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平 李峰 李永福
摘要:時代在快速的發(fā)展,環(huán)境問題已越來越突出,節(jié)能環(huán)保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主題。建筑行業(yè)是高耗能的領域,為了保證人們居住的環(huán)境安全健康,建筑業(yè)應該全力爭取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所以綠色施工技術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分析綠色施工可能遇到的風險來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使損失降到最小。
關鍵詞:綠色施工;風險;控制措施
引言
目前建筑行業(yè)所倡導的綠色建筑正在快速發(fā)展,而綠色施工則是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中重要的一環(huán),由于綠色施工在我國起步較晚,導致建筑信息管理技術相對落后,信息數據收集不全,協調工作不到位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使施工過程中出現資源浪費、污染嚴重、進度不及時等大量的風險因素,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綠色建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嚴重違背了“四節(jié)一環(huán)?!弊谥?。如何滿足綠色施工的要求、降低施工過程中的風險、合理使用信息技術便是當前解決綠色施工問題的最好方法。周妍等人研究了BIM5D技術在綠色施工風險管理的應用,并結合實際工程案例,系統(tǒng)地羅列出綠色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因素及如何應用BIM5D技術降低或規(guī)避風險的有效措施;劉進等人建立綠色建筑施工階段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指標權重,將風險矩陣法引入綠色建筑施工階段風險評價,為綠色建筑施工階段風險評價提供參考;丁古麗、陳進等人通過對綠色施工風險因素的識別,針對評價過程評價信息的不確定和不完全性,對綠色施工風險提出基于多層次的灰色系統(tǒng)理論的綜合評價模型,并結合實例使得該評價方法的適用性的得到體現。
1綠色施工國內外現狀
1.1綠色施工國內現狀
目前綠色施工技術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應用條件,但是由于起步較晚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具體如下:第一,風險問題。由于施工技術在材料、技術、設備的使用方面與傳統(tǒng)施工大相徑庭,并且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這就增加了項目工程的風險。在綠色施工理念的背景下,多種設備更新換代頻繁,在就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并且風險性極高,這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此外施工技術的硬件和軟件的更新也需要一大筆資金,這直接提升了項目成本。第二技術的可行性欠佳。由于綠色施工技術起步較晚,多種項目都是初次使用,這就面臨是否可行的問題,再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而由于對新技術經驗的缺乏,這導致項目在進行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并得不到及時解決,影響施工的正常進行,得不償失。第三,人員專業(yè)性限制。新技術的應用需要一大批的人才做支撐。由于技術、新設備均是初次使用,使用方法和技巧都有所改變,必須需要有專業(yè)性的人員去駕馭,而實際情況是專業(yè)性人才匱乏,技術應用無法實現效益最大化,應用效果不理想。
1.2綠色施工國外現狀
在綠色經濟、環(huán)保生產思想的引領及自然建筑理念的日趨完善狀態(tài)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西方經濟條件好的國家就著手對綠色施工的實施進行探討:建造現場整潔、安靜,大部分集中利用商品混凝土與預拌砂漿,木質構件、鋼件、預制港混凝土構件等成品或半成品得到很充分的利用;在施工設備方面,低消耗、無污染或盡可能少污染的施工機械大量投入使用;低層或多層這樣的普通建筑在建造過程中基本通過不搭設施工腳手架的方式進行操作,從而使得施工周圍的土地等得到重新利用;同時西方部分經濟好的國家從國家法律、政策層面上來對施工企業(yè)踐行綠色施工給予一定的補助或是獎勵,這也就從制度上對綠色施工的實施提供了一種保證。
近年來,西方政府加大了對綠色建筑產品的財政投入,規(guī)定對施行綠色施工的工程項目、強調四節(jié)一環(huán)保的工程給予在稅收上的優(yōu)惠政策,西方國家稱其為綠色稅收;正是由于政府這樣的舉動,從而加快了綠色施工在西方工程項目上的普及及實施,并且效果普遍比較理想。如加拿大政府,獲得綠色建筑標牌的公共建筑如辦公、商用等投資方在繳納稅收這塊會享受到比較優(yōu)惠的政策。
2.綠色施工的風險因素
與傳統(tǒng)建筑的施工方式相比,綠色施工面臨著更多風險。由于綠色施工在我國發(fā)展較晚,無論是在經濟、技術、人員、意識等方面都比較欠缺。
2.1經濟方面
在經濟方面,在綠色施工過程中需要運用大量新型的產品和材料來滿足建設的新工藝,而新型材料和設備多大數需要進口,這會使建設成本受到國際貨幣匯率波動的影響,而且這些材料和設備的價格普遍高于一般材料,由此貸款利息增大,經濟風險也變大。
2.2.技術方面
在技術方面,綠色施工與傳統(tǒng)施工相比,還多出了一項要求,即“四節(jié)一環(huán)?!薄_@是綠色施工達到綠色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需要使用新技術新型技術來實現。而市場上支持新技術實施的設備不足,新型綠色材料和設備的性能不穩(wěn)定綠色建筑施工技術不成熟,這些不確定因素必然導致技術風險加大。
2.3管理方面
在管理方面。我國綠色施工起步較晚,各方面管理人員對綠色施工的概念不清楚,理解不充分,又缺乏可借鑒的經驗和案例,在規(guī)范規(guī)定、方案確定、全過程管理的能力上嚴重不足。
2.4環(huán)境方面
在環(huán)境保護意識方面。環(huán)境保護意識增強的同時,綠色施工的意識也要顯著增強。我國之所以對綠色施工的認識比較薄弱,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國家宣傳的力度不夠,在施工的整個過程中,從開治的規(guī)劃者,設計者到現場的施工人員和普通民眾都對環(huán)保施工、綠色施工沒有充分的理解和科學的認識,所以說對于綠色施工的普及教育刻不容緩。
2.5市場方面
在市場方面。市場是影響建筑企業(yè)實施綠色施工的重要因素。建筑投資單位是否愿意投資開發(fā)綠色建筑,是否支持綠色施工,對于綠色施工是否有特殊要求都會影響到建筑企業(yè)對于開展綠色施工的態(tài)度。若投資單位需要綠色施工的服務并就此提出了要求,建筑企業(yè)就會為了獲得項目考慮采取綠色施工,同樣當行業(yè)內競爭者開始實施綠色施工時會迫使建筑企業(yè)為了提高競爭力而選擇實施綠色施工。購房者是否愿意購買綠色建筑也會有重要的作用,是市場的最為直接的反應,可以通過影響投資商來作用于建筑企業(yè)。
3.綠色施工風險管控措施
3.1正確認識理解綠色施工技術
當下建筑業(yè)對于綠色施工的認識并不準確,很多人理解的綠色技術等于高端+困難+昂貴,在實際應用時也會有無謂的技術堆積現象的產生,導致了建設成本增加的同時卻達不到最有效的利用,阻礙了綠色施工技術推廣。然而這種認識和想法是錯誤的,綠色施工和高成本施工和高新技術堆砌并不能簡單的加以等同。實踐表明,綠色技術的合理應用并不會導致成本的大量增加,從長遠來考慮反而會降低一部分的成本。建筑企業(yè)需要正確的認識到這一點,正確解讀綠色施工技術,摒棄主觀上想當然的錯誤認識。
3.2培養(yǎng)新的綠色施工成本理念
綠色施工在建筑工程建設的初始階段不可避免的會使建筑成本增加一部分,在舊的成本理念下建筑企業(yè)過分重視這一點導致其綠色施工積極性有所降低。但是,從項目的全生命周期來考慮,推行綠色施工會帶來長久效益,特別是在使用階段和回收階段效果顯著。建筑企業(yè)應該培養(yǎng)這種新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理念,增大收益與減少代價成本綜合評價與考慮才能實現企業(yè)利益最大化的目標,才能加快綠色施工的推廣。
3.3樹立綠色施工品牌戰(zhàn)略
建筑企業(yè)在決策時首先考慮的往往是短期經濟效益,真正施工過程中對于綠色施工度并不是特別在意,不能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者更加青睞于有良好信譽的產品,為企業(yè)的競爭提供有力的支持,發(fā)揮品牌效應的強大作用。所以,建筑企業(yè)也要遵循這一規(guī)律,樹立綠色施工品牌戰(zhàn)略,為競爭加上砝碼從而獲得更多的機會,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促進企業(yè)良性快速成長。
4.結論
環(huán)境和能源問題已經成為了世界性的焦點問題,保護環(huán)境和節(jié)約能源是所有社會主體的責任也義務。建筑行業(yè)的能源損耗和環(huán)境污染情況普遍且嚴重,施工過程中更是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噪聲等污染,綠色施工將有效的保護環(huán)境和節(jié)約能源。但是目前在我國建筑企業(yè)實施綠色施工的比例不是很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研究影響綠色施工的風險因素,找到關鍵的影響因素對綠色施工的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軍江.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的風險探討[J].中國建材科技,2020,29(01):113+115.
[2]陳響. 基于貝葉斯網絡的綠色施工阻礙機理研究[D].揚州大學,2019.
[3]王冠. 全面綠色施工管理的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6.
[4]楊楠. 建筑企業(yè)實施綠色施工影響因素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5.
[5]李雪霞. 綠色建筑利益相關者風險識別與評估[D].天津大學,2015.
[6]李雅彬. 綠色建筑項目全壽命周期成本風險研究[D].重慶大學,2015.
[7]馮勝巍. 綠色建筑項目風險評價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5.
[8]羅權.淺析綠色建筑施工管理及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物業(yè)(上旬刊),2014,13(07):34-35.
[9]王路飛,王莉飛.建設項目施工綠色風險管理研究[J].建筑經濟,2014,35(07):41-43.
[10]閆亞慶. 海西地區(qū)綠色建筑項目風險識別與管理研究[D].華僑大學,2014.
[11]王路飛. 工程項目施工綠色風險評價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