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燕
【摘 要】作文批改是語文教師工作中最艱難的一環(huán),特別是年輕教師對作文批改無從下手。筆者通過問卷調(diào)查,了解作文批改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師生、生生互批模式,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習作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作文評改 學生合作 協(xié)作水平
一、緣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應注意將教師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笨梢姡u價作文、批改作文是可以積極探索新方式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的,而不是教師的“一言堂”。
筆者針對作文批改的現(xiàn)狀,對語文教師、學生開展了問卷和訪談工作,對學生的作文本進行了調(diào)查和了解,發(fā)現(xiàn)目前的作文批改存在如下問題。
1.教師不愛批
很多教師反映,一篇作文要經(jīng)過:作文教學,學生習作(審閱草稿),學生修改(再審閱作文),學生抄寫(教師批閱),完成打分(課堂反饋),評講作文,這樣一系列的過程,在教師批改作文撰寫評語時,已經(jīng)至少是第二遍閱讀,而評語要按照學校要求寫“眉批、總批”,面對反復看的文章,面對硬性的要求,批作文完全成了一種任務,怎么“愛”呢?
2.學生不愛看
教師出現(xiàn)在評語中的話大多在作文教學中已說過,且有的不止一遍,同時因為評語表達的凝練性、語言成人化,學生看到評語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如“結構不清晰”,學生無法理解不清晰在哪里?如何不清晰?這樣的評語教師費心費力寫了,但對于學生來說沒有吸引力和指導性,如何“愛”呢?
3.評語模式化
教師一次批閱幾十篇作文,剛開始批閱時還有耐心仔細讀仔細評,寫出有針對性、個性化的評語,但十幾本作文本批下來,評語就出現(xiàn)模式化、成人化的弊病。據(jù)調(diào)查,“語句通順、內(nèi)容正確、結構完整”的短語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
4.評價否定化
從成人的角度來看學生的作文,要寫一大段贊揚的話并不容易,但若教師給學生的作文“找茬”,那么都可以洋洋灑灑寫一大段,于是,翻開學生的作文本,否定的話、意見、建議占了很大篇幅,表揚的話則少之又少。長此以往,會打擊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失去寫作的興趣。
5.評價主觀化
在批閱作文的過程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同一篇作文,不同的教師批改,得分相差較大。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作文的得分往往跟批改教師喜歡什么風格的作文是相關的。學生的作文都由一位教師來“一評定分”,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彰顯。
二、準備
打破教師“一言堂”,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文,不是簡簡單單、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需要“師傅領進門”。
1.制定作文評價標準
對于一篇作文的評價,會有共同的一些標準,也會因為內(nèi)容不同、要求不同而產(chǎn)生一些個性化的標準,因此在制定作文評價標準時,筆者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常規(guī)標準,即不管哪一類文章都應努力去達到的標準,也是很基本的要求,占35分;二是專項標準,即不同的習作所提出的不同的要求,占65分。(見表1)
表格使用說明:
(1)學生在批改作文時,對照評分表,酌情扣分,不要求一條條對照,抓住最主要的問題進行適當扣分,評語中對扣分情況要有說明體現(xiàn)。
(2)專項標準從五個方面,針對每次不同的作文,師生共同討論評分標準,再酌情打分。
(3)學生可以根據(jù)十個方面來閱讀批改他人的作文,可以選擇其中的幾個方面撰寫評語,但不能機械地抄襲以上文字,要用自己的語言把想法表達出來。
2.制定參與評價公約
學生批改作文是一項新的實踐活動,每個人參與的態(tài)度會不一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除了從方法層面關注,即教會他們?nèi)绾闻淖魑模€要從思想層面關注,即引導他們?nèi)娜馀淖魑摹T谡髑髮W生意見后,筆者和學生一起制定了關于作文批改的班級公約。
對于不遵守公約者,發(fā)現(xiàn)一次停批一次,停批時,他人批改之時,由其他學生出題,被停批的學生完成習作一篇。
“作文批閱班級公約”的產(chǎn)生,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了學生的行為,讓學生感覺能批改同學的作文是一件光榮的事,是一件引以為豪的事,如果不認真、不用心,一方面會被剝奪批改的權利,另一方面還要寫一篇作文。適當?shù)膽徒?,能更好地保障“公約”的實施。
三、實踐
作為語文教師,在積極踐行把提問權、表達權等還給學生的同時,應該努力嘗試把作文的評改權也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批改作文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修改作文的能力,從而提升個人的寫作素養(yǎng)。下面以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習作“ _____________讓生活更美好”為例,詳細闡述如何在“習作評改課”上完成習作的批改。
第一步:師生共批(10分鐘)
在評價標準里有常規(guī)標準和專項標準兩項,而師生共批的過程就是對專項標準進行細化的過程。因此在師生共批過程中,主要圍繞看主題、看選材、看結構、看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方式、看語言五個方面來展開討論,從而讓學生對五個方面的評價標準有清晰的了解。(見表2)
第二步:個體自批(20分鐘)
完成師生共批后,接下來就是讓學生個體自批,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做到時間、空間的足夠開放。首先讓學生自己隨意抽取一本作文本,其次在足夠安靜的空間里、足夠充分的時間里開展個體自批活動。此時教師的身份化身為協(xié)助者,當學生舉手示意時,教師輕輕走近,幫助學生解決不能判斷的或有疑問的地方。如學生會提出:這句話是否是病句、修辭手法使用是否得當?shù)戎T如此類的問題,學生畢竟是學生,面對批閱中的許多問題會很模糊,教師應該在學生有疑問時及時伸以援手。
第三步:小組交流(10分鐘)
小組交流的效果如何,組長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小組長的選拔和培訓是小組交流的前提條件。課前,我們要完成這項工作,讓小組長知道在10分鐘時間內(nèi),如何有效地完成交流。首先,小組長組織組員交換瀏覽組員作文,每人瀏覽兩篇;其次,組織組員進行簡單發(fā)言,發(fā)言的內(nèi)容是有沒有批錯的地方,評價語是否合理準確、有針對性。第三,組織組員對自己的批改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微調(diào)。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安排可以督促學生在個體批改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慎重而認真地批改,否則在小組交流中會受到組員的多次質(zhì)疑。
第四步:教師批改作文,評價批語
學生批改作文后,不代表教師就不用批改了。但此時教師批改的重點會有所傾斜,主要是對學生批改的情況進行檢查、糾正、完善。教師在批改的過程中,要準備一份學生名單,不僅對其習作進行打分,也要對其批改情況進行打分。
師生共批,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批改的過程中,不僅深刻地記住了好作文的評價標準,在批改他人作文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增強了自身的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