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導圖既貼合小學生的年齡特性與思維認知,又有助于學生進行知識連接,實現新舊知識融合與思維擴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幫助小學生鍛煉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本文結合思維導圖的定義與特點,進一步探究其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路徑,希望能夠助力于小學英語進步與發(fā)展。
【關鍵詞】思維導圖? 小學英語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062-02
思維導圖最初被應用于教學中是為了幫助學困生攻克學習難題,隨著應用的深入,思維導圖與教學的結合越加緊密與多元化,小學英語教師開始積極地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以此實現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1]。目前,我國教學正處于深化改革階段,更要加強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研究,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獨立思考的思維,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
一、思維導圖概述
1.思維導圖的定義
托尼·博贊在最初提出思維導圖概念時對其的描述是根據大腦放射性特點而形成的思維工具,具備較強的發(fā)散性與可視性,可以實現抽象思維具象化、知識結構圖像化,將刻板的知識轉變?yōu)樯?、圖畫、代碼與其他形式表達,從而強化接受者的記憶。思維導圖能夠同時調動人的左右腦,充分激發(fā)大腦的記憶功能,充分運用左右腦功能,順應人的閱讀、記憶及思維規(guī)律進行大腦開發(fā),從而引導人實現綜合發(fā)展。
2.思維導圖的特點
(1)思維導圖的重點清晰,在中央圖形中會明確地體現出焦點內容。
(2)思維導圖整體呈分散狀,以核心焦點為中心進行層級分散或四周分散,以不同主題為主干進行分支的構建。
(3)思維導圖由一層層分支構成,重要的主題構成高層次分支,次級重要的主題依附于高層次分支構建成次層級分支,以此類推,而每一條分支中都包含所對應與關聯的關鍵詞與關鍵圖形[2]。
(4)思維導圖中的分支并不是完全獨立發(fā)散,不同分支間會存在有關聯的節(jié)點,這些節(jié)點間進行相互鏈接形成節(jié)點結構,最終交織為思維網絡。因此,大部分思維導圖皆為樹狀圖結構。
思維導圖的繪制與應用最關鍵的就是對重點內容的提煉與連接,通過分析確定事物的關鍵點,由關鍵點進行擴散、聯想與梳理,明確事物間直接與間接的關系,然后將關鍵點以不同的圖像或色彩進行連線,形成放射狀的關系圖[3]。利用思維導圖能夠更清晰、準確地確定重點,更直觀地了解事物間的聯系。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1.思維導圖在生詞教學中的應用
詞匯板塊是英語學習的入門與基礎,但是因為記憶與背誦英文單詞是較為枯燥與煩悶的,尤其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往往需要麻木地背誦大量的英語詞匯,小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與畏懼心理。同時這種背誦方式是較為淺層的,若不進行反復的背誦與回憶很容易產生回生現象[4]。因此很多時候教師會發(fā)現很多努力、刻苦的學生的單詞背誦效果也并不理想,經常記住后面的,忘記前面的。而利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詞匯網絡,形成記憶宮殿,掌握深層記憶的方法,讓學生在單詞間建立聯系,便于學生進行記憶調取。例如,Seasons的教學。這一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為四季,涉及到的需要學習的英文單詞除了四季本身外,還包括其相對于的氣候與活動。面對較大的詞匯量,僅通過死記硬背進行記憶與理解對于小學生而言是較為困難的,此時教師可以將單詞以圖示法繪制成為思維導圖,根據單詞的關系進行串聯排列,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區(qū)分與記憶。在思維導圖中以“seasons”為中心氣泡,由此氣泡發(fā)散為“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四個一級氣泡,并根據季節(jié)的氣候特征分散為三級氣泡,并在氣候單詞旁放置對應的圖片強化記憶,從季節(jié)與氣候發(fā)散聯想出對應的活動,從而構建完整的詞匯網絡,幫助學生聯想記憶。
2.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閱讀板塊是讓學生深化詞匯學習成果,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英語教學中的核心與重點。閱讀教學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文章并提取有效信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而在閱讀教學中,面對復雜的文章內容時,通過思維導圖能夠以直觀的形式將閱讀內容直接呈現出來,幫助學生進行文章關鍵詞句的提煉,梳理文章脈絡,使英語文章更加清晰明了。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除了要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擴展思維,同時還要教授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
(1)繪制氣泡式思維導圖進行信息歸類,根據其意義也放置在相應板塊中,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例如Cinderella的教學,為了讓學生最終能夠根據該課的英語短句進行角色扮演,并在角色扮演中適當增添自身語言。在教學之初,教師就可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提煉人物特點。首先,思維導圖的中心圈應該是故事Cinderella本身,以其為中心向下擴展出四個圓圈,四個圓圈分別代表故事中的四個主要人物:Cinderella、her sisters、a fairy、the prince,在人物圓圈下又分別擴散出幾個圓圈,圓圈中填寫上學生通過故事對其形成的第一印象以及學生對各人物的性格特點總結。這種氣泡是思維導圖將信息根據意義進行板塊分類,能夠使學生更加快速地了解故事人物,幫助學生掌握人物特點,從而產生自身的理解。
(2)繪制交匯式思維導圖進行信息對比,通過異同點分析幫助學生進行記憶。例如,Our animals的教學中,教師就可指導學生針對a dog與a rabbit展開異同分析,先繪制兩個有交集的圓圈,將二者的相同點放置于圓圈交匯處,不同點放置于各自的源泉獨立處,如此學生在進行記憶時更加簡單深刻。
(3)繪制流程式思維導圖,通過關鍵詞提取,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在學生完成文章初讀后,根據文章中的關鍵詞構建思維導圖,梳理文章內容間的聯系,能夠幫助學生更快速地分清文章主次,對文章進行有重點地閱讀,從而提高閱讀的效率,使學生能夠更準確地進行課文復述。例如,What a day的教學。該文章主要是主人公根據他和伙伴們的一天進行的日記記錄,學生根據他一天的遭遇繪制流程圖,能夠將相應的天氣變化與事件進行對應,從而將故事更深刻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4)繪制多元流程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建立思維導圖繪制的框架與邏輯。此類思維導圖是先確定中心思想,然后讓學生從主題出發(fā)在文章中尋找內容作為主題思想的支持。例如,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教學。教師可以澳大利亞是個有趣的國家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思想,然后讓學生圍繞著為什么這個國家有趣這一問題自主閱讀,尋找支持論點。學生會得出因為澳大利亞有人們喜愛的袋鼠考拉、因為其有澳式足球比賽、因為悉尼是座美麗的城市等論據。然后以此進行進一步思維導圖繪制。在思維導圖中,以反向箭頭的形式表現出各個論據是用于支持主題思想的,如此能夠讓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其中的因果關系。
3.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寫作板塊是鍛煉學生綜合英語能力,強化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重要英語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寫作練習,學生能夠將掌握的單詞、語法融會貫通,進一步鍛煉語感,提高英語綜合能力。然而大部分小學生在剛接觸英語寫作時是較為茫然的,這不僅是因為詞匯量的匱乏,也因為小學生對英語寫作思路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所以在真正動筆時才會感覺到無話可說。此時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形成清晰的寫作思路,根據主題梳理文章脈絡,根據所構建出的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或圖形進行思維發(fā)散,整理寫作素材。此時學生不僅會感覺到寫作素材的豐富,同時寫作思維也會被激發(fā),從而使英語寫作變得輕松、簡單,在不斷累積重修感與自信后會對英語寫作產生高昂的興趣。在建立寫作思維導圖時,首先要確定文章主題,然后圍繞主題搜索相關材料并進行記錄,并與小組內同學展開討論與交流,結合自身理解與他人建議構建完整的思維導圖,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正式開始寫作。例如,Our animal friends checkout time一課的作文主題是Our animal friends。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將文中的動物繪畫出來,然后標記出動物的特點與習性,繪制出思維導圖。在學生明確了動物朋友的特征后,就能夠針對該主題展開英文寫作。
三、結束語
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不僅僅是為了豐富課堂,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幫助小學生構建英語邏輯思維,對復雜問題進行抽象化的處理,通過編制英語知識網絡,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擴散與發(fā)展,那小學生在掌握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在更加開闊的想象空間中進行英語知識深化,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若想獲得更理想的教學效率應該積極應用思維導圖,從而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掌握效果,助力于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蘭芬.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評《思維導圖與小學英語教學》[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6):65.
[2]邱麗華.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5):30-32.
[3]陳紅光.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教育論壇,2020,33(4):57-59.
[4]劉亞男.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0,6(6):231-232.
作者簡介:
賈叢旭(1993年-),女,吉林大安人,本科學歷,初級職稱,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