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鑫
【摘要】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比較難的內容版塊,但它又是重點,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的諸多好處數(shù)不勝數(shù),給予學生語文學習的力量和信心也不能忽視。它除了對學生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的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文學修養(yǎng),拓展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增強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思想變得豐滿、獨立、個性,從而在語文學習中發(fā)揮更大的潛能。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數(shù)學?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2-0158-03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走出純粹的基礎知識積累,段落分析這樣的單一目標,要努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一些能力,如情感體驗、對文學作品的賞析、想象力的提升等,讓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在參與閱讀的活動中,不斷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小學生年齡的關系,他們學習語文的一些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能力還沒有發(fā)掘出來,素質教育背景下,就是要通過一切有效的教學方法,盡可能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閱讀的好習慣,如善于思考、勤于動筆、善于歸納、總結反思等等,幫助學生奠定語文學習的基礎,使語文學習更有質量,有保障,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目的。為此,筆者就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分析,總結了如下幾點,與大家交流、討論。希望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助一把力。
一、明確閱讀教學目標
大多數(shù)小學生雖然閱讀,而且一有時間就拿起書來翻,但是閱讀的作用不大,效果不明顯,這與他們主觀上主動獲得知識的能力有關,也與他們的認識、對一些知識的判斷有關,更與他們沒有目標的隨意性閱讀有很大的關系。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兩種學生,一種學生在閱讀時,總想把其中的好東西都收納到自己的世界里,比如,好詞、好句,甚至好篇,還有作者的寫作方法等等,雖然他們的判斷能力不一定是準確,但是這種主觀的閱讀,主動的獲取,對于他們的閱讀來說有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只是一心想著收獲,在閱讀中要獲取和吸收的東西太多,就擔心學生注意太多,反而淡化了某一方面更重要的東西;一種學生無論是課文還是課外讀物,看著他們在閱讀,只是眼過,沒有走心,更沒有入腦,閱讀效果不明顯,意義不大。
針對學生不同的閱讀,老師就是要明確閱讀的目標,讓學生找到閱讀的價值,在閱讀中一點點,一步步吸取自己所需要的,增長自己的語文基礎知識。比如,《大青樹下的小學》,第一次課堂閱讀的目的是認識生字,如:壩、漢、艷、扮等;生詞:鮮艷、服裝、招引等;第二次閱讀的目標是,要學生帶著情感朗讀,想象課文中描畫出大青樹下的小學校以及那里的小學生幸福生活、學習的場景,體會課文的情感,走進課文中心等等。這樣,每一次閱讀都有一定的目標,學生通過幾次閱讀既能熟悉內容,也能把課文中的精華一點點地剝離出來,收為己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閱讀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跟小學生明確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小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是對閱讀內容思考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而閱讀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主動思考語文問題的能力、自主解決語文問題的能力。這些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大目標,而根據(jù)上文所述的那樣,教師在每一次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明確本節(jié)閱讀課教學的小目標,并圍繞這個小目標展開,從而在日積月累中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大目標。
二、進行閱讀活動
首先,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主題閱讀活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有針對性地為學生組織開展主題性的閱讀,既能拓寬學生對某一個主題的閱讀范圍,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還能促進學生對某一個主題的了解,進而達到對課文的更深入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在這一主題閱讀中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情感和價值,升華閱讀的意義。
比如,在《冀中地道戰(zhàn)》這篇課文的閱讀時,老師就可以為學生搜集一些相關的抗日戰(zhàn)爭的內容閱讀,如:《狼牙山五壯士》《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詹天佑》《蘆花蕩》《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這些閱讀內容學生學過或者還沒有學過,組織起來讓學生閱讀,既能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那一段歷史,又能讓學生體會每一個中華兒女為祖國奮斗的不屈精神,還能增強學生閱讀和學習課文的情感。
當然,如果時間允許,老師還可以把這些課文的寫作背景也納入閱讀范圍,讓學生了解抗日戰(zhàn)爭的那段歷史,了解我國人民團結抗戰(zhàn)的優(yōu)良品質,更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這方面的視頻資料或者影片,加大信息量,增強對學生的沖擊感,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為了強化主題的閱讀效果,老師也可以給學生設計這樣的實踐作業(yè):讓學生回家,聽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講一段關于抗日戰(zhàn)爭的故事,寫寫感受;上網搜集一兩件讓你感觸最深的抗日事件,或者觀看一部關于抗日的電影等等。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在上新課前幾分鐘,這樣在第二天的課前幾分鐘,引導學生就此展開討論,就更能強化閱讀主題,加深學生的閱讀效果,提高閱讀的意義和有效性了。
其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在課堂上對自己喜歡的和感興趣的文章進行分享,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朗讀的文章,設置相應的題目,讓臺下的學生進行回答,這樣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課的活動中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得小學生能夠在閱讀課上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雙重提高,強化閱讀效果。
最后,組織小學生撰寫閱讀感想。檢驗閱讀課堂效果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筆,根據(jù)教師閱讀課上所講的內容和自己生活的經驗,動手寫一寫對文章的領悟和感想,對文章領會得越深刻,那么寫出的文章才會更加優(yōu)秀,學生在聽-讀-寫的活動中,不斷增強閱讀課的效果和質量。
三、組織學生對于閱讀內容進行辯論
有一句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說明由于見識和知識水平,以及學生興趣方面的原因,每一個人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認識是不同的,產生的效果更不相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不同心理,針對某一閱讀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拓展學生思路,增強學生對文本深入的認識與理解,讓學生能走進閱讀內容,感受其中的寫作意義、情感和態(tài)度。
比如,《太陽》這篇課文,可以辯論的點很多。比如,太陽離我們的距離,太陽對我們人類的作用、太陽與月亮輪回往復、太陽的結構、特點,還有關于九個太陽的傳統(tǒng)等等。只要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引導下,圍繞課文,一個問題,一個疑點地進行辯論,既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還能讓學生更深地理解課文,激起學生好奇心,為他們以后通過科學手段探索太陽、月亮、地球等等知識做好鋪墊,同時,也還能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xiàn)語文教學更加廣泛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閱讀課上,組織小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分組辯論,對持有相同觀點的學生進行分組,分組之后讓學生就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觀點和闡釋的內容不分對錯,不分高低,這樣實行辯論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對問題的闡釋能力,從而實現(xiàn)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
四、開展課外閱讀
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有限,課堂上的閱讀教學畢竟時間短,要想達到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為小學生教授一定的閱讀方法,讓小學生在掌握課外閱讀方法的過程中能夠實現(xiàn)自主閱讀。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先讓小學生自主閱讀比較短的文章,然后再去讀比較長的文章,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愛上閱讀。
在逐步教會小學生閱讀的方法之后,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采用任務強化法,通過布置一定的閱讀任務,讓小學生在教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語文教師根據(jù)小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分組,教師可以對小學生采取積分制的獎勵措施,以外部因素強化的方式來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通過對教師閱讀任務的完成,小學生不僅可以獲得相應的評價積分,還可以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到與文字交流的快樂,也可以體會到完成閱讀任務教師給予肯定評價之后的喜悅感和成就感。這樣就可形成比較長效的良性循環(huán),小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愛上閱讀。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閱讀課的時間,讓每一位小學生都分享一篇自己印象深刻的文章,上臺去讀并說明自己喜歡的原因,里面最令自己深刻的句子是什么,這樣就能讓小學生在自行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能夠記住這個句子,并且能夠加深小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深度,這種理解可能會給其他的同學產生多種影響,也可以引發(fā)其他學生對本篇文章的思考,讓小學生能夠多維度、多方面入手去思考文章,去體味文章的內涵,作者的情感。
多樣化的課外閱讀,可以增長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可以啟發(fā)他們自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為閱讀課堂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讓學生能夠在多樣化的閱讀材料中脫穎而出。
五、多做閱讀訓練
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完閱讀理解的方法之后,還要鼓勵學生對自己所學的方法去實踐,去練習,這就是說在閱讀課堂中一定數(shù)量的閱讀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語文教師在選擇練習題時應該與自己所講的方法相互關聯(lián)。比如教師在講解文首的作用時,選擇的閱讀練習題目正好是對文章開頭作用的考查;學習了文中某句話或者某一自然段的作用時,選擇的題目也應該與這一作用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把教師所講的內容理解、并且內化于心。能夠運用教師所講的方法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再次,語文教師在閱讀練習的選擇時應該考慮所帶班級學生的特點。學生的特點包括學生對文章的喜好,哪些文體的文章對于他們來說是比較薄弱的……通過對學生背景的了解和掌握,從而有的放矢地去選擇相應的文章,從而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讓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最后,注重練習效果的檢查和輔導。教師應該對小學生的閱讀練習和效果進行實時檢查,并根據(jù)在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解決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和常犯的錯誤。
結束語
總之,實踐證明,閱讀不但是學生學習語文,提高語文成績的最好途徑,更是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文學素養(yǎng)以及語文學習情感的主要手段。對于小學生來說,通過閱讀增長見識、拓展思想、積累基礎、開闊視野,這是他們最有效的學習和成長途徑,不但對他們語文學習,作文寫作有幫助,對于他們智慧和認識能力的提升也有幫助。
參考文獻:
[1]于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策略[J].中華少年,2017(36):35-36.
[2]馬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中外交流,2017(35).
[3]李金玉.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7(78):47.
[4]孫彥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