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秀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各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逐漸走向成熟。在高中課堂中開展情境法教學,讓學生置身于與知識點相關的地理場景中,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知識點的感知與領悟、提高教學效率,而且對學生地理素養(yǎng)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影響。結合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與思考,筆者談談在教學中所涉及的情境及其在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設,以供大家商榷。
關鍵詞:情境教學;高中地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28-0030
高中地理學習的內容雖然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但是經(jīng)過提煉后的知識仍然較抽象,學習難度較大。創(chuàng)設科學的學習情境,可以實現(xiàn)師生間有效的溝通,將枯燥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高中地理情境教學的概念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將師生共同的情感、思想等所涉及心理的活動融入具體的生活場景中,讓學生獲得親身、直觀的體驗,將知識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學生也更樂意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自身的學習思維得到新的突破。
具體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的情境教學法,是指按照情境教學的相關理論,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認知程度,對教材中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發(fā)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使用各種手段,無論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掛圖、投影,還是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都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實現(xiàn)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從而增強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課堂開展情境教學的意義
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地理教學內容涉及面廣、種類多,在面對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時,學生常會感到困惑和厭煩情緒,對教師而言,在教學中也時常會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目標而不得不采取“填鴨式”教學,這些問題往往會導致學生本已煩躁的情緒更加煩躁,逐漸喪失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而在課堂上采取情境教學,通過掛圖、圖片、視頻、體驗等方式,把枯燥的知識以更加新穎、趣味性的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則一定能增強好奇心,讓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愉快[1]。
2.鍛煉學生的思維
“學而不思則罔”是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癥結,由于當前對學生最主要的考核模式依然是以書面的考試形式存在,導致許多教師急功近利地將知識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只能被動地、重復性地將知識一點點記憶,沒有思考和論證的機會,這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發(fā)現(xiàn)、親身探索的條件,讓學生真正地理解知識點產(chǎn)生的背景、過程,對地理知識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觀察和分析,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
3.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在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下,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需要把控課堂節(jié)奏、做好答疑解惑等工作。但這些在當前的教學思想下仍然很難實現(xiàn)[2]。教師若按照情境教學的方式,給學生更多時間讓他們親身體驗,促使他們主動地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以及更加渴望了解相關內容,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同學間的探討,逐漸得到問題的答案,則更能幫助學生透徹地理解知識點、解決問題,使下一步學習更加順暢。
三、高中地理課堂開展情景化教學的應用
1.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引入情景化教學
課堂開始的導入階段,學生精力比較集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幾分鐘的時間,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充分的思想準備,讓他們可以全力地參與到教學中。例如在學習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二冊《城鄉(xiāng)空間結構》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備課時在網(wǎng)上找到關于不同城市和鄉(xiāng)村整體規(guī)劃的錄像,在課堂導入階段,利用視頻的方式,將學生的精力快速抓住,渲染城市與鄉(xiāng)村在布局時的特征。另外,在視頻播放的同時,教師還要描述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無論是城市中的住宅、商服、工業(yè)等用地的分布,還是公共服務、綠化等地理位置,都會突出城市化的特征。最后,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比較熟悉的、每天都能體驗到的本市的情況,用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學生對學到的知識加以驗證鞏固,了解城市布局的意義所在,實現(xiàn)學以致用。
2.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
在課堂中展開書本知識講解時,要想突破重點、難點,以提高學生對復雜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就可以根據(jù)相關情境,為學生設計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將相關知識的情境以簡單明了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給學生充分觀察與思考的機會,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在學習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三冊《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動畫演示,向學生展示荒漠化是如何一步步地蠶食我們的土地,特別是將荒漠化之前和之后做出鮮明的對比,讓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這些氣候對人類等生物造成的危害。教師還可以邀請幾名學生談談對荒漠化的理解,以及如何避免荒漠化,從而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生態(tài)保護的重要性,增進學生對荒漠化形成和治理的理解。
3.用情境化合理安排課后學習
情景化教學不僅局限于課堂的45分鐘,更需要延續(xù)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課后的復習鞏固階段。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后,教師在為學生布置課后復習任務時,可以結合情境化教學的模式,給學生安排更多生活探索方面的作業(yè),讓學生保持對書本知識的思考。例如在學習《天氣系統(tǒng)》一課時,課堂上已經(jīng)學習了中國天氣形成的原因,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可以讓學生回家后根據(jù)課堂中學到的內容,實際觀察生活中的天氣,總結各種天氣的特點。這對于復習課堂知識來說也是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的。
當前對高中生的教育主要圍繞著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因此許多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亟須改進。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筆者認為,情境化的教學方式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和自主探索的能力,而且在情境中活動,師生間需加強配合,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淑華.高中地理情境教學策略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2]陳磊.情境教學讓高中地理課堂更加精彩[J].知識窗(教師版),2020(7):53.
(作者單位:山東省平度市第九中學26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