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香夢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教學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但在與新高考政策結合中,走班制教學面臨許多新挑戰(zhàn)和問題。目前,我國關于高中走班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走班制的內涵、價值、實施困境與成因及應對對策方面。今后,高中走班制教學研究應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網(wǎng)+走班”模式;形成走班制家校共育合力。
關鍵詞:新高考;走班制;文獻綜述
2014年9月頒布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強調“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增加學生的選擇性,分散學生的考試壓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同年12月,《關于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出臺,強調“堅持自主選擇,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吨袊逃F(xiàn)代化2035》明確要求試行“走班制、選課制等教學組織模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以上文件反映了走班制在高中創(chuàng)新育才方式上的優(yōu)勢和受關注度。對相關研究進行系統(tǒng)分析,可了解我國高中走班制教學的實施現(xiàn)狀,并展望高中走班制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一、高中走班制教學內涵、類型及價值的相關研究
(一)走班制內涵的相關研究
對走班制內涵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從學生學習上看,走班制是“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根據(jù)預先制定的學習計劃以‘走班’的形式‘流動’到自己將要上課的班級進行學習的一種學習組織方式”[1];第二,從教師教學來看,走班制是一種打破固定的班級授課形式,按課程內容重新編班,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愛好及已有的學習程度,走入不同的班級進行學習的教學模式[2];第三,從教學組織形式上看,走班制是“指在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的指導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和興趣,綜合考慮各科教師的評價,并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擇到不同層次的班級上課,是以固定的行政班和走動的學科分層教學班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3]總之,學科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力和興趣愿望,選擇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層次班級上課。[4]
(二)走班制類型的相關研究
根據(jù)走班是否包含選修課或必修課,可以將我國的走班制教學分為選修課走班制教學、必修課走班制教學以及全員全科選課走班制教學三種類型。[5]目前,我國不同的省份和學校采用完全走班制和不完全走班制兩種教學模式。[6]綜合已有文獻,走班制還可以分為基于學生能力差異的分層走班[7]和選課走班[8]“從總體看,不論是哪個層次的走班制教學都具有課程的多樣性、班級的流動性、學生的自主選擇性等特點。”[9]
(三)走班制價值的相關研究
第一,從學生層面來看,首先,走班制更關注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自我獨立意識的形成和健康發(fā)展。[10] 其次,學生綜合考慮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信心。[11]最后,走班制流動性大,擴大了學生的交往范圍,有效解決了同班學生存在“能力富余”和“能力不足”問題。[12]
第二,從教師層面來看,以學生自主選擇為核心的走班制有利于改變以教師為權威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職業(yè)觀,形成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選課賦予學生選擇老師的自由,教師必須提高課程開發(fā)能力來滿足走班的客觀需要,提升教學專業(yè)能力避免無人選課。[13]
第三,從學校層面來看,走班制打破了學校課程單一結構,促進了學校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孕育更大教改可能”。 [15]此外,走班制會倒逼學校增強課程開發(fā)能力,優(yōu)化整合學校教學資源。[16]
二、高中走班制教學困境的相關研究
(一)學校層面困境的相關研究
首先,硬件師資不足?!按蟛糠謱W校的教室、實驗室等硬件設施已經趨于飽和狀態(tài),無法為走班制的實施提供充足的硬件支持” [17]。新高考制度使得學科分層,學校內部出現(xiàn)熱門科目和冷門科目, “學科教師的需求量出現(xiàn)潮汐現(xiàn)象”。[18]此外,走班會增加班額,學校固有師資難以應對,并且許多學校缺乏走班制所需的成長導師和輔導老師。[19]
其次,班級管理困難。走班制下,傳統(tǒng)班級分為行政班和教學班,班主任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真實情況,對學生的行為缺乏有效監(jiān)控。[20]臨時的教班班組織形式松散、管理難度大。[21]此外,采用傳統(tǒng)班級管理模式或授課老師行使班主任管理職責,無法有效管理學生。[22]
再次,課程與評價體系不完善。許多學校開設大量非高考科目的選修課程,學科內缺乏聯(lián)系,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23] 以‘分數(shù)’論學生、以‘分數(shù)’論教師、以‘升學率’論學校是我國當前評價制度的總體態(tài)勢”。[24]
(二)教師層面困境的研究
部分教師依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短期內難以適應走班制;班級流動性大,師生接觸時間短,教師難以完全了解學生所需,工作強度和難度也相應增加。[25]任課老師上課時間分散,任課班級增多,課時量大,無法集中時間相互聽課、研討。[26]
(三)學生層面困境的研究
第一,學生選課盲目且功利性強?!坝捎趯W生興趣廣泛而又不穩(wěn)定,容易導致盲目選課,造成課程結構不合理現(xiàn)象”[27]。高考分數(shù)仍是最重要的評價機制,學生無法基于自身個性和喜好來選擇高考科目。[28],為了取得高分,選課走班變成“田忌賽馬”。[29]第二,學生被迫走班。一些學校違背走班制“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走班制逐漸被異化為 “快慢班”,對學生進行了標簽式定性,導致 “馬太效應”,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30]“學生被走班現(xiàn)象嚴重”。[31]第三,學生間人際交往出現(xiàn)問題。走班制下,學生穿梭于不同教學班,彼此感情淡漠,很難深層次進行人際交往,集體榮譽感低。[32]
三、高中走班制教學困境成因的相關研究
首先,現(xiàn)實國情制約。第一,農村地區(qū)與東部地區(qū)教育資源不均,目前實施走班制比較成功的學校集中在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地區(qū)。[33]第二,走班制選科需要大量的優(yōu)秀師資,而農村師資有限,無法吸引優(yōu)秀人才。我國高中教育開始邁入‘后普及教育階段’,每年高中階段入學學生規(guī)模只增不減[34]。
其次,大眾認知偏差。第一,對走班制的期望值過高,走班制可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并取代班級授課制成為主流教學組織形式。[35]第二,有些學校不顧自身條件,盲目走班。[36]第三,家長對走班認識不足,心存疑慮,認為分層走班是變相的劃分重點班,不支持走班。[37]
四、高中走班制教學困境對策的相關研究
(一)硬件課程師資對策的相關研究
國家和學校不僅要加大對走班制的宣傳力度,幫助學生和教師正確認識對待走班制,還應加快學校硬件設施的建設;學校應該深挖本校硬件資源潛力,整合現(xiàn)有教育資源,并提高教師待遇[38]。學校間還可以組建教育聯(lián)合體,共享課程師資。[39] 此外,學??砂才趴颇坑懈挥嗟睦蠋熮D教其他科目,擔任行政或者生涯指導老師。[40]
(二)班級管理與師生困境對策的相關研究
第一,建立班主任專業(yè)化和任課教師班主任化教學管理模式。[41]第二,學校建立導師制,充分利用教師資源關注學生發(fā)展。[42]第三,利用合理有效的分班排課方式和增量評價的方式,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成績變化”。[43]第四,學??梢越W生發(fā)展指導制度,同時加強職業(yè)發(fā)展教育,幫助學生理性選課。[44]第五,學校應完善溝通渠道,搭建家校溝通合作機制,減小走班阻力。[45]
五、高中走班制教學研究的瞻望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高中走班制教學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績,但在某些領域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首先,高中走班制困境和對策的研究常常聚集在走班試驗區(qū),缺乏普適性。而農村地區(qū)走班制研究較少,需要進一步理論研究。此外,如何幫助師資硬件有限的農村學校受益于互聯(lián)網(wǎng)+走班模式,值得深入探討。最后,在走班家校共育方面的研究較少,如何在普通高中家長中形成走班家校合力,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15]韓艷梅.新課程背景下學習組織方式的新探索——走班制的實施與管理[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3,26(5):43-46.
[2]孔宇瑋.小學走班制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3,(4):58.
[3]胡中曉,劉秀峰.教學組織形式變革的新探索:走班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29(5): 116
[4][39]杜芳芳,金哲.走班制視野下高中生學業(yè)生活的轉變及學校行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7,16(2):44-47.
[5][9]戴季瑜.我國走班制教學的類型與特點[J].教學與管理,2016,(4):54-56.
[6][34]牟暉,羅永紅.新高考背景下農村普通高中“走班制”實施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2):6-7.
[7]隋立國,孟令君.對走班式分層教學的反思[J].當代教育科學,2004,(23):27.
[8][19]杜文軍,王彩鳳.高中選課走班教學的困境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9,(3):49-51.
[10]張善超,李寶慶.高中走班制的文化阻力及其超越[J].教學與管理,2016,(2):4-5.
[11][13][16]鹿星南.走班制的價值與實施條件[J].教學與管理,2016,(2):15-16.
[12][25]付光槐,陳金玲.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教學的問題及其應對[J].教學與管理,2019,(3):24-25.
[17][38][41]張新征,楊道宇.走班制實施過程中的矛盾及其破解[J].教學與管理,2017,(1):10-11.
[18][21][27][31][33][35]紀德奎,朱聰.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訴求與問題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10):54-55.
[22]藍日模.“走班制”與高中班級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J].教師教育論壇,2016,29(8):69.
[23][28][36]王卉.新高考改革形勢下走班制的問題反思[J].當代教育論壇,2019,(4):17-20.
[24][32][44]王潤.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實施走班制的問題審視與路徑超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2):31-32.
[37]張善超,李寶慶.高中走班制改革的阻力與超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32):21-22.
[26]郭學軍.走班選課背景下中學教研組面臨的挑戰(zhàn)與應對[J].教學與管理,2013,(6):33.
[29]柯政.“選考”制度下的“田忌賽馬”:原因與對策[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6,36(18):32.
[30][45]鹿星南.走班制:內涵、問題與改進[J].教育導刊,2015,(11):32-33.
[40][43]洪曉丹,孫建清.新高考背景下的師資配備與績效評價[J].中小學管理,2016,(12):8-9.
[42]趙守拙.浙江實驗區(qū)“走班制”實施中的問題及其應對[J].教學與管理,201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