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程的推進,我國教育質量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在此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除了引導學生掌握基礎文化知識,也要對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考慮初中學生的根本需求,提出以通過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下良好的基礎、作出有效輔助作用,這一教育舉措對學生來講自然是十分有利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思維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1-0163-02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價值
相比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初中語文教學與小學教學截然不同,多個細節(jié)都有所改變,最為明顯的一個轉變便是學生要在掌握基礎文化知識的同時學會獨立思考,逐步形成較強的思維能力,對所學知識完成自主探究、自主分析。在知識點方面,初中階段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點也不再呈現(xiàn)出獨立的狀態(tài),而是存在更多的關聯(lián),學生每次完成學習活動之后要能對當天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并且對下堂課的學習內容進行預習,以此才能確保整體學習效果。但是,假如學生不具備思維能力是無法獨立完成以上學習活動的,在學習時,學習成績也不會非常理想,甚至會限制學生其他方面的發(fā)展。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處于新時期的語文教學也不能再僅僅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點、獲得良好的考試成績,而是要充分凸顯出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這是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是現(xiàn)階段我國教育體系的重點任務。而通過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培育學生思維能力,則能更好地實現(xiàn)上述教學目標,由此可見培育學生思維能力的價值與寶貴之處。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前提
(一)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依舊受傳統(tǒng)教學思路所影響,在教學時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設計教學方案,主要以講解基礎文化知識為主,以鍛煉學生綜合技能為輔完成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雖然能夠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保證教學有序進行,但是學生只能掌握基礎知識,卻無法形成多方面能力,這樣的教學自然難以凸顯核心素養(yǎng)教育下對新時期教學的基本引導。因此,要想真正實現(xiàn)高質量的培養(yǎng)效果,在教學當中,最為主要的前提便是要重視起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價值,積極落實培育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并且充分發(fā)揮出語文學科的教育意義,確保運用語文學科的靈活性和綜合性,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思維能力的空間,從而逐步實現(xiàn)培育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
(二)確保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科學性
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能死板、固化,而是要讓整個教學活動以更加靈活個性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能夠自主思考、發(fā)散思維,以更具個性化的方式去逐步形成思維能力,這樣的培養(yǎng)教學才是真正有效的。如果教師只是以填鴨式的培養(yǎng)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很難具備獨立思考的空間,假如脫離教師的引導,學生甚至不會去發(fā)散思維、解決知識問題。因此,一定要保證科學培育、合理培養(yǎng),以此才能真正落實此教學目標,真正輔助學生形成思維能力。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調整教學目標,重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為了真正實現(xiàn)教育改革,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一定要綜合考量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征,同時確定新教育目標,對傳統(tǒng)教育目標進行適當調整,并由此目標來設計語文教育方法,注重培育學生的思考技能并逐步取得優(yōu)秀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時,對教學目標的調整并不意味著摒棄以往的教學目標,而是要與培育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進行有效整合,以此為基礎實施教學活動。與此同時,教師在落實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也應當考慮教材的實際特點,以此為基礎對教學課堂進行調整,從而滿足培育學生思維能力的目標。例如,在教學到《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時,文章作者采用多種修辭手法去描寫景色。比方說,比喻手法、擬人手法等,通過這類修辭手法的輔助,讓濟南冬天的景色更加生動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作者在寫作時的巧妙之處,感知作者內心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強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思考,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在教學時,教師也應當引導學生學著遷移思維,假如再次學習關于寫景的文章時也能夠代入思維、分析文章作者描寫景色時所表達出的情感,從而完成獨立且高效的學習活動。比方說,學生在學習《天凈沙·秋思》這一課時,就能夠根據(jù)文章中對枯藤、老樹、昏鴉的描寫而感知作者的寂寞之情,并體會到文章中作者、巧妙構思渲染出的凄涼氛圍。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促使學生主動思維
在展開語文教學時,假如教師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完成教學活動,非常容易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即使學生能夠在此被動學習過程中掌握文章內容、了解基礎知識的使用方式,但是卻無法進行思考、完成個性化的學習,對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來講也將會起到消極影響作用。因此,考慮到這樣的問題,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主動思維的空間,讓學生能夠處于自主拓展思維的氛圍完成學習活動,以便更好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引導學生主動思維、積極思考。例如,在講解到《三顧茅廬》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以此文章設計表演活動,讓學生能夠展開個性且趣味的學習活動。接下來,各小組學生再展開分組,各小組可以結合喜好選擇教師分出的各個小節(jié)完成表演,通過以表演情景劇的方式完整地呈現(xiàn)出文章中的內容,這樣能夠使教學氛圍呈現(xiàn)出良好愉悅的狀態(tài),并且,學生也能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脈絡。后期,教師便可以提出問題,比方說“運用一句話來概括本篇文章的內容”,或者是“為什么諸葛亮最終出山?”通過設計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結合前期的學習活動進行總結和概括,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問題會積極思考,快速調動自己的思維展開分析,在此過程中,既能對本次學習留下深刻的印象,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提供想象空間,強化學生思維意識
與小學生有所不同,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基本能夠形成自己獨有的思考方式,很多時候,即使教師未能要求學生思考,但學生也會結合文章內容展開想象,并且以此方式來強化自己對文章的印象。這也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不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而恰恰是應該以此作為切入點,為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以此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思維意識,從而促使學生逐步獲得較強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解到《背影》這篇課文時,文章作者對其父親為其買橘子這一段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描寫,從父親讓作者原地等候,到買橘子時慢慢翻過鐵道,作者以其巧妙的寫作方式為讀者呈現(xiàn)出質樸、真實卻又蘊含濃厚情感的場景。因此,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本段課文,并且觀看課文中的插圖,想象當時父親的姿態(tài)和表現(xiàn),以及心理都有著哪些想法,以此為基礎對文章中此段內容描繪的場景進行拓展描寫。以這樣的聯(lián)想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到文章中父親對作者濃厚的愛,無形之中,學生也能積累到描寫人物形態(tài)、外貌的多種方法。通過此部分學習,自然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也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思維意識。
(四)展開知識遷移,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初中階段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對未知事物保持好奇的關鍵階段,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到這一點,以此為切入點設計教學方案。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以知識遷移的方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思維認知。例如,在講解到《社戲》這篇課文時,《社戲》當中描述了作者和其兒時好友的多種趣事,通過閱讀這篇文章,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兒時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快樂時光。當學生學習過《社戲》這篇課文之后,自然能夠了解以此主題展開寫作的文章應當運用何種方式去學習和思考。在后面的教學活動當中,學生會接觸到《故鄉(xiāng)》這篇文章,在《故鄉(xiāng)》這篇文章當中,作者也提到了自己兒時的一位好友閏土,相比于《社戲》,《故鄉(xiāng)》這篇文章中對兒時玩伴的描述有了很大的不同,整體變得沉默、滄桑起來,因此,教師在教學《故鄉(xiāng)》這篇文章時便可以為學生提供知識遷移的機會,讓學生去主動探究《社戲》和《故鄉(xiāng)》這兩篇文章有著哪些區(qū)別,兩篇文章中對人物的描寫存在著怎樣的差異,并且分析為什么在兩篇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出現(xiàn)了這么大的變化。通過引導學生以此方式進行思考和探究,既能在知識遷移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自主思考的良好習慣,即使在今后學生遇到其他類型的文章時也會嘗試著自己去探究文章的內容,發(fā)散思維、理解文章的內涵。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水平自然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學生對現(xiàn)階段學習的基本訴求。與此同時,從學生學習發(fā)展的角度來講,形成思維能力都會對其起到積極影響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點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對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一系列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效調整,創(chuàng)造出培育學生思維能力的空間,以此助力學生獲得思維能力,并且在思維能力的輔助下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從而真正凸顯出初中語文教學的實際價值。
參考文獻:
[1]邱六碧.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與路徑[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7):43-43.
[2]黃洪洲.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淺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培養(yǎng)[J].中學教學參考,2012(3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