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姝穎
摘要:隨著新教改工作深入推進,為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應注重對有益教學方法的合理應用。其中,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直觀生動,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形成身臨其境之感的獨特教學方式,教師應使其與信息化教學、文化滲透教育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彩情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升級自我認識,具有美好品格、法治觀念以及實踐能力等。為此,筆者結合授課經驗,淺議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價值與有效措施。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運用
一、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新課標指出“應在豐富學生的認識、體驗與實踐中,培養(yǎng)其良好的思想品德育法治觀念”。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由來已久,為使其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的生機與活力,需要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教學意識,進行對教學模式運用的優(yōu)化,使其與信息技術發(fā)展、社會新聞、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在助力學生思維能力與認知意識提升中,加深他們的學習印象,讓他們走進不同的情境當中,展開獨立探思、合作交流與深入學習。從而,充分發(fā)揮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優(yōu)勢,助力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讓他們形成新的學科認識,建立正確三觀。
二、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措施
(一)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
在智能時代,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各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并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效[1]。為促進中學生學科素養(yǎng)發(fā)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有效結合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多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到和諧融洽、精彩紛呈的教學氛圍之中。并且,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優(yōu)勢,運用生動地圖畫、優(yōu)美的音樂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進而讓學生帶有強烈的學習欲望,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在提升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自學能力。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對多媒體技術與情境教學法的聯(lián)合運用,以中學生認知發(fā)展為基礎,結合具體課程施教內容,為他們創(chuàng)設符合學習需求的多樣情境。
例如:在部編七上《愛在家人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教學內容為背景,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搜集相關的影像資料,然后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呈現(xiàn)一家人其樂融融生活的情境,讓學生走進我國傳統(tǒng)家文化。并且,可配以相關的背景音樂,以此構建出溫馨和睦的施教情境。通過這種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深層次的感悟、理解與學習,在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使學生形成新穎、生動、真實的學習感受,使其明白親情的可貴。
(二)結合相關故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為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其感受社會正能量,教師還應結合相關相關新聞、真實故事,運用情境教學法。在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其引用了數(shù)量較多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如古詩、典故、經典文學、名人名言等,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這些內容來促進學生思考,并讓學生走進感人的真實故事,使他們在相應的情境中獲取有效知識。在對有益教學模式的運用中,教師可進行對故事情境的再現(xiàn),提升學生思維深度,增強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展開啟發(fā)式教學。同時,教師需要注意,在為學生進行故事情境創(chuàng)設時,應使故事內容與教學緊密結合,讓故事情境搭建具有真實性,使學生展開聯(lián)想,在培養(yǎng)其思維品質的基礎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例如:在七上《走進老師》施教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故事情境,使中學生對教師這一職業(yè)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教師可動情的講述“在汶川地震中,發(fā)生了這樣一幕,一名男子跪伏在廢墟之下,懷抱中緊緊的抱著兩個孩子。被發(fā)現(xiàn)時,這兩個孩子還有氣息,但是該名男子已經去世,由于男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能含淚將其鋸掉救出孩子。而這名男子,便是人民教師張米亞”。隨后,教師可以出示新聞圖片,聲情并茂的說道“多才多藝的張米亞教師,用生命詮釋了‘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用血肉之軀為學生開啟‘生命之門”。通過對情境教學法的運用,使學生理解職業(yè)素養(yǎng)、奉獻精神,讓他們感受教師的無私與偉大,使學生能夠理解教師。在滲透情感教育之余,幫學生樹立遠大的職業(yè)理想,使他們具有回饋社會、報效祖國的意識,讓他們思考和探尋自我人生價值。
(三)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書本上沒有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在提升學生學習質量效率的同時,培養(yǎng)其綜合素養(yǎng)[2]。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對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出符合學生需求的生活情境。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位置,以便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情境當中,進行深入學習。
例如:在《讓友誼之樹常青》授課中,教師可依據(jù)學生經驗,運用情境教學法。設置——“我”的朋友阿布非常喜歡上網(wǎng),還偷偷用父母的積蓄打賞游戲主播?!拔摇笔欠駪獎裾]他?身為朋友,我該怎樣做?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進行班內探討,最終使他們建立正確的友誼觀與價值觀,并促進教學融合。通過這種方式,彰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其暢所欲言。在具體情境中使其展開體驗式學習,讓他們具有法治觀念、道德素養(yǎng),養(yǎng)成正確三觀。
三、結語
總之,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需要教師加強對情境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在調動學生多感官體驗中,使其在信息化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具有法治觀念,使教學具有多樣性、時代性與實效性,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展開深入思考。在帶給學生更多感動中,使進行深入學習,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助力他們身心的健康、全面發(fā)展[3]。
參考文獻
[1]盧剛.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提高教學實效——初中道德與法治情境教學之我見[C].教育理論研究,2019(4).
[2]王寧.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8):20.
[3]孟慶楠.初中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以D中學生命教育課程為個案[D].東北師范大學,2019(5).
(土默特左旗白廟子中心校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