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審美形成的關鍵期,充滿藝術性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資源。但目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卻較為缺乏藝術性,表現(xiàn)出角度局限、方式單一、簡單隨意、流于形式等問題。對此,教師應以多元性、創(chuàng)新性、生動性和情感性四個方面為抓手,使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更具藝術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藝術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1)36-0255-02
課堂評價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主要方式,小學語文教師理應把握語文學科的特性,以藝術性的課堂評價熏陶、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之中,教師往往忽視或不知如何讓課堂評價更具藝術性。當下,理清小學語文課堂藝術性評價的內涵與實踐中出現(xiàn)的偏差,進而提出改進策略至關重要。
一、具有藝術性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內涵與
意義
具有藝術性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就是教師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根據(jù)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言語、眼神、動作等多種方式,從多個角度對學生做出反饋。具有藝術性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有其作為評價的共性意義,如導向、反饋與鑒定,也有其特殊意義。首先,它能夠架起師生間的溝通橋梁,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帶動學生參與語文課堂;其次,它還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教師優(yōu)美、詩意或者詼諧、有趣的評價,能讓課堂從緊張的節(jié)奏轉換為輕松的氛圍;再次,它會引發(fā)“羅森塔爾效應”,小學生的兒童自我概念的獲得主要依靠他人對他的評價,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溫柔、詩意的評價會深深烙印在學生心中,影響其發(fā)展,使之朝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成長。
二、小學語文課堂評價中藝術性缺失的表現(xiàn)
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但語文作為涵養(yǎng)學生審美的學科,其課堂評價卻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語文本身的藝術性,難以讓學生在課堂評價中擁有美的享受。
(一)評價觀念偏頗,角度局限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成績成為許多學校衡量學生的重要指標。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教師一般喜歡提與考試相關的封閉型和知識性問題,評價學生的視角主要聚焦在學生回答中的知識與技能層面,側重于回答是否正確,而對新課標所要求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兩個層面的評價較少涉及,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言語評價為主,方式單一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課堂評價往往是針對學生在語文課上的發(fā)言或者行為做出的口頭評價,以言語為主要形式。小學生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傳統(tǒng)的言語評價無法完全契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特別是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教師的言語評價往往沒有動作和神態(tài)那么易于被學生理解,只有言語評價的課堂只能調動學生的聽覺感官,不能充分活躍學生的其他感官,很容易使學生感到乏味、無趣。
(三)評價簡單隨意,缺乏美感
課堂評價是新課程改革六大具體改革內容之一,這使得絕大多數(shù)教師意識到了評價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在課堂中穿插評價環(huán)節(jié)。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中,“謝謝你的回答”“請坐”“好”“不錯”等評價語比比皆是,全班拍拍小手表揚,自己拍拍小手表揚等方式也很常見。然而,這樣的評價過于簡單、隨意,并沒有針對實際情境向學生提供描述性、針對性的反饋。這樣廉價和泛化的評價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也沒有將語文課堂應有的詩意與美感展示出來,使語文課培養(yǎng)學生人文感、陶冶學生審美感的功能出現(xiàn)缺失。
(四)評價流于形式,缺少真誠
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存在放縱的積極評價現(xiàn)象,教師為了評價而評價,將評價視為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個流程。如制定一套本班特有的評價形式,當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給予其小紅花、積分卡、分數(shù)等作為獎勵;或者教師帶動全班學生拍手夸贊回答問題的學生,等等。這樣的評價形式表面上看讓課堂異常熱鬧并充滿活力,但學生卻難以接收到教師對于自己回答的具體反饋,感受不到與教師的情感互動,只是不斷重復流程。長此以往,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降低學生對于評價的敏感性,讓評價在課堂上變得可有可無。
三、提升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藝術性的策略
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是一門藝術,針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現(xiàn)存的藝術性缺失的問題,教師可以從評價的視角、形式、語言、情感上尋求突破,切實提升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藝術性。
(一)考查角度多元,追求評價準確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要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全面反映學生語文學習水平[1]。課堂評價的最終服務對象應該是學生,教師要通過評價使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得到發(fā)展。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他認為人的智能由九方面的因素組成,人的發(fā)展與其中多個因素相關,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不能只片面地評價學生回答中涉及到的知識與技能,停留在回答對錯的價值判斷這一層面,這樣會挫傷部分“后進生”對于語文課堂的體驗,要綜合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將學生看成一個完整的個體,而不是冰冷的學習機器。語文講求個人的理解體會,個體間年齡、閱歷等的不同,會導致對于文字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語文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的豐富與能力的提升。特級教師于永正在執(zhí)教《翠鳥》一課時,針對一位學生對課文第一段的朗讀,于老師不僅指出她的朗讀流利,還夸贊她的聲音美妙動聽,特別提到表情與文字、朗讀三者相得益彰。特級教師竇桂梅在執(zhí)教《觀潮》一課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理解,說說作者寫這篇文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一學生抓住潮水這一主要寫作對象,用前、時、后三個表示時間的詞與之組合進行表達,竇桂梅老師評價道:“你的概括能力真強,用的詞不僅準確,字數(shù)也是相同的?!彼脑u價不僅涉及到知識層面,也涉及到了過程與方法。教師具體而有針對性的多維度評價能夠讓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更加全面和準確,學生借此能找準自身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從而獲得更好的發(fā)展。28A96C1F-13CC-4B57-B965-491A6EBB19A4
(二)多種方式結合,增強評價創(chuàng)新性
我國教育家葉瀾說:“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真正煥發(fā),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的培養(yǎng)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2]?!币_到這樣的境界,需要教師運用不同形式的評價方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除了最常規(guī)的言語評價之外,還可以采用動作、眼神、情感上的評價。鼓勵的眼神,親切的微笑,情不自禁的掌聲,充滿力量的大拇指,溫柔地拍肩,這些都能和學生產(chǎn)生心與心的交流。悅耳動聽的言語贊美和潤物無聲的情感動作、眼神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交織出現(xiàn),能夠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會讓語文課堂活潑多彩,充滿變化與驚喜,真正成為學生享受美的課堂。特級教師竇桂梅執(zhí)教《清平樂·村居》時,課堂伊始,她請學生介紹辛棄疾的生平,聽到學生精彩的發(fā)言,竇老師充滿鼓勵地拍了拍一個學生的肩膀,稱贊他是辛棄疾的知音;又真摯地豎起大拇指表揚另一個學生評價辛棄疾恰到好處;時而頻頻點頭表示贊許;時而又握手感謝發(fā)言的學生,并帶動學生們一起為他鼓掌。整堂課不僅有言語的評價,還有動作與神態(tài)上的反饋,課堂充滿活力、變數(shù)與驚喜,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特殊的、美好的體驗。
(三)把握學科特點,提升評價生動性
語文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以及審美能力的學科。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猶如一本優(yōu)質的教科書,學生能受他的言行舉止的影響,逐步形成自己的語文觀。讓學生閱讀書本上優(yōu)美的文段,感悟漢字的魅力,往往沒有教師以自身作為范例,在語文課堂上帶給學生現(xiàn)實的語言之美的體驗效果好。語文教師要把握語文的學科特性,提升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在課堂評價中穿插像詩一樣的、美妙的評語,使學生真切領悟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特級教師王崧舟在執(zhí)教《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時,讓學生仔細找出帶有“游”字的句子并朗讀。學生朗讀完畢后,王老師評價道:“聽得出,他的朗
讀,也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彼麑W生朗誦的細心,說成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這樣生動且富有詩意的評語猶如沙灘上的浪花,在學生心中種下五彩斑斕的美麗花朵。在教師的帶動下,學生們的回答也越來越精彩,越來越有詩意。
(四)真誠傾聽學生,體現(xiàn)評價情感性
特級教師竇桂梅曾經(jīng)說過:“課堂要有溫度,教師時時有溫度,堂堂見溫度,才能讓孩子有溫度[3]。”課堂教學應該是充滿真情實感的,課堂評價也應該是真誠友善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要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評價要真誠客觀,真誠中帶著理性,客觀中帶著感性。要引起學生的共鳴,不能為了評價而評價,要通過評價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使學生深度參與課堂,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因此,教師在課堂之中傾聽學生的想法就顯得至關重要。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公正的標準評判,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只有課堂之中師生間有了情感的聯(lián)結,才能夠促使雙方沉浸到課堂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教師蔣軍晶在成都大學附屬小學執(zhí)教《一首能治愈魚的詩》時,學生在回答“詩是什
么”這個問題時說道:“詩就是吃到自己做的美食。”蔣老師這樣評價學生:“那你一定是個小吃貨了,那你會做什么美食?”學生的回答貼近生活,雖然樸實但卻聯(lián)系了自己的經(jīng)驗,蔣老師也順應學生的回答,與學生進行了真誠的交流,語文課堂一下變得輕松愉快,學生對教師的陌生感立刻褪去很多。此時,詩對于學生來說變得如此生活化,大家都在情感的交流中沉浸到課堂里。
課堂評價體現(xiàn)著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智慧。語文是涵養(yǎng)學生人文性、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師更要重視課堂評價的藝術性。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更新自己的評價理念,讓課堂評價充滿藝術性,創(chuàng)造出具有生命色彩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葉瀾,王枬.教師發(fā)展:在成己成人中創(chuàng)造教育新世界——專訪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J].教師教育學報,
2021(3).
[3]竇桂梅.激情與思想:我永遠的追求——特級教師專業(yè)成長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04(5).
【作者簡介】
劉棲宏(1998~),女,重慶石柱人,成都大學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2020級在讀研究生。28A96C1F-13CC-4B57-B965-491A6EBB19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