;②放松及呼吸訓練:使用135°的坐姿,指導患者進行全部及局部的放松,緩解肌肉的緊張感;練習腹式呼吸方法,保持膈-腹肌的平衡,強化腹肌力量,調節(jié)呼吸和發(fā)音之間的關系;③發(fā)音訓練:改變患者硬起音的習慣,練習按壓后頭發(fā)音、打哈欠式嘆息發(fā)音、放松發(fā)音等;由軟起音練習開始進行氣流控制的訓練,發(fā)出[s]、[f]、[ch]單音,用手背感受呼出氣流的速度,正確的呼吸氣流應該是均勻的,若呼出的氣流發(fā)熱或者不均勻,則表示有過度用力的發(fā)聲現(xiàn)象,應積極糾正患者;指導患者張口收頜,發(fā)出[u]單音,閉口收頜,由鼻腔發(fā)出[m]單音,感受頭腔共鳴;之后可根據(jù)單字-詞組-短句-長句-文章等逐漸加強訓練強度,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發(fā)聲方式,整個過程囑咐患者需減弱嗓音強度、控制嗓音力量、學習輕柔平穩(wěn)的說話?;颊呙恐芊翟哼M行1次面授指導,訓練時間2 h左右,并叮囑其居家進行自我訓練。連續(xù)治療4周。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藥物治療。甲潑尼龍片(規(guī)格4 mg,廠家:意大利Pfizer Italia S.r.l,批準文號H20150245),4 mg/次,2次/d,連續(xù)口服一周后,減少劑量為2 mg/次,2次/d,連續(xù)口服2周后停藥;內(nèi)消瘰疬丸(規(guī)格200 s,廠家:蘭州太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692),8丸/次,3次/d。連續(xù)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4周后,根據(jù)《實用臨床嗓音疾病矯治學》[7]中相關標準評價,治愈:聲音嘶啞等癥狀消失,經(jīng)喉鏡檢查顯示無聲帶小結,聲門完全閉合;顯效:聲音嘶啞等癥狀得到緩解,經(jīng)喉鏡檢查顯示聲帶小結有縮小表現(xiàn);無效:和治療前相比,上述臨床癥狀、體征等無明顯變化,甚至有加重趨勢??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嗓音障礙指數(shù)量表(VHI)評分。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采用中文版VHI[7]評價嗓音異常對患者自身生活質量的影響,包含功能、生理和情感三部分內(nèi)容,每部分共計10個問題,每個問題0~4分,總分120分,總分越高則代表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越大。(3)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最長發(fā)聲時間(MPT)、最大音量最長發(fā)聲時間(MLPT)。在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囑咐患者進行深吸氣,在平穩(wěn)舒適的狀態(tài)下發(fā)出元音/a:/,重復三次,記錄時間最長的一次發(fā)聲時間為MPT結果;讓患者休息10 min左右后再測試MLPT,過程中要求患者盡量吸氣,用最大的聲音和盡量長時間的進行發(fā)聲,重復三次,記錄時間最長的一次發(fā)聲時間為MLPT。(4)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嗓音聲學。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采用嗓音分析軟件5105型(美國Kay Elemetries公司)記錄兩組患者基頻、基頻微擾、振幅微擾、噪諧比的情況,每項結果均記錄三次,取平均值為最終結果。(5)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HI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VHI評分中的功能、生理、情感評分及總分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上述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HI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HI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30 30治療前14.84±2.77 14.95±2.18 0.171 0.865治療后7.92±1.06a 9.73±1.48a 5.446 0.001治療前23.75±2.61 23.69±2.83 0.085 0.932治療后12.97±1.53a 16.21±1.82a 7.464 0.001治療前13.27±2.60 13.44±2.45 0.261 0.795治療后6.97±1.02a 8.74±1.39a 5.623 0.001治療前51.86±3.49 52.08±3.27 0.252 0.802治療后27.86±2.76a 34.68±3.33a 8.637 0.001功能 生理 情感 總分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MPT、MLPT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PT、MLPT明顯長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MPT、MLPT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MPT、MLPT比較(±s,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MPT、MLPT比較(±s,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30 30治療前10.37±2.69 10.48±2.32 0.170 0.866治療后16.20±3.21a 13.68±2.06a 3.619 0.001治療前7.68±1.53 7.42±1.77 0.609 0.545治療后13.72±2.18a 10.94±2.06a 0.077 0.001 MPT MLPT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嗓音聲學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基頻明顯高于治療前,基頻微擾、振幅微擾、噪諧比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者的基頻明顯高于對照組,基頻微擾、振幅微擾、噪諧比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嗓音聲學比較(±s)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嗓音聲學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30 30治療前204.95±28.61 202.57±32.85 0.299 0.766治療后259.12±26.30a 231.86±21.29a 4.413 0.001治療前0.59±0.11 0.62±0.10 1.105 0.274治療后0.28±0.03a 0.36±0.05a 7.515 0.001治療前2.67±0.38 2.63±0.44 0.377 0.708治療后1.87±0.20a 2.14±0.26a 4.508 0.001治療前0.23±0.05 0.24±0.05 0.775 0.442治療后0.10±0.02a 0.14±0.03a 6.076 0.001基頻(Hz) 基頻微擾(%) 振幅微擾(%) 噪諧比(dB)
2.5 安全性評價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
聲帶小結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在不良發(fā)聲行為的影響下所致的黏膜振動性創(chuàng)傷,可造成局部微循環(huán)紊亂、水腫、黏膜上皮層及基底膜損傷等,屬于一種聲帶良性病變?;颊叩脑缙诎Y狀通常較輕,聲音基本正?;蛘邇H稍有粗糙表現(xiàn),但隨著病情的持續(xù)發(fā)展,可逐漸加重聲嘶癥狀,并由間歇性發(fā)聲嘶展轉變?yōu)槌掷m(xù)性,嚴重者甚至難以發(fā)聲,嚴重影響生活患者的質量[8-9]。有效的嗓音訓練是該病的基礎治療手段,主要目的是改善發(fā)音質量、建立正確的發(fā)聲方法,降低不良發(fā)聲方式對聲帶黏膜造成的損傷,但總體療效仍可提升[10]。
除嗓音訓練之外,有效的藥物在治療聲帶小結患者中也具有重要意義。糖皮質激素在改善聲帶小結局部微循環(huán)中有一定效果,且可發(fā)揮抗炎、止痛療效,緩解聲音嘶啞癥狀。近年來,中醫(yī)在聲帶小結中的作用也備受學者重視。中醫(yī)中指出,聲帶小結的發(fā)生和氣血瘀滯、痰濁、虛火上咽等相關,氣滯痰凝聚集于咽喉,并附著于聲帶,日漸久之,形成小結,誘發(fā)聲嘶,并伴有咽喉痰液黏著感,治療方針應以瀉火清熱散結、化瘀祛痰等為主[11-12]。內(nèi)消瘰疬丸是一種中藥制劑,主要成分包含夏枯草、浙貝母、玄參、海藻、薄荷、連翹、大青鹽、大黃、地黃、天花粉、桔梗、當歸、枳殼、玄明粉、甘草等,其中夏枯草、浙貝母、玄參、海藻、薄荷、連翹、玄明粉等具有瀉火清熱、消腫散結的功效,聯(lián)合大青鹽、天花粉、地黃涼血瀉熱,大黃瀉熱毒、破淤血,桔梗祛痰利咽宣肺、可治咽痛音啞之癥,當歸補血活血,枳殼止痛,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清熱散結、祛痰化瘀的功效。臨床上也有研究也顯示,內(nèi)消瘰疬丸有助于促進甲狀腺結節(jié)患者結節(jié)縮小,并增加結節(jié)消失數(shù)量,療效顯著[13]。
本研究通過觀察顯示,聯(lián)合內(nèi)消瘰疬丸及甲潑尼龍片治療的患者VHI評分、MPT、MLPT及噪音聲學的指標改善程度效果更明顯,且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高達93.33%,效果明顯比單獨使用嗓音訓練的患者更為顯著。通過分析是由于,內(nèi)消瘰疬丸中夏枯草的有效成分三萜類、甾體類、黃酮類等化學成分具有促進結節(jié)消退的作用,且具有雙向免疫調節(jié)效果,有助于降低局部的炎癥反應,起到緩解局部水腫的效果[14]。并有研究指出,桔梗的有效成分可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和枳殼兩者協(xié)同可刺激喉部黏膜漿液腺分泌功能的加強,便于黏液排出,積極緩解咽喉局部炎癥,達到促進嗓音恢復的目的[15]。在現(xiàn)代藥理學中也顯示,內(nèi)消瘰疬丸的各類可發(fā)揮有效的散結消腫功效,促進結節(jié)和囊腫消退[16]。并加上甲潑尼龍的抗炎效果,進一步提高了總體療效,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此外,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出現(xiàn),也顯示出聯(lián)合用藥在提高療效的同時具有較好的應用安全性,分析是由于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甲潑尼龍片是小劑量,應用時間也較短,僅有2周,這也避免了長時間、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但由于時間限制,本研究僅觀察了治療后4周的效果,針對更長期的用藥安全性及嗓音恢復等內(nèi)容今后也將持續(xù)開展更高質量的研究。
綜上所述,內(nèi)消瘰疬丸及小劑量甲潑尼龍片聯(lián)合嗓音訓練治療聲帶小結患者療效顯著,可有效促進嗓音恢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