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梅勇 賀民
【摘要】本文以中職《汽車識圖》為例,論述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途徑,提出利用網絡優(yōu)勢培養(yǎng)自學能力、利用網絡優(yōu)勢豐富教育資源、利用網絡優(yōu)勢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等做法,旨在全面提高汽車識圖課程的教學實效,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中職 信息技術 《汽車識圖》 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6-0058-03
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也給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變革,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教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依靠網絡資源自主完成對知識的探索、建構,進而逐步強化專業(yè)素養(yǎng)。在教學《汽車識圖》一課時,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教育資源,為《汽車識圖》課程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從而在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優(yōu)化學生學習方式的過程中,全面提升汽車識圖課程的教育實效,促進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
一、利用網絡優(yōu)勢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在以往的中職汽車識圖課程中,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的自學資源相對單一,基本上只有教材,所以很難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他們只是機械地完成學習任務。而網絡信息技術的出現,豐富了學生的自學渠道,也拓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有更高漲的熱情投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對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主動、高效地學習汽車識圖的新知,進而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運用微課技術開展自主學習活動
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使人們的生活呈現出碎片化的模式,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碎片化時間,讓學生在瑣碎的時間內,也可以完成對汽車識圖知識的建構,習得更多汽車識圖的知識,已成為許多專業(yè)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微課作為新時代的產物,它以靈動、直觀的形式為學生呈現學習內容,增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交流??梢?,微課技術能夠有效緩解教師的教學難題。在組織學生學習汽車識圖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制作自主學習的視頻,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突破學習重點,加深對汽車識圖知識的理解。
比如,在《抄畫平面圖形》這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便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制作自主學習的微課,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趯π抡n標的解讀以及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教師明確“觀察、分析平面圖形的方法”“用平面圖形的畫圖步驟抄畫平面圖形”等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圍繞上述內容,教師進行微課視頻的制作,并基于學生碎片化的生活節(jié)奏,將每個微課視頻的總體時長設計在5分鐘左右。同時,為了簡化學生的自學過程,降低學生自學的難度,教師也要在微課中添加視頻、動畫、圖片等素材,豐富微課的內容。在做好微課視頻后,教師將其發(fā)送給學生,促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在碎片時間觀看微課視頻,從而在3—5分鐘的學習時間內,增強對抄畫平面圖形步驟的認識和理解。在觀看微課后,學生也可以將微課上傳到云端,以便在后續(xù)的學習中隨時調取微課視頻進行復習,進一步強化對汽車識圖知識的記憶。
(二)基于任務要求開展網絡檢索
傳統教育思想在中職教育中可以說是“根深蒂固”,讓教師也形成了機械化的教育模式,許多教師只根據經驗及教材中的知識點只為學生傳授相應的知識,致使學生的知識面難以得到持續(xù)有效的拓展。同時,在汽車識圖課程中,行業(yè)瞬息萬變,但教材內容不變,所以這種教學內容已經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如果教師仍“故步自封”,勢必會阻礙學生的發(fā)展,難以讓學生跟上行業(yè)發(fā)展的潮流。而網絡中擁有豐富的學術資料、新鮮的行業(yè)資訊,能夠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因此,在組織學生學習教材上的汽車識圖知識后,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自主檢索相關資訊,讓學生精準把握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
例如,在《識讀裝配圖》這節(jié)課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設定自主檢索的任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引導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知識前,教師先為學生設計“自主收集網絡中與裝配圖有關的材料”的任務,擬定學生自主檢索知識的方向。在新課授課前,學生先在網絡中輸入“裝配圖”“時事資訊”等字樣,獲取網絡中的新鮮資訊。之后,學生對在網絡中搜集的內容進行整理、下載,逐步形成帶有個人特色的資料庫。在正式展開學習活動時,教師為學生搭建互動交流的平臺,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共享彼此收集的資料,以便學生基于同伴的視角,進一步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學到更多與裝配圖有關的信息。
二、利用網絡優(yōu)勢豐富教育資源
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現階段的中職教育活動中,教師也期望學生的學習更上一層樓,使學生在未來參加工作時能夠表現得游刃有余。但是,在指導學生學習汽車識圖知識時,單純依靠教師課堂上的講解,難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也很難真正地幫助學生夯實基礎。而現代教育資源的出現,有效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渠道,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建構汽車識圖知識。
(一)利用網絡平臺促進課程開發(fā)
傳統意義上的課程,主要是指課堂上的教育活動。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課程的含義逐漸被擴大,學生的學習渠道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在汽車識圖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共享平臺,為學生制作學習的課程,并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需求,對共享空間中的課程進行自主篩選和反復學習,從而不斷深化對汽車識圖知識的理解,并加深自己的印象。為了提升網絡課程的教育價值,汽車識圖課程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進行分析,并基于對學生的了解做好網絡課程的開發(fā)。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作三視圖》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做好課程的開發(fā),有效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當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三視圖的形成過程、基本幾何體視圖等知識時,教師密切觀察學生的反應,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進行網絡課程的制作時,教師先依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點,做好課程的精準開發(fā)。之后,教師引入一些課外資料,使課程內容變得更加豐富。緊接著,教師將開發(fā)的課程上傳到網絡共享空間,讓學生依據自己的需求,對網絡平臺上的多個課程進行自主瀏覽、篩選。此外,在網絡共享空間中,教師也要設定“評論區(qū)”,鼓勵學生向教師反饋自己的意見,以便基于學生的建議進一步優(yōu)化網絡課程。
(二)借助微博平臺拓展教育渠道
微博是一種交互性的信息分享平臺,用戶可以通過平板、手機等多種設備,實現信息的即時交互,從而完成信息的共享。對中職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具備運用微博的能力,也習慣于利用微博去獲取新鮮事物。在引導學生學習汽車識圖知識時,教師也可以開通相應的微博賬號,主動地在微博中分享專業(yè)知識,促使學生在積極瀏覽中不斷健全自身的專業(yè)體系。同時,教師也要不定期更新微博中的內容,讓學生在每次進入微博時,都可以擁有“新體驗”,從而逐漸形成瀏覽教師微博的良好學習習慣。
以《組合體》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微博平臺為學生搭建展示學習內容的渠道,促使學生在自主瀏覽微博網頁中,提取相關知識?;趯滩牡姆治?,教師先明確“繪制組合體的方法”“看組合體的方法”等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然后圍繞上述內容進行信息的發(fā)布,更新微博內容。這樣,學生在進行瀏覽微博時便可以基于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繪制組合體的方法等知識進行理解,從而不斷強化專業(yè)素養(yǎng)。而對新更新的內容,或者實時資訊,教師可以將其放在“精選”部分,促使學生在打開特定賬號后,就可以直接看到最新的內容,以及最新資訊。此外,教師也可以轉載一些學術賬號分享的知識,進一步豐富微博中的信息,從而持續(xù)健全汽車識圖專業(yè)體系。
(三)利用名師課堂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在中職院校中,教師的水平是參差不齊的,特別是對一些新入職的教師來說,自身積累的專業(yè)知識不足、對行業(yè)動態(tài)的了解也不充分,如果僅依靠自身開展教育活動,很難幫助學生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而名師課堂具有權威性、適用性等特點,能夠幫助經驗不足的教師,豐富學生的學習渠道,保證教學的專業(yè)性和高效性。
例如,在《繪制軸測圖》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名師課堂優(yōu)化教學結構。在課下,教師先對網絡中名師的授課過程進行瀏覽、篩選,逐步選出與學生適配度較高的名師課堂。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學習了軸測圖的含義、繪制正等軸測圖的方法等內容后,教師為學生播放之前下載的名師課堂,使學生利用名師授課內容彌補不足,進一步了解最新的行業(yè)動態(tài)。
三、利用網絡優(yōu)勢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
傳統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在教師內心的“扎根”,讓教師認為教學只能是師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而當學生離開學校后,教師便停止教學活動。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直播軟件、現代即時通信技術的出現,讓師生之間的遠距離溝通成為可能,教師也可以跨越時間、空間的局限性,向學生傳遞知識,促使學生隨時隨地完成學習任務。所以,在中職教育階段對學生傳授汽車識圖知識時,教師也應當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積極地利用直播、即時通信技術等,建立與學生的聯系,有效活化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開設直播課程
在以往的授課中,教師習慣于直接與學生對話,并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為學生滲透學習內容。盡管從知識傳授的視角來看,這樣的方式無可厚非,但是,從實際的授課情況來看,在這樣的教學結構中,學生猶如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只是被動地接收教師灌輸的知識。而“直播”的出現,打開了教學的“新世界”,不僅讓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靈活,也突破了師生溝通的局限,使教師與學生可以進行遠距離的互動。對此,在引導學生學習汽車識圖的內容時,教師也要積極地利用直播建立與學生的溝通,從而凸顯學生的主體本位,讓學生完成對汽車識圖知識的認知。
比如,在《零件圖》一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使用直播開展教育活動,建立與全體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并實現遠距離的知識滲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先根據后臺顯示的數據,對學生的出勤情況進行把握,了解哪些學生已經上線,哪些學生還沒有做好上課的準備。隨后,借助直播平臺,教師向學生展示事先制作好的PPT,并采用畫外音的方式,依次為學生介紹常見零件的表達分析、對零件圖進行尺碼標注的方法等。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也要時刻觀察學生的反應,并關注彈幕上的內容,以便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在使用直播授課時,教師也要對直播的過程進行錄制,形成錄播課,并將錄好的視頻發(fā)送給學生,使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情況,有選擇性地對錄播課進行回放,鞏固所學知識。
(二)開展線上互動
無論是課前的自主學習活動,還是課后的復習活動,學生都會產生一些問題,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學生會有“如鯁在喉”的感覺,難以順利建構汽車識圖專業(yè)知識。但是,學生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限,難以直接依靠現有資料促進問題的解決。而即時通信技術的出現,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便捷,學生可以直接用微信等軟件與教師進行聯系,并向教師提出自己的疑問,以便獲取教師的針對性指導,提高學習汽車識圖知識的質量。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識讀視圖、剖視圖和斷面圖》時,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使用微信與教師進行溝通,向教師表達自己的疑惑。在自主學習基本視圖與其他視圖的概念、識讀剖視圖的方法等內容后,有些學生會形成“全剖視圖、半剖視圖、局部剖視圖的區(qū)別是什么呢?”的問題。在探究這些問題無果后,學生將自己的疑問反饋給教師,以便獲得教師的針對性指導,從而全面地理解本節(jié)課的內容。
總而言之,信息化教育資源的有效使用,讓原本陳舊、枯燥的課堂擁有了新鮮的體驗感,可以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積極的狀態(tài)融入課堂,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今后的汽車識圖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繼續(xù)探索多樣化的現代教學模式,全面提升汽車識圖課程的教學品質。
【參考文獻】
[1]吳靜.汽車專業(yè)機械識圖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索[J].職業(yè),2016(14).
[2]蕭志鈺.《汽車識圖》課程信息化教學模式研究[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9(18).
[3]陳穎.談汽車機械制圖課程教法創(chuàng)新與實踐[J].內燃機與配件,2021(17).
[4]吳梅燕.論培養(yǎng)中職學生汽車機械識圖能力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7(35).
[5]曾德芝,陳睿,吳業(yè)強.關于《汽車機械識圖》課程改革的探討[J].內燃機與配件,2018(24).
【作者簡介】零梅勇(1985— ),廣西崇左人,研究生學歷,講師,研究方向為機械設計;賀 民(1979— ),男,壯族,廣西賀州人,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講師,研究方向為汽車維修職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