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泳 趙苑珍
【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wù)之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學生領(lǐng)悟文章,感受情感,從而有效達到每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將朗讀融入閱讀教學中,如何利用智能軟件輔助學生提高朗讀能力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關(guān)鍵詞】中年級學生;朗讀能力;有效策略
《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地熏陶。”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我校屬于城鄉(xiāng)接合部小學,本地的學生比較少,大多數(shù)是外來務(wù)工子弟的學生,雖然學生在學校都說普通話,但是還是會受到家鄉(xiāng)方言的影響,使普通話表達不夠清晰標準。學生中普遍存在字音不準、唱讀、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等問題。因此,培養(yǎng)他們的朗讀能力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的高速發(fā)展,智能軟件不僅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而且在課外學習中也漸漸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成為一種家校間學習互動的交流工具。通過積極利用多媒體,促進學生相互學習、評價和改進,從而有效解決中年級學生的朗讀問題,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筆者結(jié)合班級的課堂教學的實踐,總結(jié)了一些利用智能軟件提升中年級朗讀能力的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明確朗讀教學目標,滲透朗讀方法
根據(jù)中年級學生的學情,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要正確識字并能正確認讀,其次是理解字詞含義,才能結(jié)合語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因此,在小學中段教師要教會學生獨立自主使用工具書,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地方要自主解決,掃清字詞難點。教師也要做好備課,明確教學要求,為學生制定朗讀教學目標。例如,教學三年級下冊古詩《元日》中,筆者布置預習要求學生先解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掃清難懂的字詞后,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如:邊讀邊想象,你看到什么畫面。教師開始引導學生遞進式朗讀,第一遍正確、流利的朗讀;第二遍大聲地、邊讀邊想象畫面。第三遍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節(jié)奏。這樣學生至少把古詩讀了三遍,做到熟讀課文,還能在讀中領(lǐng)會意思,感悟情感。學生有感情地讀,并不是隨意地讀,教師要教會學生運用重讀、劃分節(jié)奏等方式朗讀課文。學完一首詩后,筆者會和學生一起總結(jié)學習古詩的方法:讀通古詩、讀懂古詩、讀出感情。接著讓學生四人小組運用方法進行合作學習,小組內(nèi)相互評價、相互學習,最后小組交流、教師點撥。這樣學生不僅能在實踐中學到學習古詩的方法,而且在小組合作中提高朗讀能力。
二、創(chuàng)新朗讀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以前的教學中,傳統(tǒng)的朗讀教學設(shè)計大多是這幾種:教師示范、音頻范讀、學生指名讀、分角色朗讀。雖然在現(xiàn)在的教學中這些也是常用的朗讀教學方法,但是在信息科技和學科教學融合的今天,教師要利用好現(xiàn)有的多媒體資源,學生的朗讀教學設(shè)計也是可以在以往的朗讀教學模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如,將學生指名讀變?yōu)樾〗M合作讀,由小組合作分配朗讀任務(wù),哪部分需要合作讀,哪部分需要分角色讀。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溝通分配,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而分角色朗讀也可以創(chuàng)新的。如,利用一些軟件工具把枯燥的文字生動化,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
以三年級上冊《在牛肚子里旅行》為例,童話故事中出現(xiàn)了許多人物對話和動作描寫,教師可以提前制作小視頻,打好字幕,學生根據(jù)字幕來分角色朗讀配音,配音時要指導學生注意故事人物中的語氣,如,紅頭剛被牛吃進肚子里時的驚慌以及后來悲觀的情緒等。學生如果想要讀好人物語氣,就要思考如何讀能更符合視頻中的人物形象,并讀出一定的情感,這樣對學生把握文本情感有一定作用,也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又如,三年級下冊《陶罐與鐵罐》第1-9段中,幾乎都是以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組成,少許旁白。教師可以讓四人小組合作自行讀,感受陶罐和鐵罐的每一句話的語氣是什么樣的,并寫在對話的旁白,再進行分工合作,輪流讀旁白、陶罐、鐵罐和做聽眾,在輪流中,不斷改進學生朗讀和鍛煉學生的評價能力。最后展示時,教師再進行深入指導,幫助學生提升朗讀能力。這樣不僅鍛煉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而且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以讀代講。
三、豐富朗讀評價手段,提升朗讀能力
教師在朗讀教學中點評要有目的性,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方向。教學評價的方式多樣,教師可以評價,學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小組點評等。在評價中,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掌握了朗讀要領(lǐng)和技巧。
例如,在《聽聽秋的聲音》一文的教學中,學生在展示過后,教師要及時進行點評,評價時不是簡單的“好、很好、非常好”。要進行適當?shù)脑敿汓c評,首先一點要給予學生肯定,“老師欣賞你的勇敢、你的朗讀水平越來越高了”等,并讓學生知道他讀得好在哪里,如在朗讀一二節(jié)告別時的語氣把握恰當,還是讀到最后一節(jié)的四個排比句的層層遞進,或是對于秋的喜愛之情表達的到位,如有讀得欠缺的地方,主要點評時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你想不想讀得更好呢?你的進步很大了,如果改進一下,就更優(yōu)秀了!”等。教師可以進行示范性指導,幫助學生跨過困難,也可以請班上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指導朗讀。與此同時,要鼓勵學生們進行自我評價和學會評價他人的朗讀,如果有學生點評有不正確的地方,教師要以鼓勵肯定的態(tài)度,并引導學生點評正確。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提升學生朗讀能力有積極作用。
四、教學課堂的延伸實踐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智能軟件的便利,在微信上建立“小打卡”這個圈子,家長們加入打卡圈后,根據(jù)要求,以音頻或者視頻的方式發(fā)到打卡圈分享孩子的朗讀作業(yè)。如在預習前,讓孩子上傳朗讀的音頻,教師大致聽了之后,對明天課上的指導朗讀有了準備;課后,再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文章的一段或者幾段展示,學生在對比中感受成長。展示的目的在于學生在上傳前都會反復練習,還會借鑒優(yōu)秀學生的作品進行修改,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教師在周末的空余時間,可以在微信群里進行朗讀示范和指導,教師可以在群里上傳自己的朗難示范,布置朗讀任務(wù),讓學生模仿朗讀,上傳到微信交流群中,有針對性地在群里進行點評。教師的朗讀指導錄音不僅可以讓學生聽,而且還可以讓家長從中學到朗讀指導的技巧,懂得如何提醒孩子修改,指導效果更加顯著。
課后可以布置親子共讀活動,要求家長和孩子共同朗讀文章,并上傳展示,教師可以適當進行點評。學生有家長的引領(lǐng),朗讀興趣會更加濃厚,情感上也會更加投入。家長們愿意與孩子一同朗讀,也營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圍。
通過以上活動,學生在不斷的展示中,反復的練習改進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朗讀能力,當獲得他人的點贊或者贊美時,學生的自信心會加倍,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利用智能軟件,課堂教學與課后延伸相輔相成,從點滴中滲透朗讀技巧,從實踐中不斷改進不足,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五、總結(jié)
朗讀訓練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之一,抓好朗讀,讓課堂變得有活力,堅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進行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收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學中完成大綱要求。我在利用智能軟件,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這個問題上有一定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難題。而教師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時刻保持初心,不斷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教會學生用適合自己的的方法去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從朗讀中解決課堂問題,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力的重要目的,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