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
【摘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會讓一個人養(yǎng)成良好的綜合素質,同時這也是人才養(yǎng)成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社會發(fā)展迅猛,許多青少年受到了外來的不健康的思想的影響,所以關于青少年包括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學校和家長越來越重視心理輔導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滲透;心理輔導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思想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所以如果教師不對其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的話就會影響到學生以后的健康發(fā)展。在小學階段就對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會讓學生一生都受益匪淺,所以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效果非常明顯,意義很重大。而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影響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因為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可以教會學生知識和培養(yǎng)其較好的綜合素質。
一、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滲透心理輔導的必要性
(一)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需要
有人認為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就是簡單地進行心理輔導講座或者是設立專門的負責心理咨詢的部門,其實這還是遠遠不夠的。對于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些方法色效果不明顯,讓學生自己主動進行心理咨詢是一個不太現(xiàn)實的問題,同時每個人與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盲目的進行講座輔導不會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有較好的效果。所以這就要求學生心理輔導應該深入到學科教學活動中,讓單一的語文學科教學成為綜合的素質教育方法,讓學生適應各種復雜關系中的發(fā)展,養(yǎng)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單一的教學或者單一的單方面輔導都不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產生積極的影響,只有二者相結合,貼合當前教育教學實情,在語文教學中深入進行學生心理輔導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由于語文學科的性質所要求
語文學科教育學的特點非常明顯,可以說語文是最直接讓學生思想跟著轉變的學科。同時,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它要求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既學會運用語言的能力,又能夠注重學生人文素質和心理輔導的培養(yǎng)。這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真正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語文學科與心理輔導有效結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達到最好的效果。
二、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滲透心理輔導的方法
(一)打造和諧課堂氛圍
小學生容易受到環(huán)境氛圍的影響。對于小學語文教材學科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來說,課堂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材課堂上,教學往往由教師主導,組織形式較為單一,缺乏活力,學生會感到壓抑,不能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積極影響,也很難幫助學生從學習內容中吸收到足夠的積極心理因素。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對課堂氛圍進行改造,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激發(fā)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例如,在學習《白鷺》的時候,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說一說課文給他們帶來了對白鷺的何種印象,而且還要進一步引申出去,請學生分享自己對其他一些動物的認識。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學效果,無形中將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個人經歷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在學生表達時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另一方面又能營造出比較開放的,交互式的學習氛圍,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表達的機會與空間,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建立起更加密切的,共同成長的關系,進而保護和推動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二)鼓勵實踐感受成功
每個小學生都希望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但是上文已經提到,學習過程中必然會存在各種艱難險阻,不可能一帆風順。成功能夠讓學生變得更加自信,心理更加積極;失敗則可能導致學生情緒消沉,產生負面的心理傾向。教師自然不能為學生把所有的挫折都阻擋在外,但是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去激勵學生,讓學生能夠從失敗中重新站立起來,實現(xiàn)成長,以更加強大的心理去迎接新的挑戰(zhàn)。為此,教師應積極組織和鼓勵學生去參與各種知識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一直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會。例如,在展開有關人物描寫的習作練習時,教師一方面要提醒學生充分應用所學知識,使用教師教給大家的人物描寫方法,另一方面則要鼓勵學生大膽寫作,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和體會展開寫作創(chuàng)新。對于學生在寫作中出現(xiàn)的明顯錯誤,比如用詞不準確或者整體結構較為混亂,教師應指出其錯誤,但是也要看到學生的閃光點,認識到這正是學生積極展開寫作創(chuàng)新所很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而對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點給予充分的肯定。保持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讓學生看到自身的不足,又能鼓起前進的勇氣,是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方法。
(三)挖掘教材心理資源
上文提到,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積極向上的內容,無形中傳遞著積極向上的心理信號。教師對教材中這些寶貴的心理資源應該努力挖掘,讓學生能夠有所理解和感悟,不能把教學工作都集中在字詞等各種基礎知識的學習上。教師還要注意,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在于他們自己,要增強他們的心理調適以及抵御不良影響的能力,不能讓學生對教師變得過于依賴,否則學生今后很可能會過于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同樣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具體的做法要根據(jù)具體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例如,在學習《學奕》時,有些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比較差,可能會下意識地感覺課文中說的人就是他們自己。有的學生心理比較堅強,從中看出了對自己的勉勵,涌起更強烈的斗志;有的則會受到打擊,學習興趣和信心有所下降。對于后者,教師要通過仔細地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來及時發(fā)現(xiàn),然后可以用教師自己當年讀書的經歷舉例,讓學生明白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不能被挫折所打倒,引導學生從積極的一面看待課文內容,不要將之作為對自己的批評,而是當作對自己的指導,去爭取更好的成績。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材課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夠推動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又能使小學語文教材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相信只要大家能把小學語文教材學科的教育價值充分利用起來,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越來越好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魏伊萌. 陜甘寧邊區(qū)小學語文教材選文內容演變研究[D].集美大學,2021.
[2]張丹丹. 統(tǒng)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插圖及其使用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21.
[3]卓琳.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兒音科幻小說拓展性閱讀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