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松
【關鍵詞】青藍工程;導師;名師工作室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31-0051-02
我1992年參加工作,8年的鄉(xiāng)村教師經(jīng)歷為自己打下了成長的基礎。之后在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工作的16年中,我評上中級、副高級、正高級職稱;從市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一直評到省特級教師、“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逐漸成長為一名高層次的教師。2016年9月,我來到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開啟了一段新的教育人生。
靜坐在桂樹飄香的蘇州實驗中學,我研讀文本,深思課堂,努力讓每一堂課都有與以往不同的新意,也力求有讓學生不打瞌睡的感染力。當然作為學校引進的高層次教師,除了教書,我有義務在教學上做出表率;作為已成長起來的成熟教師,我有責任在教師培養(yǎng)上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做一個松土的人,為青年人的成長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條件。
一、以身為教,用心傳帶
學校安排我擔任“青藍工程”的師傅、實習生和實訓生的指導老師,每一份指導工作我都兢兢業(yè)業(yè),聽新教師們試講,幫他們解決疑難,為他們指導備課、評點課堂,為他們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準備材料、出謀劃策。我的徒弟小聶老師虛心向學、業(yè)務能力強,工作沒幾年就獲得了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語文基本功大賽區(qū)一等獎和市二等獎。徒弟的成長也促使我更加努力。每年我都要執(zhí)教各種公開課。我珍視每一次機會,認真準備;每次公開課后,我都進行反思整理,發(fā)表教學案例或相關思考。我們師徒的努力也得到學校的肯定,連續(xù)幾年獲學校師徒結對一等獎,并分別代表師傅、徒弟上臺發(fā)言。
二、開放交流,誠意切磋
初到一所學校,又是帶著“高層次”的光環(huán)而來,難免會遇到別人懷疑的目光。最好的做法就是用實力證明自己,用誠意化解疑問。我每一節(jié)課都向同事們開放。辦公室的同事也一改過去的封閉課堂的習慣,每人每學期都聽課30節(jié)以上。我們誠意交流,相互聽課,共同切磋,深入研究文本,探討教藝教法。教師們慢慢開始正面關注“名師工程”,許多有意向的教師主動了解晉級參評的條件與要求。大家推選我為學術委員會主任,我就利用學術委員會、教科室組織教師成長沙龍,讓教師們交流成長心得體會,促進教師團隊共同成長。
三、用好平臺,引領成長
作為“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的培養(yǎng)對象,我充分利用這一平臺開展活動,讓青年教師與專家們同臺上課,參與研討。作為區(qū)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每月一次的工作室活動我都帶領學校的青年教師參加,讓他們在觀摩中成長。作為市鄉(xiāng)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主持人,我盡可能地為我校青年教師爭取參加活動的機會,既展示他們的成長成果也給他們成長的壓力。作為蘇州市教師培訓基地語文學科的領銜人、蘇州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我多次聯(lián)手蘇州大學舉辦教師研討活動,在培養(yǎng)青年教師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帶領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的同時,我自己也收獲了很多,2017年獲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主持的省“十三五”課題于2019年順利結題,2020年被評為蘇州高新區(qū)教育名家……其實,我自己成長的路上,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在我教育人生的每一個節(jié)點上,都有人站在那里向我伸出援助的手。他們有的拉、有的領、有的引,總之,都是為了讓我避開彎道、邪道、岔道,讓我走向直道、正道、大道。
如今,我也站在了別人的成長之路旁,可能還不夠高度去做一個優(yōu)秀指導教師,更沒有資格成為青年教師人生路上的貴人。那么就讓我做樹林里的一個松土的人吧,努力為每一棵樹苗松土,期待他們快快長大,漸漸參天!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教育集團教師發(fā)展中心主任,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