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廷明
【摘? 要】班主任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首先需要和班干部成員溝通,通過班干部了解班級的實際情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氣、行為習慣等。盡可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班級中的每一位成員,以便盡快地投入班級管理當中,有效地加強班級管理。優(yōu)良的班級風氣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風氣有序進行,能夠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調動每一位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
【關鍵詞】思想教育;班級管理;情感思想美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1-0033-03
Strengthening Class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Literacy
(Central Primary School, Xinba Town,Gaotai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SHENG Tingming
【Abstract】Every time a class teacher takes over a new class, he first need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class leaders, through the class l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lass, grasp the students' thought dynamics, and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behavior habits. Try to understand every member of the clas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so that you can invest in class manage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effectively strengthen class management. A good class atmosphere can ensure the orderly progress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mosphere,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each student, and mobilize each student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 management.
【Keywords】Ideological education; Class management; Emotional and ideological beauty
一、中小學課程教學的任務之一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教育不僅僅是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的本質是在于喚醒人們的心靈,這是教育的核心之所在?!痹谶@里馬克思強調的是,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學習文化知識同樣重要,兩者不可偏頗。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對“德與才”有精辟的論述:“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始終是以德立國,把培養(yǎng)人的道德品質放在所有教育的首位。新中國成立之初,黨中央提出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還是把德育放在了所有教育的首要位置,可見德育在一個人發(fā)展的過程中非常重要。
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許多教師把功利性放在了教育的首要位置,追求的是升學率,忽視了學生的德育。在中小學數(shù)學課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滲透德育,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人生觀,讓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樹立學生科學的價值觀,幫助他們正確地評判周圍的事物。這個過程需要教師長期堅守,才能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二、在各種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質
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中國歷史上的愛國人士,學習他們不畏艱險、勇于開拓的精神。教師可通過國旗下的演講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學生的國家意識,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教師應當在學生初次步入新環(huán)境時,開始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榮譽觀,在先進集體的各種活動中踐行德育,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深處,讓他們習得“中國紅”的重大內涵。因此,集體活動是對學生思想教育的一個很好的陣地,充分發(fā)揮活動的優(yōu)勢,能夠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師在日常管理班級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做到細致入微。立足于學生,開展適合他們的且他們感興趣的活動。
新教育實驗的一項主要活動,就是讓學生聆聽窗外之音,跟大自然密切觸,在與大自然的接觸當中豐富自身的知識面。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野外活動,了解自然科學知識,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對于學困生,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厭學情緒比較濃厚,在教學的時候根據(jù)他們的心理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讓他們參加自己喜歡的野外活動,在活動當中領悟大自然的哲理,從而體會一些人生哲理。比如讓后進生觀察春天的時候,鳥兒是如何筑巢的。通過觀察,小鳥筑巢非常勤快,而且非常辛苦,那么從中就可以領悟到,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有所成就。那么他們就會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刻苦學習文化知識,才能在將來有所作為,這樣就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轉變了他們的思想觀念,讓他們改變以前的錯誤認識,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學習生活中。
三、提高耐挫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很多學生剛入學的時候,由于受家庭教育的影響,經(jīng)不起挫折的磨煉,稍微有些困難就不敢前進。生活當中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在反復挫折中取得成功的。對學生實行挫折教育,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每當學生的思想出現(xiàn)動搖的時候,就要及時了解學生思想變化的緣由,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培養(yǎng),往往和挫折教育有關聯(lián),在一次次的挫折失敗當中才能重拾自信心,才能樹立堅定的信念。
在具體的實踐中,每當遇到學生有困難的時候,教育他們要勇敢面對挫折困難,只有把自己的堅定的信念樹立起來了,才能解決好實際的問題。教育學生,面對挫折困難不能退縮,需要找到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去研究解決問題。如果一次不成功,那么就需要嘗試第二次,直到取得成功。比如日常教學中低年級的“數(shù)數(shù)訓練”,看似非常簡單的一個動作,動動手指頭就能夠數(shù)出準確的數(shù)字,實際上由于學生沒有掌握數(shù)的變化的特點,想當然地去數(shù)數(shù),結果犯了機械主義的錯誤。那么,適當?shù)臅r候,就要人為設置一定障礙,讓學生受到一定的挫折失敗,然后引導學生,建立自信心,只要自信心不喪失,就會從失敗中爬起來。挫折和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自信心。通過對學生的挫折教育,讓他們建立自信心,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這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
四、加強對班級成員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教育重在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首先要通過媒體和必要的教育渠道提高班級成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成員的自主意識參與意識和實干精神,從而全面提高班級成員創(chuàng)新的基本素質。
在實踐中體會到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培養(yǎng)班級成員的創(chuàng)新意識,改變他們的學習觀念,要做到“三破三立”,即破除等、靠、要的被動學習思想觀念,立敢想、敢做、敢闖的新觀念,開創(chuàng)自己學習的新天地;破除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的舊理念,立開拓進取、勞動光榮的新觀念;破除高學歷勞動者的舊觀念,立新時代學生敢于拼搏的新觀念。使班級成員牢固樹立勞動光榮、創(chuàng)造偉大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班級成員健康的創(chuàng)新心理。良好的創(chuàng)新心理素質是創(chuàng)新成功的必要條件。學生特別是班級成員應具有自立、自強、自信、自主的精神,要不斷克服慵懶散的心理缺陷,養(yǎng)成敢于面對、勇于創(chuàng)新的積極心理素養(yǎng)。要引導班級成員樹立正確的心態(tài),如果班級成員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沒有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就承受不了困難和挫折。所以,在創(chuàng)新教育方面,要以事業(yè)上有所作為的校友,作為學習的榜樣,從中受到啟發(fā),對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信心有積極意義。
五、班級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美
情感是維系人和人之間關系的基礎,是加強人和人之間關系牢固的紐帶。一個人的情感世界是豐富多樣的,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每一次活動規(guī)定一個主題,在這個主題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美?;谏鐣髁x核心價值觀,尤其學生做到團結友善和諧共處,這都是對學生思想教育的根本要求,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貫徹執(zhí)行,徹底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努力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
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生活中不能沒有他們》的實踐課教學中,內容主要鼓勵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親自去調查研究,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體會各行各業(yè)的人,他們都在干什么工作,都在為誰服務。教師應該通過組織學生參加這次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平凡人身上閃爍的不平凡的美”,引導學生尊敬每一位勞動者,幫助學生轉變思想,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將來能夠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六、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少先隊工作永久不變的主題,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的根本之所在,要把這種思想的理念貫穿于學生的一生的言行當中,爭做一個大寫的人。比如在“我愛你祖國”主題教育活動中,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本次主題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然后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言行才是愛國。自己日常的一言一行是不是體現(xiàn)了愛國思想,那么在以后的學習生活當中就要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讓自己的一舉一動符合要求,在實踐中踐行愛國思想。在學校的思想教育體系中,主題教育的活動方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是不能夠改變的,不能因為學生少而改變活動的方式和內容,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可以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方式,突出愛國教育的主題。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應當以課堂為主陣地,在所有課程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道德與法治課,這是對學生進行愛國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在各種活動中也應當突出愛國思想的教育,讓愛國思想滲透到校園的每個角落,每時每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七、結語
總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做到以身作則,建立優(yōu)良班級。學校的德育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當以制度為導向,具體的方法措施為抓手,在各種活動中,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克服心理因素的干擾,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懷。
參考文獻:
[1]杜虎軍.班主任工作中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國基礎教育,2016(05).
[2]張耀輝.班級管理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J].文學教育,2017(06).
[3]劉末林.交際能力培養(yǎng)在學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7(07).
[4]張建國.學生愛國思想的培養(yǎng)策略[J].甘肅教育,2018(06).
[5]李玟.班級管理當中如何滲透道德與法治教育[J].中小學教育,2019(17).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