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磊
摘要:本文從立德樹人的視角對高校的大學體育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與探索,強調了體育課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與功能,強調了大學的本質在于立德樹人。體育對實現(xiàn)專業(yè)思政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是思政教育轉向的重要研究領域,對高校體育的德育載體功能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實現(xiàn)同向育人的路徑。
關鍵詞:立德樹人;體育;思政教育;同向;育人
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高校應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將看得見的教育與看不見的教育統(tǒng)一起來,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在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講話時中要求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叭绾巫プ ⒌聵淙诉@個根本使命,落實‘三全育人方針成為每個高等教育者必須思考和回答的問題?!w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1]實現(xiàn)復興偉大中國夢的希望被寄予學生,祖國未來的發(fā)展也在于學生,強健的體魄,高尚的品德,嚴謹?shù)膶W識是時代對大學生提出的要求。高校如何通過體育來立德樹人,如何實現(xiàn)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是目前高校體育教學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1.立德樹人賦予的時代意義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保ā蹲髠鳌罚┕糯荣t把“立德”擺在首要位置,立德就是做圣人、創(chuàng)建做人的準則、服務于大眾百姓。人以品為重,官以德立身。由可見古人對品德的重視程度。
《體育之研究》(二十八畫生,1917)中提出:“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茍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夫知識之事,認識世間之事物而判斷其理也?!盵2]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于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盵3]這段重要論述明確了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前進道路。
高校教育應緊緊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來進行?!叭藷o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高校教育應從本質抓起,以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教育的根本,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人、世、價三觀,塑造合格的時代新人。
2.高校體育教育的德育載體功能
多層次、多維度進行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點。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三全育人”方針,指出高校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融入思想道德的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教育各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學校體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健全人格、培養(yǎng)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在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具有無以代之的作用。對國內外體育教學進行了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國外體育的目的是參與運動,在身體活動中促進健康,提高技能、穩(wěn)定感情、加強道德意識的成熟,發(fā)展學生個性品質和身心健康,注重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意志品質的教育。國內雖然一些學者認為體育具有增強體質、健全人格的功能,能夠增強大學生的道德品質,能夠體現(xiàn)體育的育人功能,能夠強化學生的民族情感,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力爭上游的意志品質,但是,大多數(shù)體育教學仍處于對學生進行身體教育、技能培養(yǎng)階段,從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大綱的制定、教學進度的安排,大多是圍繞運動技能培養(yǎng)進行的。各省市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體育教學改革項目立項比例逐年增加,但是從課題研究內容上看,改革多為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多為提高課堂效果來進行研究的,未能脫離技能培養(yǎng),忽視了大學生能力、人格的培養(yǎng),與體育的培養(yǎng)目標脫離,沒能實現(xiàn)體育教學全面育人的教育功能。
高校體育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其中一重要陣地與板塊,肩負著育人的重大使命。體育教育有著其他學科難以比擬的育人的優(yōu)勢。體育文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文化自信,體育競賽可以提升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意志品質、團隊意識等方面,因此作為德育的載體,體育在大學教育中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3.體育教育的德育路徑
3.1體育文化協(xié)同育人
學校體育文化是學校的一種氛圍,一種體育的精神?!吨芤住分袑懙溃骸耙晕幕耍晕挠恕?,這是文化的價值體現(xiàn),體育文化同樣具有育人的功能。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與普及,能夠在精神層面上培養(yǎng)學生,對學生的教育產生最鮮明、最直接、最有效的影響,能夠對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行為準則等方面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與同化。
新中國體育的發(fā)展歷程是最好的德育教材,他能直觀的、生動的觸動學生的心靈,激勵、引導學生的成長。充分挖掘體育文化中的德育內容,讓學生們看到新中國體育的不懈努力,看到新中國體育的成長、繁榮與挫折,體會體育健兒的艱辛與堅持、淚水與奮斗、汗水與榮耀。體育文化中的德育能夠讓學生融入情境中去,無聲勝有聲耳濡目染的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體育人,培養(yǎng)人格完善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3.2體育課程協(xié)同育人
2020年頒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yǎng)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是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形成協(xié)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盵4]體育課程中育人元素豐富,愛國主義教育、規(guī)則教育、競爭意識、品德教育、團隊協(xié)作、奮斗意識、擔當意識等等,與思政教育內容十分契合,抓住切入點,能夠有效的發(fā)揮體育的育人功能,能夠讓學生意識形態(tài)慢慢轉變,形成良好的品德。
深刻挖掘體育課程的德育教育元素是思體同向育人的方向,而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是課程思政實施的關鍵。提高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思體同向育人的必要條件。促進體育教師與思政教師的學習、交流,建立政治素養(yǎng)高、專業(yè)水平高、思維高度高的“三高”教師隊伍,不斷提升體育教師的整體育人能力,才能有效促進課程思政在體育課中的實施,才能提升體育育人的效能。
3.3體育競賽協(xié)同育人
體育育人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而課外體育競賽又是體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深入推進以立德樹人為本的課程思政的建設當下,體育競賽的協(xié)同育人作用顯得尤為突出。通過課外競賽這一德育載體,挖掘豐富的思政元素,以校園體育文化、運動訓練、運動競賽、課余體育活動為手段,融合思政教育元素,培養(yǎng)大學生對學校認同的自豪感、對競賽成績的榮譽感、滿足感。以課外競賽為載體進行德育教育,更容易調動學生參與其中,潛移默化的在奮斗中體會運動的艱辛、團隊的友愛、成功的喜悅,以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力爭上游的意志品質、團隊合作的協(xié)同能力,成功后的滿足感、自豪感等情感,形成積極向上、統(tǒng)一協(xié)作、永不言敗的意志品質。
課程思政是教育的重要方向與重要論述,體育教學如何實現(xiàn)課程思政是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應當深思的問題,發(fā)揮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融合、挖掘、整理思政教育元素,蘊化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手段,形成合力,發(fā)揮體育教育的實踐優(yōu)勢,積極引導大學生踐行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參考文獻
[1]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710/t20171027_317625.html
[2]二十八畫生.體育之研究[J].新青年,1917.
[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