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姝,郭蓮怡
(1.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yī)院消化內科 124010;2.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消化內科,遼寧錦州 121099)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發(fā)病率居首位。近年來,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不斷提高,但是大多數胃癌患者在被診斷時處于中晚期,其預后相對較差[1]。我國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20%~30%[2],明顯低于日本。淋巴結轉移(LNM)是胃癌預后的重要影響因素。術前對LNM進行評估與手術方案的選擇及淋巴清掃范圍的確定存在密切關系[3]。目前,對于胃癌LNM尚無精準的判斷方法。螺旋CT是評估LNM的常用手段,但文獻報道其診斷LNM的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在55%、86%左右[4]。
近年來,分子生物標志物在惡性腫瘤LNM的評估研究中成為熱點。傳統(tǒng)分子生物標志物的靈敏度及特異度并不高,存在一定局限性。巨噬細胞加帽蛋白G(CapG)、酪氨酸激酶受體B(TrkB)、同源異型盒基因轉錄因子1(Prox-1)、基質金屬蛋白酶2(MMP-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VEGF-C)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3(VEGFR-3)等新型的分子生物標志物,參與了胃癌發(fā)生、發(fā)展的各個階段[5],但其與胃癌LNM及預后的相關性研究報道少見。本研究探討以上分子新型生物標志物表達對胃癌LNM及預后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提供科學的依據。
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的110例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64例,女46例;年齡26~80歲,平均(62.15±4.77)歲;36例早期胃癌,74例進展期胃癌;按照國際抗癌聯盟(UICC)及美國腫瘤聯合會(AJCC)的TNM分期標準進行胃癌分期:Ⅰ期48例,Ⅱ期32例,Ⅲ期28例,Ⅳ期2例;術后病理檢查:LNM 44例,無LNM 66例;組織學分型:分化31例,未分化79例;腫瘤大?。褐睆?5 cm 31例,≤5 cm 79例;腫瘤位置:胃體30例,胃角24例,胃竇49例,多灶或全胃7例;浸潤深度:T1~T376例,T434例。所有患者均實施胃癌根治術,在術前經過胃鏡活檢病理檢查確診,且沒有進行任何放化療及生物治療。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術前,采用EliVision兩步法對胃癌患者的胃鏡活檢組織進行免疫組化染色。兔抗人CapG(Ab94508,1∶200)、兔抗人TrkB(Ab91225,1∶200)、兔抗人Prox-1(Ab96713,1∶200)、兔抗人MMP-2(Ab94032,1∶200)、兔抗人VEGF-C(Ab91106,1∶200)及兔抗人VEGFR-3(Ab90847,1∶200)均購自美國Abcam公司。采用檸檬酸緩沖液進行2 min的高壓抗原修復,DAB顯色進行染色,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細胞染色強度評分:0分,無陽性染色;1分,淺黃色;2分,棕黃色為;3分,棕褐色。細胞染色面積評分:0分,陽性細胞百分比0~25%;1分,陽性細胞百分比26%~50%;2分,陽性細胞百分比51%~75%;3分,陽性細胞百分比>75%。染色積分=染色強度評分×染色面積評分,>3分表示陽性表達,≤3分表示陰性表達。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分析不同分子生物標志物預測胃癌LNM的效能;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析不同分子生物標志物對胃癌預后的影響。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LNM患者CapG、Prox-1、TrkB、MMP-2、VEGF-C及VEGFR-3的陽性表達率高于無LNM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LNM組與無LNM組中不同分子生物標志物陽性表達率比較[n(%)]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CapG、Prox-1、TrkB、MMP-2、VEGF-C及VEGFR-3預測胃癌LNM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790、0.781、0.757、0.697、0.680、0.577,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apG、Prox-1、TrkB的預測價值相對較高,故臨床研究價值較高。CapG、Prox-1及TrkB單獨檢測時,CapG的靈敏度最高(95.16%),Prox-1的特異度最高(89.37%);聯合檢測時的AUC均大于單獨檢測,CapG+TrkB的靈敏度最高(89.25%),CapG+Prox-1+TrkB的AUC最大(0.861)、特異度最高(97.30%),見表2、圖1。
A:單獨檢測;B:聯合檢測。
表2 不同分子生物標志物單獨或聯合檢測對胃癌LNM的預測效能
隨訪時間截止2020年4月30日,隨訪時間38.5(2.8~56.2)個月。7例(6.36%)患者失訪;術后2.8~36.5個月,21例(19.09%)患者死亡,12例(10.91%)患者因發(fā)生復發(fā)死亡,9例(8.18%)患者因發(fā)生轉移死亡。CapG陽性表達與陰性表達患者的總生存率分別為70.00%(42/60)、94.00%(47/50),Prox-1陽性表達與陰性表達患者的總生存率分別為68.42%(26/38)、87.50%(63/72),TrkB陽性表達與陰性表達患者的總生存率分別為69.81%(37/53)、91.23%(52/57),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2。
A:CapG;B:TrkB;C:Prox-1。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CapG陽性表達、Prox-1陽性表達、TrkB陽性表達與胃癌患者的預后存在相關性(P<0.05);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CapG陽性表達(HR=6.524,95%CI:1.012~36.362,P=0.027)是胃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LNM是腫瘤最常見的轉移方式,是指浸潤的腫瘤細胞穿過淋巴管壁,脫落后隨淋巴液被帶到匯流區(qū)淋巴結,并且以此為中心生長出同樣腫瘤的現象。在胃癌的臨床診療中,術前對LNM進行精確的評估判斷,對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螺旋CT是判斷胃癌LNM現狀的常用手段,但是準確度不夠[6];超聲胃鏡能夠提高早期胃癌的檢出率,但是對于遠處是否有LNM比較難判斷[7],限制了其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
CapG是一種肌動蛋白結合蛋白,在各類腫瘤組織中表達的研究報道相對多見,但是在胃癌組織中表達及臨床意義的研究報道較少見。有研究[8]發(fā)現,在有LNM胃癌組織中,CapG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無LNM胃癌組織;有一項體外實驗研究[9]結果顯示,過表達的CapG能夠促進胃癌細胞的遷移;但是CapG導致胃癌LNM的具體機制還不清楚。Prox-1是果蠅蛋白在脊椎動物中的同源物;吳文安等研究[10]發(fā)現,Prox-1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增高,與胃癌的臨床分期及病理分級存在明顯正相關,提示Prox-1可能與胃癌患者的預后存在相關性。TrkB是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受體,能夠對腫瘤的失巢凋亡產生抑制作用,對腫瘤的侵襲遷移起到促進作用;有研究發(fā)現,TrkB的表達水平與LNM范圍存在一定相關性[11]。
本研究顯示,CapG、Prox-1、TrkB、MMP-2、VEGF-C及VEGFR-3在有LNM的胃癌患者中的陽性表達率均高于無LNM的胃癌患者,可以說明該6種分子生物標志物與胃癌的LNM存在明顯相關性,與閔叢叢等[12]的研究報道結果相一致。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CapG、Prox-1、TrkB預測胃癌LNM的AUC均高于其他分子生物標志物,說明CapG、Prox-1、TrkB的臨床研究價值較高。單獨檢測時,CapG的靈敏度最高(95.16%),Prox-1的特異度最高(89.37%),與吳元華[13]的研究報道結果相一致;聯合檢測時的AUC均高于單獨檢測,CapG+TrkB的靈敏度最高(89.25%),CapG+Prox-1+TrkB1的特異度最高(97.30%),說明不同分子生物標志物聯合檢測,能夠提高靈敏度與特異度;提示術前CapG、Prox-1、TrkB單獨檢測或聯合檢測可能成為預測胃癌LNM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還發(fā)現,CapG、Prox-1、TrkB陽性表達胃癌患者的總生存率均低于陰性表達胃癌患者,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CapG陽性表達是胃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研究[14-15]發(fā)現,高表達的CapG能夠對胃癌細胞的深層浸潤及轉移起到促進作用,但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清楚;Prox-1能夠對腫瘤細胞的增殖及淋巴管的生成起到誘導作用,對胃癌的發(fā)生及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TrkB能夠對多個重要信號轉導通路進行激活,從而對腫瘤細胞侵襲及轉移起到促進作用。說明CapG、Prox-1、TrkB可能是通過以上作用機制影響胃癌患者的預后。
綜上所述,術前檢測CapG、Prox-1及TrkB表達對胃癌LNM及預后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下一步將擴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