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摘要】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歷史課是他們接觸了解淵源歷史的途徑之一,但以往的歷史課教學模式往往是歷史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滿堂灌”,臺下的學生都聽的昏昏欲睡,課堂儼然成了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喪失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改善這一狀況,新課標要求教師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起主導作用,因此本文將就課前預習、課堂學習以及課后反思三方面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問題進行逐一了解探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學習模式
引言
由于受到長期的應試教育影響,教師的日常教學往往偏重如何提高學生的分數(shù),在根本上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只一味的將自己總結好的知識硬塞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會使學生很難對知識進行消化和理解[1]。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處熑粝胱寣W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課堂知識,必須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的愛上學習,具體將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
一、沉浸式預習
初中歷史教師若是想保證課堂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必須要讓學生熟悉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因而便要從學生的課前預習方面入手。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能很大程度上為課堂教學提供便利,也會使課堂氣氛得到改善,但傳統(tǒng)的預習方式很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預習工作,因而教師便要將預習環(huán)節(jié)進行多樣化改變。
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節(jié)課,小組在課前預習時可按照自己的主題將本節(jié)課所要講解的知識進行串講,由組長負責安排具體環(huán)節(jié),每位成員在課前預習時可合理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去查閱相關資料,在查閱資料的同時也會對歷史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將自己查閱到的資料合理放置到小組安排的具體環(huán)節(jié)當中去。
教師應對學生提前搜集整理好的資料做出篩選處理,嚴格把握學生查詢的資料質量,從源頭上保證課堂秩序。在課堂上由小組長組織每位組員為同學們進行講解,教師在旁邊輔助小組長開展課堂教學,并且對其所講解的知識進行查缺補漏,保證課堂所要講解的知識都能得到講授,這種教學模式會使學生得到新奇,且講授知識的對象是自己的同學,學生聽起來也會更加親切認真,從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去。
二、情境式教學
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就是老師照著課本按部就班的教授知識,學生聽著離自己年代較遠的歷史故事,如果不能共情便會覺得枯燥乏味,因而在下面昏昏欲睡,根本無法真正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只會白白浪費時間,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應結合新時期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改革。
如講授《鴉片戰(zhàn)爭》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電影《林則徐》的相關片段,還可在多媒體課件中插入相關圖片,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真正投入到歷史戰(zhàn)爭當中去。學生在觀看電影和圖片的時候才會真正體會到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與專制,更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這一道理。同時,也要讓學生看到戰(zhàn)爭發(fā)生時的殘酷場景,從而產生共情能力,真正激發(fā)他們學習探究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對歷史故事人物角色進行具體安排,每一組負責演繹一個歷史故事,組長下去后督促本組成員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時由每一組來為學生演繹還原當時的真實的歷史故事,這種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產生新奇,也能將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當中,從而真正對歷史學科產生興趣,愿意去了解學科知識,提升自我歷史文化修養(yǎng)。
三、自覺式反思
以往的初中歷史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往往以量取勝,忽視了學生具體需要掌握哪些知識,未能結合學生學情進行作業(yè)布置[2],作業(yè)量過多也導致學生對每天的作業(yè)產生抗拒心理,學生每天的課余時間都用來寫作業(yè),因而根本沒有時間進行課后反思,長此以往學生根本無法了解自己學習的漏洞和問題在哪里,這也會使學習效率過低,課堂氣氛沉悶。
為改變這一問題,教師應改變自己布置作業(yè)的方式,要根據每位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行分層作業(yè)布置,且布置作業(yè)量時一定要適度,要讓學生每天留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我反思,且若是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合理使用學校的內部網搭建學習渠道,為學生開辟每日問題反思模塊,學生可將自己每天遺留的課堂問題在上面進行留言,教師在看到問題后及時對學生遺留的問題進行回復講解,從而使每位學生都能掌握當天所學知識,爭取不留知識漏洞。
為激勵學生自覺進行每日課后反思,教師可適當采取相關獎勵制度,可讓學生將每日反思心得寫在歷史筆記本上,教師定期進行檢查,表現(xiàn)較好的三位學生可獲得教師專門準備的禮物一份,這種獎勵模式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和反思的能力,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結語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教師在教學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在充分預習過本節(jié)課所要講授的知識后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發(fā)散自己的思維,鍛煉學生的口才和膽量,從而做到綜合性發(fā)展,且小組合作模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磨合交流能力和集體榮譽感,從而使學生成為當今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楊永東.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指導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24.
王家會.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探析[J].新課程導學,八年級中旬,20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