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俊
【摘? ? 要】在留守兒童群體中,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是極特殊的存在。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教育質(zhì)量堪憂,在其教育過程中,既存在普遍性教育問題,又存在特殊性教育問題。基于此,就需深入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群體,積極了解其特殊性。針對其現(xiàn)存的教育問題進行深入探索,進而創(chuàng)建更有效的教育策略,促進其健康成長。本文以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為切入點,積極探索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1?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2-0006-02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Single-parent Families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Huguan Junior High School, Kangle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LI Shijun
【Abstract】In the group of left-behind children,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single-parent families are very special.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single parent families in rural areas is worrying.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ere are both universal education problems and special education problems. Based on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go deep into the group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single-parent families and actively understand its particularity. To explore the existing educational problems, and then create more effective educational strategies to promote its healthy growth. This paper takes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single-parent famil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ctively explores the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single-parent families based on their core literacy.
【Keywords】Core literacy; Single-parent families; 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policy
關于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早已引起社會各部門的廣泛關注。如何處理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眾多教育者的使命與義務。對于留守兒童而言,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是極特殊的群體,其不僅具有留守兒童的普遍教育問題,又帶有單親家庭子女的共性問題。為此,針對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進行教育,萬萬不能采用簡單、粗暴方式,需深入了解其家庭狀況、心理特征及行為表現(xiàn)等。從多角度入手,尋求適合該群體兒童的最佳教育方式,才能為其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一、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關愛單親留守兒童身心
于兒童而言,溫暖的家庭不只是身體的避風港,同樣也是靈魂的寄托。在成長過程中,正因有親人關心、父母關愛、長輩呵護,才會倍感來自家庭的溫暖,進而形成健康的思維觀念,更懂得在情感中將心比心。學校、教師及其他部門應該更積極地為他們營造溫馨有愛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令其感受到來自“家”的溫馨與愛。
首先,從學校角度出發(fā),學校應給予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群體特殊的關愛機制,以便促使該部分兒童能直觀感受來自“學校大家庭”的關愛與呵護。為此,可以在辦學期間創(chuàng)建“留守兒童之家”“愛心小屋”“相親相愛一家人聊天室”等模擬家庭,全方位、立體式關心這一部分兒童的學習、生活與成長。其次,可以展開“一對一”幫扶計劃,針對班級內(nèi)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創(chuàng)建檔案,由班主任、任課教師等分別與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結對子”,以此為這部分兒童提供關愛與幫助,令其感受到自己并非“另類”。在日間,學校教師可以給予留守兒童一定的關懷與幫助。然而,當下午放學后,留守兒童離開了學校,也就離開了教師的視野。放學后的時間,本應交由家長接管,但由于家庭原因,導致兒童家庭教育幾乎是空白狀態(tài)。為此,在這個“空白的檔期”,很容易就會爆發(fā)各種問題。換言之,如果實行學生寄宿制,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校園內(nèi),由學校集中管理,便不會輕易出現(xiàn)空白階段頻頻爆出問題的現(xiàn)象,學生生活質(zhì)量及學習質(zhì)量也都會有所改善。
二、更新教學方法,傳授單親留守兒童知識
由于家庭原因,導致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普遍自卑,不夠自信。基于此,教師在針對這部分兒童群體展開教學活動之際,就應堅持用真摯的情感、溫暖的愛去關懷他們。切忌急于求成,要以熱忱、關心之情與他們“打成一片”。首先,應注重培養(yǎng)興趣,幫助其樹立自信。對于兒童來說,興趣永遠都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動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只有充分展示自己在興趣方面的特長,才能樹立起強大的信心。為此,教師應及時發(fā)現(xiàn)兒童興趣,并引導其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其次。在教學工作進展之際,教師應充分發(fā)掘該部分留守兒童的“閃光點”,為其預留機會展現(xiàn)特長。通過展現(xiàn)特長,能夠令其收獲前所未有的成功樂趣,進而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教師需依據(jù)留守兒童群體現(xiàn)狀,多設置課堂小活動,令這些兒童的特長有“展示之地”,促使其在展示個性的過程中不斷速成自信、自尊、自強,進而在收獲成功的時候肯定自我,在平等、溫馨的氛圍內(nèi)快樂成長。再次,在教學工作中,教師還可以充分調(diào)用“榜樣的力量”。為了確保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教育質(zhì)量,教師應注重改變教學方法。以學生實際對知識的接受狀況為依據(jù),選擇其樂于接受的學習方式,例如“愛心小組合作制”,通過小組內(nèi)成員互幫互助,提高其學習熱情,激發(fā)內(nèi)心學習動力。最后,還可以引領教職工與留守兒童組成“一帶一”“一帶二”等“教學對子”,由一名教職工與一名留守兒童或兩名留守兒童結成“對子”,在課堂中對其進行幫助,幫助其學習知識,夯實學業(yè)基礎,為日后學習與成長奠定基礎。
三、解決情感問題,加強單親留守兒教育
情感缺失,是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教育中最大的“攔路虎”。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長此以往都生活在矛盾繁多的復雜家庭環(huán)境內(nèi),并未在真正意義上得到父母的“言傳身教”。為人師者,應像父母一般,對該部分學生群體“以情動人”,時刻聆聽他們的心理感受,促使其敞開心扉吐露真情,將內(nèi)心的苦悶與壓力都宣泄出來,幫助其轉移內(nèi)心的不良情緒,令其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良性心態(tài),形成健康的情感觀念。為了解決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情感問題,教師需積極幫助其樹立“真善美”觀念。首先,可以通過開設“道德小課堂”,在“立德樹人”思想指引下,幫助這些學生去感悟世間的“真善美”情感,進而養(yǎng)成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情感的能力。其次,還可以與社會熱點時事相結合,搜集社會中各領域默默奉獻的典型事跡、典型人物資料,用這些光榮事跡去感化學生心靈。如果說電視劇中、電影中的人物離現(xiàn)實生活有些遙遠,教師就應立足眼前,積極從班級內(nèi)、校園內(nèi)、社區(qū)內(nèi)經(jīng)典實際入手,帶領學生感悟教師默默奉獻育人子弟的奉獻之情;樓下社區(qū)職工日日夜夜值班站崗的無私之情;清潔工叔叔阿姨不畏嚴寒酷暑的奮斗之情等。這些美好的情感,均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通過平凡的事跡,更易于促使學生感悟世間美好情感,從此幫助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三觀。
此外,為了進一步美化學生情感,學校應堅守德育陣地,積極帶領學生參觀英雄故里、烈士陵園、榮譽室等,促使學生細致了解每一個光榮事跡背后的故事,真正感悟正能量,進而立志成為三觀正確、品德高尚的新時代青年。
總而言之,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農(nóng)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教育不僅要依靠教師的力量,同樣也需要家長、學校及社會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基于此,相關教育者需要秉持積極端正的態(tài)度,致力找尋切實可行的教育措施,為留守兒童營造輕松、愉悅、溫暖、有愛的教育環(huán)境,進而解決其親情缺失、家庭缺失、信心缺失等問題,在接受知識之際,塑成正確的人生觀念,學會自理、自信、自強、自尊、自愛。
參考文獻:
[1]梁妙.試論積極心理學對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心理(月刊),2020(17).
[2]蔣艷,畢東.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H鄉(xiāng)為例[J].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0(04).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