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shù)耐卣褂兄趯W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把握,增加語文課堂教學的容量,活躍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但值得警惕的是,當前風起云涌、形式多樣的課堂拓展,存在著一些不良現(xiàn)象。
無病呻吟。有些語文課堂,學生對當前的知識學習或內(nèi)容理解沒有什么障礙,本無需“加料”,但為了所謂的“拓展”,不考慮拓展的時機、目的、作用,非得增加一個環(huán)節(jié),拓展一下,以示課堂不落伍,教學理念先進。如有位老師在執(zhí)教朱自清的《背影》一課時,問學生哪次背影最令你感動?請說出你的理由。很多學生不約而同都找了“父親爬月臺的背影”,在說明理由的時候,學生也都抓住了父親爬月臺的一系列動作,深刻理解了父親爬月臺的艱難,通過如此艱難的動作,父親的愛子之情已然躍然紙上。學生賞析到這種程度,就已經(jīng)很到位了??蛇@位老師偏偏節(jié)外生枝,設置了一個環(huán)節(jié),找一名體態(tài)偏胖的同學,以課桌當月臺,表演一下父親爬月臺的動作,這位同學忸怩了一番,還是無奈的爬了,動作夸張、滑稽,引起了同學們的一陣陣哄笑,場面十分火熱??墒牵鳛槔蠋熛霙]想,這樣設計用意何在,有什么效果。真是除了熱鬧還是熱鬧。
本末倒置。忽視對文本的深入挖掘,在學生還沒有真正領悟文本的深意時,就拋開課文忙于拓展,把拓展內(nèi)容作為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看待,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有老師在執(zhí)教《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讀后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說說文中的母親是怎樣的一個人。老師這時候聲情并茂的說:古往今來,歌頌母愛的文章非常多,請大家把你收集到的有關寫母愛的古詩句朗誦給同學們聽一聽,學生紛紛拿出課前摘抄或網(wǎng)上下載的資料,開始了傾情朗誦,一節(jié)課三分之二的時間,根本沒有人顧及課本,大家都忙于誦詩去了,課堂完全變成了“賽詩會”。
偷梁換柱?,F(xiàn)在語文課本精選了不少已經(jīng)拍成影視劇的作品,于是乎,就有不少老師在學習這些課文時,不讓學生品味作品的語言,欣賞鮮活的人物形象,取而代之的是截取相關的影視劇,把語文課上成了影視欣賞課,用畫面的賞析取代了對語言的玩味。有位老師在執(zhí)教《智取生辰綱》時,拋開課本,截取了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有關內(nèi)容讓學生觀看,一節(jié)課就這樣結束了。
牽強附會。在拓展的時候,不考慮拓展的目的、作用,只是一股腦把只要有一點聯(lián)系的資料都堆砌的一起,如此這般,除了造成課堂的虛假繁榮外,真想不出對課文文本的學習還能起到什么作用。2006年第六期《中學語文教學參考》史紹典老師介紹了一個教學案例:一位老師教學魯迅先生的《雪》,就先后引入了彭麗媛的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影音VCD、柳宗元的《江雪》、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等如此多的雪。正如史老師分析:“這么多的雪,與魯迅的《雪》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的確如此,執(zhí)教者生拉硬拽的把這些“雪”堆積在一起,與魯迅先生的《雪》聯(lián)系根本不大,對課文的教學根本起不到輔助作用。
點到為止。還有些老師對非常好的拓展淺嘗輒止,不深不透,只追求有這么一個環(huán)節(jié),而不追求拓展的實際效果。多數(shù)是在臨下課的時候,急急忙忙的布置,課后也不及時檢查,致使有意義的拓展流于形式。有位老師在執(zhí)教《動物笑談》一文后,快下課了,要求學生想想,如果讓你來寫一只熟悉的動物,會怎么寫?試用增加細節(jié)和“放大”的手法,把感受及其對象寫得生動傳神、饒有情趣。學生開始動筆寫,可惜只寫了二三分鐘,下課的鈴聲響了,老師很隨意地告訴學生:請大家課下把這篇小文章寫完。沒有告訴學生應該什么時間完成,什么時間上交。試想一下,面對老師的要求,到底有多少學生能夠自覺去完成,最大的可能就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拓展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機械僵化。語文課堂的拓展,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拓展機械僵化的問題,突出的表現(xiàn)在:一是缺少靈活性,從時機上看,拓展往往千篇一律地安排在新授內(nèi)容結束之后,缺少機動;從內(nèi)容上看,多是老師課前的預設,缺少動態(tài)生成;從形式上看,多以說為主,忽視讀、寫、實踐探究等,形式單一。
那么,如何進行語文課堂的有效拓展呢?
首先,要正確認識有效拓展。對于有效拓展的定義,筆者查閱了許多了資料,大家眾說紛紜,綜合起來看,所謂有效拓展是指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以發(fā)展思維能力、開闊視野、提高語文素養(yǎng)為目的,借助文本而進行遷移延伸的教學活動。這段話也就告訴我們,拓展是立足文本的一種遷移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的補充和深化。
其次,講究有效拓展策略。有效地拓展不是另起鍋灶,也不是空中樓閣,必須找到合適的“點”,使其與課堂學習內(nèi)容緊密相連?!包c”的選擇要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學生情況等因素,因人而異,因文而異,因課而異。下面提供幾個“點”,僅供參考。
從主題上去拓展。為了加深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在課堂教學時,適當聯(lián)系主題相同或相近的文章,供學生揣摩、比較;也可以在對原文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延伸、鞏固、練習。多數(shù)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往往拓展運用一些其它的送別詩,如高適的《別董大》、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友人》進行比較評析,深刻領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送別詩的與眾不同。
從內(nèi)容上去拓展。將內(nèi)容相近的文章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相互比對、賞析。這是選自網(wǎng)絡的一個非常好的拓展的例子。有老師在執(zhí)教《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時,通過補充角色內(nèi)心對白、反復朗讀,體會三問三答的差別,感受不同人物、不同階段的心態(tài);通過思考“鄒忌比美”和“齊王治國”的關系,體會類比說理的作用;通過思考“齊王為什么給面刺者上等賞賜”,體會齊王的寬廣胸懷。完成以上三個教學步驟后,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意思及寫作的方法。此時,老師適時的在屏幕上打出拓展閱讀內(nèi)容《螳螂捕蟬》,因為本文在寫作方法、納諫的方式等方面與所學課文及其相似,有助于加深和鞏固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拓展了學生古文的閱讀,又為本課的學習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從情節(jié)上去拓展。通過對故事情節(jié)合情合理的延伸、想象,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對人物性格特點的把握?!段业氖迨逵诶铡芬晃挠幸粋€大家非常熟悉的拓展設計: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fā)現(xiàn)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樣?試寫成二百字的短文;假如是于勒先認出了菲利普夫婦,于勒會怎么做?菲利普夫婦會有怎樣的反應?請展開合理想象,寫一段人物描寫的文字。
從作家角度去拓展?,F(xiàn)在的教材中選入了許多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有的是完整的一篇,有的是某一作品的節(jié)選,學到這些文章,可以適時地向?qū)W生推薦或介紹作者的其它作品,讓學生全面了解其風格,如學習了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可以讓學生讀一讀汪先生的其它作品,從而全面領悟先生的語言風格。
從關鍵詞句上去拓展。詩有詩眼,句子當中也有類似的起到關鍵作用的詞,在賞析的時候,對這類詞語要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細細推敲。如《回憶我的母親》文中有這樣一個句子“母親生我前一分鐘還在灶上煮飯”,賞析這句話,就要抓住兩個關鍵詞,“一分鐘”,母親連如此短暫的休息時間都沒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務、照顧子女上;“還”則表現(xiàn)出母親一如既往。句中連用這兩個詞,由此及彼,可想而知,母親平時的勞動是多么繁重,多么辛苦,請你寫一段話,再現(xiàn)母親平日勞動的情景。
從疑問處去拓展。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跳出老師的預設,產(chǎn)生很多問題。對這些問題,老師不能一味地回避,對于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可以進行適當?shù)耐卣梗獬龑W生的疑惑。執(zhí)教魯迅先生寫的《孔乙己》這篇小說時,很多老師都會碰到學生提出的問題:認為現(xiàn)行的考試制度跟科舉制度有相似之處,我們現(xiàn)在在學校拼命地學,周末瘋狂地補,不就是為了上一個好的重點中學、重點大學,將來有一份好的工作、很高的收入嗎?我覺得這跟孔乙己哪個時代人們讀書的目的差不多,一時間響應者不少。對于這樣的問題,教師要善于通過古往今來的一些例證,告訴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從讀到寫去拓展。如《敬業(yè)與樂業(yè)》課后練習第五題:作者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對這個觀點,你怎么看?寫一段議論性的文字,表明你的看法。這樣的拓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觀點,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并學習本文的寫法,讓學生嘗試寫議論性文章,可謂一舉多得。
有效的拓展,將為學生推開語文學習的另一扇窗,吸引學生躍上另一個平臺,走進一個更新更高的天地。
劉浩,江蘇省南京師大附中江寧分校清水亭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