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
摘要:思維導圖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廣泛地應用于各學科教學中,且深受教師們的喜愛,究其原因在于它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初中歷史學科作為中考必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歷史教學可有效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本文分析了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體的實施策略,供歷史教師教學時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3-036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型教學工具,已被引入各學科實際教學中,豐富了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了教師教學手段。作為集文字與圖片于一體的新型工具,它能充分開發(fā)人的潛能。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借助思維導圖輔助教學,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促使學生形成良好學習思維與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具有科學依據(jù)的歷史想象力,進而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一、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思維導圖有一定的主觀性,它根據(jù)個人性格特點,愛好,認知程度等來設計,充分發(fā)揮個體主觀能動性,形成個性化思想導圖。當學生通過思維導圖來完善歷史知識體系時,會借助文字、符號、顏色等作標注,并發(fā)散思維將知識重新進行排列整合,最終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這種借助思維導圖的方法開展學習的過程,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fā)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2.有利于學生形成歷史知識體系
為方便教材的編寫,初中歷史課本內容是以單元形式編排,單元之間有時銜接不上,許多歷史知識前后并未串聯(lián)。因此,在學習歷史時,面對紛繁復雜的歷史人物關系,不計其數(shù)的歷史事件,學生時常會感到困惑。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思維導圖,會很大程度上減少學生的這些困惑。學生梳理與思考的過程,也是他們進行鞏固與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客觀歷史知識融會貫通后,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繪制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思維導圖。
3.提升思維力與創(chuàng)造力
思維導圖是文字與圖片的結合,學生在運用思維導圖梳理歷史事件時,可以在某一歷史事件旁用自己習慣的方式標注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導火索,代表人物等。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而且能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當學習中再次遇到與該事件相關的人或物時,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在腦中將知識進行整合,形成一張更新更完整的知識網(wǎng),通過不斷學習與更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二、基于思維導圖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探究
1.利用思維導圖完善知識體系
初中歷史課本的知識相對分散,學生如果沒有一個基礎知識結構,僅靠死記硬背,很容易導致知識點記憶混亂,對某些歷史事件的理解浮于表面,降低學習效率。教師如果借助思維導圖帶領學生梳理整合這些分散的知識點,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學習印象,而且能讓學生對于本單元知識有一個清楚的認知,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比如,在學習“侵略與反抗”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法進行預習演示,首先將“侵略與反抗”作為導圖的核心,然后圍繞“侵略與反抗”展開,將“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等各大戰(zhàn)爭作為導圖第二級的關鍵詞,再分別向外延伸,教師再結合導圖使學生了解本單元即將學習的各大歷史事件,如事件發(fā)生的導火索或發(fā)生的背景,時間、地點,代表人物等等。教師通過這樣的導圖演示,讓學生對本單元即將要學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認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利用思維導圖分析歷史事件
在歷史教學中一個單元里涵蓋的歷史事件較多,包含的歷史知識也比較復雜: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代表人物,造成的影響等。如果沒有條理性的梳理,很難掌握這些知識。利用思維導圖將事件串聯(lián)起來,加深學生對具體事件的理解,教師再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深度剖析,培養(yǎng)學生深刻獨到的歷史理解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以“侵略與反抗”這單元中的“鴉片戰(zhàn)爭”章節(jié)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鴉片戰(zhàn)爭”為思維導圖的核心,再以戰(zhàn)爭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三個詞語作為下一級關鍵詞向外延伸,最后形成一張以“鴉片戰(zhàn)爭”為核心的思維導圖。通過這樣的梳理,學生了解了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懂得從國際形勢和國內因素找根本原因,培養(yǎng)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學習思維;同時,加深了學生對于《南京條約》內容的熟悉度,懂得了簽訂賣國條約造成的后果,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培養(yǎng)歷史學習的核心素養(yǎng)。
3.課后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習效率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單元知識梳理不僅可以運用于課前預習或導入,還可以運用于單元總結回顧中。教師可以在講授完一個單元的內容后,讓學生自己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總結繪制,在繪制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復習了本單元重點知識,而且還加深了對于歷史事件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當教師講授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關章節(jié)后,可以讓學生課后梳理本單元知識,繪制單元思維導圖。由于繪制思維導圖綜合性較強,教師可以提出要求,降低繪制難度,以免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規(guī)定需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和勝利”為核心,再以單元事件為二級關鍵詞向外延伸繪制。當學生將知識依據(jù)教材重新整合后,再根據(jù)自己的習慣繪制導圖,于不知不覺中提升了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動手動腦的能力。
為適應時代發(fā)展,教學也在不斷改革,思維導圖作為新興工具可以更好地輔助教師展開教學,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高效的學習思路,激勵學生主動探索學習。此外,學生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清晰的時序意識,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與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參考文獻:
[1]陳玉憶.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
[2]蔡雅新.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運用的誤區(qū)及應對探討[J].當代教研論叢,2019(05).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嶺子鎮(zhèn)中學,山東 淄博2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