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勇惠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是初中生德育發(fā)展與培養(yǎng)的重要載體,更是初中生核心素養(yǎng)得以形成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師必須以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構建自身道德與法治素質。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初中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2-0093-02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qualit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oral and Law Teaching
LIU Yonghui? (Fujian Fuqing Rongcheng middle school,china)
【Abstract】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ours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junior middle school,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and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form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re literacy. Therefore,teachers must take students' moral and legal core quality as the goal,and guide students to build their own moral and legal quality through various ways.
【Keywords】Morality and rule of law;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Core literacy
本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為研究內容,探討在該門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使用哪些方法、通過哪些內容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形成。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可以為有需要的教師提供一些有幫助的建議。
1.掌握核心素養(yǎng)內容 保證教學的目的性
現(xiàn)代教學當中關于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與傳統(tǒng)課堂所要求的核心素養(yǎng)不同。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想要真正的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建立,就必須破除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以課程為根本的教學理念,教師應該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化特征的同時,結合多種方法來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從而將學生們成長所需的必備品格、關鍵能力以及正確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作為主要內容進行培養(yǎng)。所以,在全面落實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要求時,教師需要對有關這門課程學生所必備的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進行細化,明確自己通過這門課程應該培養(yǎng)學生實現(xiàn)哪些核心素養(yǎng)的構建與形成,如此才能有目的的將教學工作落到實處。而不是在課堂上講講理論知識,講講有關故事就當做是對學生道德與法治的培養(yǎng)教學。
首先,通過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應該讓學生在政治認同的問題上明確自身立場,教育初中生成為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擁有立場堅定的政治態(tài)度和崇高理想的中華好青年。其次,通過該門課程,要讓學生在思想道德品質上有所提升,培養(yǎng)學生端正的三觀以及對是非對錯的判斷能力,努力做一名思想端正、品德高尚的中學生。再次,通過該門課程,要讓學生對于國家法治建設的相關主要內容有所了解,充分認識到法治對于一個國家、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觸犯法律或違反社會規(guī)則是需要對自己的言行付出代價的,培養(yǎng)學生從小懂得遵紀守法、遵守紀律和規(guī)則的重要性,努力做一名具有一定法律知識、法律意識的好學生,好公民。最后,在個人品質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格、品格,在人際關系中要懂得與人為伴與人為善的重要意義,在社會交往中,要懂得屬于自己的社會責任,案例分析;在教學《法律為我們護航》一節(jié)中,我先讓學生自己理解和闡述對這節(jié)課的認識,然后讓他們列舉自身受到傷害后需要怎樣拿起法律進行自我保護,充分的讓他們認識到法律的價值和作用,認識不同法律對自我的幫助,為更好的開展這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2.引導學生積極探討 激活德育課堂氛圍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對課本中最基本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促進學生對道德、法治的全面正確認知,還需要借助引導學生展開積極討論的方法,激活課堂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們的發(fā)散思維以及全面認識問題的能力。這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手段。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道德”一詞,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思想還未成熟,同時處于校園生活階段,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還不密切。所以,對于他們來說,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其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以及養(yǎng)成正確的道德行為相對來說,要更加重要。因此,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來開展德育教學工作,從而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對一些道德問題進行思考,強化學生道德品質修養(yǎng),促進學生價值觀念、思想觀念、人生觀念的全面形成和發(fā)展。
例如:在初中人教版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關于《友誼的天空》一章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友誼”這一主題展開討論活動。首先,教師可以進行開放式提問,“請問同學們,大家在學習生活中最怕什么?”有的學生就會回答“怕老師”、“怕家長”、“怕寫作業(yè)”、“怕考試”、“怕沒朋友”等等,由此引出討論主題,“友誼對于我們每個人意味著什么?大家在平時都會說某某是我的好朋友,但有沒有想過你們?yōu)槭裁茨艹蔀楹门笥??你們之間的友誼是如何建立的呢?我們怎樣做才能讓友誼保鮮?生活學習中我們怎樣才能建立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友誼?”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討論的范圍?!罢埻瑢W們以‘友誼為主題展開討論,說一說你對友誼的理解?!蓖ㄟ^教師的問題引導,學生們會展開激烈探討,思想和思維之間發(fā)生碰撞,不同的理解和見解之間也會讓學生們進行激烈的爭辯。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內容得以充分內化,從而實現(xiàn)更好的教育教學,完成學習任務。最后,教師對學生們的觀點進行總結,強調:“同學們說的都很對,良好友誼對于我們的成長和學習具有促進作用,惡性的友誼會阻礙我們的成長和進步,所以,我們在今后應該怎么做呢?”由此,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友誼觀念和交友觀念,培養(yǎng)學生熱愛班集體、熱愛同學老師的良好道德品質,養(yǎng)成與人為善的情感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交友技能,最終落實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念、態(tài)度以及思想方法的培養(yǎng)目標,實現(xiàn)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教學目標。
3.融入犯罪實例內容 培養(yǎng)學生法治觀念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另一項重點內容是“法治”。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于法制建設的著重要求,在初中教育當中,落實法治教育成為了一項重點內容。這也是因為社會犯罪當中,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屢見不鮮,很多犯罪者的年齡之小,越來越讓人們感到觸目驚心,不敢相信。所以,在中學生中開展法治教育,不僅對于學生的法制意識培養(yǎng)、法律知識豐富具有重要作用,更對預防青少年犯罪,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此,教師需要結合一定的社會實踐內容,并與課堂教學予以合理融入,以提高法制教學的效果,促進初中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提高初中生的法律意識,豐富初中生的法律知識。最終,實現(xiàn)對學生的法律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例如:在《做守法公民》這一章節(jié)中,有關于法不可違、預防犯罪、善用法律等知識內容。為了更好的教育學生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央視頻道中《道德與觀察》這一節(jié)目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從直觀的視覺上看到那些違法犯罪的人是如何懺悔和悔恨的,以及他們所接受的法律懲罰有多么嚴重,以此給學生留下更為深刻的反面教材實例。然后結合教材內容,講一講有關日常生活中容易產(chǎn)生犯罪行為和犯罪心理的實例,讓學生們進行談論,對于犯罪案件中的是非過錯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和評判。從而通過這些社會實例來增強學生對于法律的認知,教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任何突發(fā)事件,都要理性的面對,不要一時沖動而做出過激行為,一旦觸犯法律,將會受到嚴重的懲罰而遺憾終生。
4.增加社會實踐教學 落實素養(yǎng)教育目標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當中,全部的課程內容都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意義,這門課程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能夠擁有良好的價值觀念、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從而保證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以正確的態(tài)度、思想去更好的學習和生活,避免犯罪行為發(fā)生,避免做一些違背道德的事情,做一名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識、有素質的有為青年。所以,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關于道德和法治的核心素養(yǎng),結合一些社會實踐內容來展開教學,以增強學生們的體驗感,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感受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接受最直接的法治、道德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道德情操、法治觀念以及圍繞這一學科所需的其它核心素養(yǎng)來說具有極其有效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部編版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當中,關于《勇?lián)鐣熑巍愤@一章節(jié)的教學中,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戴著“文明衛(wèi)士”的袖標,走到街頭巷尾、附近社區(qū)進行“文明出行 愛護環(huán)境”的清潔勸導服務。同時,要求學生在實踐中,注意觀察社會中存在哪些的不文明行為,甚至不法行為。并將自己看到、聽到和做到的事情利用課下時間,整理撰寫筆記。有的學生會看到有人亂扔垃圾、有人違法交通規(guī)則、有人隨地吐痰等等,所有的這些都可以給學生最直觀的體驗和感受,讓他們在實踐中看到這些不文明行為,從而在思想觀念上對這些行為做出判斷——這些都是違背社會功德,缺乏社會責任感的行為。進而指導他們在社會生活中不去做那些錯誤的,不文明的行為。實現(xiàn)對學生社會功德心、社會責任感、個人道德品質、個人思想素質的有效培養(yǎng)。通過這種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外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活動,學生所接受到的信息會更加真實,在他們的印象中會留下深刻記憶,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道德品質的樹立均具有書本上或課堂講解中所無法達到的教育效果。
5.結束語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對學生道德品質教育和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主要課程,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得以培養(yǎng)的重要載體。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培養(yǎng)教育目標,教師首先必須對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并分析開展教學所需要的必要條件。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要在教學過程、學習過程中加大力度,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育模式,積極落實有關素質教育的全面要求,讓學生從心理上真正的懂得關于道德和法治的相關知識內容,了解道德與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最終實現(xiàn)對學生整體核心素養(yǎng)的建立,促進學生在未來生活學習中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湯新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淺析[J].中學課程資源,2020(05):20
[2]趙四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19(07):15
[3]余慧華.“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教育觀察,2019(06):20
[4]盧明家.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9(06):11
[5]蘇聯(lián)盛.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基礎教育研究,2018(11):23
[6]吳德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