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家長也需被“關懷”

    2021-05-16 02:25:01劉愛英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21年27期
    關鍵詞:溝通關懷心理

    劉愛英

    摘要:現(xiàn)在一些孩子打架罵人、厭學搗亂、沉迷網(wǎng)絡,不做作業(yè),尋其根源多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問題背后又很大程度源于家長的問題心理。筆者在班會和家長會上分別做了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顯示家長存在以下幾種問題心理:攀比心理、惰性心理、“不放心”心理以及“我認為”心理等。所以,研究家長的問題心理,采取合理的方式“關懷”這些家長,幫助家長克服教育問題下的問題心理,有助于促進孩子發(fā)展。如何“關懷”有問題心理的家長?首先需要我們引導家長正視自己的問題心理,采用以同理心達成家校共識、以有效溝通克服問題心理,讓家長以更加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去教育孩子,從而更好地促進孩子成長。

    關鍵詞:家長;心理;關懷;溝通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27-0127

    在素質(zhì)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們與其把所有精力用在如何研究孩子上,不如分散焦點,轉(zhuǎn)向家長,回歸家庭教育。

    現(xiàn)在一些孩子打架罵人、厭學搗亂、沉迷網(wǎng)絡,不做作業(yè),尋其根源多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問題背后又很大程度源于家長的問題心理。我在班會和家長會上分別做了問卷調(diào)查。

    班會上,我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四個問題:在你的學習生活上,你覺得父母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你覺得父母做得不好的地方是?你覺得自己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你覺得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是?

    家長會上,我適當調(diào)整順序,同樣呈現(xiàn)這四個問題:你覺得孩子在學習生活上,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你覺得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是?你覺得自己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你覺得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是?

    調(diào)查顯示家長存在以下幾種問題心理:攀比心理、惰性心理、“不放心”心理以及“我認為”心理。我認為研究家長的問題心理,采取合理的方式“關懷”這些家長,幫助家長克服教育問題下的問題心理,有助于促進孩子成長。

    以下是兩個個例。

    其一,攀比心理和惰性心理。

    學生A:(家長做得不好的方面)從來不陪我寫作業(yè),每次考試都拿我和xx比,人家年級第一,有可比性嗎?

    家長A:(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初中開始從來不陪孩子寫作業(yè),我覺得是時候該放手,培養(yǎng)她的自覺能力了;鼓勵孩子,時刻告訴自己要跟好的同學看齊。

    從這位孩子的反映來看,這位家長具有盲目的攀比心理。家長望子成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沒有給孩子設定一個科學的、準確的標準,而是有著共同心愿的家長互為參照物,設置在孩子們面前的一個個人為目標,盲目攀比,這非但不能激勵孩子,反而易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比如這位家長將年級第一作為她的參照物,這標準已經(jīng)遠高于這個孩子的自身水平,實現(xiàn)起來難度很大,只會一再受挫。換句話說,即便孩子們真的達到了目前父母設定的目標,父母就會滿足了嗎?當身邊有一個更為優(yōu)秀的孩子出現(xiàn)時,家長又會如何?盲目攀比的心理,讓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隨波逐流,家長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養(yǎng)方式,都應該尊重孩子個體之間的差異,只有設定符合自己孩子實際情況的發(fā)展規(guī)劃,才能促進其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

    再從這位家長的反映來看,在陪伴寫作業(yè)上,孩子和家長明顯存在較大分歧。孩子覺得這樣的不陪伴行為是不關心,家長卻認為這是一種放手,這顯然是由于家長和孩子平時基本溝通缺乏造成的。另外,雖然初中階段,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非常重要,但家長如果沒有充分了解孩子的自身狀況,在還不能放手的時候就放手,盲目跟風采用不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結果往往背道而馳。

    綜上所述,家長教育的盲目化行為,除了攀比心理作祟,其實也是家長疏于了解和研究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而是奉行“拿來主義”,存在一種惰性心理。另外,家長對孩子評價標準的統(tǒng)一化,實際上也是由于家長的攀比心理和惰性心理造成的。

    其二,“不放心”心理以及“我認為”心理。

    學生B:(家長做得不好的方面)我想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你們總是不愿離開,我需要獨立的空間;我想一個人放學走回家的時候說不安全,可是大部分同學都是自己回家的。

    家長仍然在下面說道:理解一下爸爸媽媽、爺爺?shù)目嘈?,部分學生自己回家,可能也是家長沒空。

    從這位學生的說法上看,這位家長還是把孩子當作行為和思想上還依附于自己的小學生,卻沒有發(fā)現(xiàn)經(jīng)歷著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又因為生理、心理和社會成熟水平提高,產(chǎn)生了強烈的成人感,有較強的成人意識,他強烈期望擺脫依賴,充分發(fā)展和滿足自己的獨立性。另外,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物質(zhì)條件越來越好,家長為孩子創(chuàng)造越來越好的學習環(huán)境,甚至對孩子過度保護,這都是源于家長的“不放心”心理。

    這位家長的留言反映了中國家長的普遍心理。中國絕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會有“都是為你好”的說辭,但是,往往父母的這些“付出”,孩子未必“領情”。因為絕大多數(shù)父母,都把孩子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續(xù),而不是全新的、獨立的個體,站在“我認為”的主觀立場和“我是為你好”的道德制高點教育孩子,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

    所以,正因為家長的“不放心”心理和“我認為”心理,才會致使家長對孩子成長關注過度化,也使得家長的道德綁架更加心安理得。

    如何“關懷”有問題心理的家長?

    1.以同理心達成家校共識

    讓家長正視自己的問題心理,首先需要我們以同理心和家長保持溝通交流,我們不僅是教師,也是“在校家長”,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發(fā)展”的原則,和家長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家校同心,達成共識,才能為解決接下來的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石。

    2.以有效溝通克服問題心理

    學生C:(家長做得好的方面)爸媽確實很寵我,可以說是溺愛了。他們對我的物質(zhì)生活,一直就是“有求必應”,當然對我的成績要求是十分嚴格的,以至于我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嚴格要求自己。

    家長C:(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在學習上不給她壓力;只要在一起,就會常常溝通,成績下降的時候也都逗她開心,鼓勵她看得遠一點。

    學生D:(家長做得好的方面)在我學習時,父母不會讓我做家務,并且能滿足我的需要;(家長做得不好的方面)太過于注重我的學習成績了。

    家長D:(自己做得好的方面)陪伴孩子學習,平時在一起常常跟他討論學習方法。

    (自己做得不好的方面)給的休息時間太少,每天布置很多課外作業(yè),活動范圍小。

    兩位孩子都表示,家長在學習生活上能滿足自己的物質(zhì)需要,但是兩人卻產(chǎn)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前者化壓力為動力,認為這是父母的“好”,后者認為父母太勢利,只看重成績,這是父母的“不好”。比較兩位家長的回答后不難發(fā)現(xiàn),造成兩位孩子感受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家長孩子之間是否存在有效溝通。所以,有效的溝通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那何為有效溝通?

    美國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說道:“通過運用溝通,我們不再試圖分析自己或者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去了解我們需要什么,這樣,我們的內(nèi)心將逐漸變得平和?!彼?,有效的溝通需要首先明確溝通的目的——幫助家長克服問題心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再來選擇溝通的語言、溝通的方式、溝通的技巧和溝通的內(nèi)容等。

    (1)改“我認為”為“你覺得”

    在溝通的語言上,如果家長用“我認為”開場,一開始就會讓孩子對此次溝通產(chǎn)生排斥和拒絕的心理。家長把姿態(tài)放得太高,就會讓孩子產(chǎn)生距離感。反之,家長一旦把自己的開場白設定為“你覺得”,給機會讓孩子表達自己的主觀需求和想法,從而避免“我認為”心理帶來的道德綁架和“強勢”教育。

    (2)變“說教者”為“傾聽者”

    在溝通方式上,家長如果變“說教”為“傾聽”,更多地傾聽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不僅能豐富惰性心理影響下盲目單一的教育方式,也能避免由于攀比心理產(chǎn)生的親子矛盾和親子矛盾引發(fā)的一系列教育問題。

    (3)先“欣賞贊美”后“建議激勵”

    在溝通技巧上,家長應該注意溝通的時序。古人云:“數(shù)子十過,不如贊子一功?!笨梢娰澝拦膭顚σ粋€人的成長是多么重要。所以為了確保溝通能夠順利進行,營造良好的溝通的氛圍,家長可以調(diào)整溝通的順序,先欣賞贊美孩子的優(yōu)點和突出表現(xiàn),再循循善誘,和孩子在今后的發(fā)展上達成共識,委婉地表達自己對孩子更進一步的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4)由“關注分數(shù)”到“關心情緒”

    在溝通內(nèi)容上,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應更多地體現(xiàn)對孩子情緒的關心,而非分數(shù),讓孩子覺得你是在真正地關心他,而不是為了迎合你的攀比心理。如果家長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情緒變化上,就會慢慢了解孩子的分數(shù)和情緒狀態(tài)是相互影響、相互掣肘的,就會以更加平和的心態(tài)、更加健康的心理去面對孩子成績的起伏,而不是一味地指責,以“我認為”來斷定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造成孩子學習上的一蹶不振。

    有效的溝通方式還有很多,克服家長問題心理的方法,有效的溝通也只是第一步。在今后如何更好地“關懷”家長,引導家長以更積極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孩子,這是需要我們教師繼續(xù)探討和思考的。

    (作者單位:浙江省嘉興市清河中學314000)

    猜你喜歡
    溝通關懷心理
    看見具體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感受
    娃娃畫報(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現(xiàn)代就是細枝末節(jié)的關懷
    中國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情傾贛鄱 殷殷關懷
    決策咨詢活動中的溝通藝術
    淺談體檢中心與各科室協(xié)調(diào)溝通技巧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39:53
    學會用“耳朵”與學生溝通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14:14
    珍惜信任 傳遞關懷
    聲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 15:17:28
    親切關懷 殷切希望
    增城市| 蓝田县| 台江县| 大石桥市| 闽清县| 德庆县| 高安市| 龙江县| 靖安县| 绥化市| 东阳市| 偃师市| 蕲春县| 彰化市| 揭西县| 襄垣县| 奇台县| 高雄市| 阳信县| 织金县| 北票市| 浙江省| 霍州市| 镇坪县| 石家庄市| 牡丹江市| 洪泽县| 涟水县| 潜江市| 通榆县| 台安县| 鹤峰县| 鹤壁市| 息烽县| 乌鲁木齐市| 浪卡子县| 康平县| 兴宁市| 呈贡县| 乐陵市| 凭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