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郭云倩 孫帥妮 李慧艷 鄭倩
摘 ?要 游戲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之一。以“元素化合物”為知識主線,基于“化學方程式接龍”游戲開展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分組、開始游戲、小組討論、展示成果等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旨在幫助學生輕松愉快地記憶化學方程式,并養(yǎng)成用思維導圖整合知識的習慣。
關鍵詞 化學方程式;接龍游戲;元素化合物;思維導圖;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1)05-0079-03
0 引言
化學方程式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基礎工具,是化學學科獨有的語言符號,也是國際通用的科技語言之一,在化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同時,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應用是歷年高考的重點及難點[2]。“化學方程式接龍”是一項比拼化學方程式的記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反應能力的游戲。本文以“化學方程式接龍”游戲為主線,對“元素化合物”進行專題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分析
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僅是化學學習的基礎,也是人們認識化學與社會、生活和生產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學業(yè)質量標準等四個方面以不同形式提到學生要能運用符號表征物質及其變化[3]?;瘜W方程式作為聯(lián)系宏觀與微觀的橋梁,能夠以最簡潔、最靈活的方式表征復雜物質變化或化學反應的內涵,是化學研究較高層次的思維[4]。
2 學情分析
在初中化學學習中,學生接觸到簡單氧化物、酸、堿、鹽的化學方程式。在高中必修1階段,學生已經初步學習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知識,能對常見物質及其反應進行分類。“元素化合物”專題是學生第一次比較全面認識金屬和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知識。在之前的新授課學習中,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了金屬鈉、鐵等和非金屬氯氣、硫、碳等的基本性質,能簡單描述金屬和非金屬的典型代表物的性質和應用。但對于本專題涉及的化學方程式,大部分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記憶方法,并沒有根據物質的類別進行系統(tǒng)記憶,頭腦中的化學方程式是零散而雜亂的,不利于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3 教學目標
1)通過接龍游戲復習化學方程式,不僅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而且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方法,發(fā)展并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3)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養(yǎng)成知識整合的習慣。
4 設計思路
本文基于元素化合物知識,借助“化學方程式接龍”游戲設計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復習化學方程式,具體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5 教學過程
教師進行教學準備:提前讓學生復習所學過的無機化學方程式,便于課上游戲的順利開展;提前準備游戲卡片,節(jié)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環(huán)節(jié)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游戲(3 min)
【教師活動】播放成語接龍視頻,介紹接龍游戲的規(guī)則和歷史。正如視頻中所展示的,成語接龍規(guī)則多樣,今天,“化學方程式接龍”游戲采用最常見的順接規(guī)則。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了解傳統(tǒng)文化,興趣高漲,課堂氣氛活躍。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實際的微視頻等資源支持學習活動,豐富對接龍游戲的認識,建立游戲與傳統(tǒng)文化的聯(lián)系,使學生從生活世界走進化學世界。
教學環(huán)節(jié)2:介紹游戲,學生分組(5 min)
【教師活動】介紹游戲規(guī)則:每個小組派一位代表抽取卡片,抽卡片的學生需要按照卡片上的物質描述化學方程式,說出反應物、反應物的狀態(tài)、反應條件、生成物、生成物的狀態(tài),以此類推,循環(huán)往復;游戲中,說錯、說漏物質都算輸,每輪游戲各小組內說的化學方程式不能重復,否則就視為輸,淘汰出局,不再參與游戲,其余的學生繼續(xù)。游戲流程如圖2所示。
【學生活動】全班學生共分為六組,每小組五人,一人為裁判,其余四人是游戲者。小組合作,認真了解游戲規(guī)則,積極商討裁判人選和游戲進行順序。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發(fā)展并診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表達溝通能力,通過接龍游戲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寓教于樂,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教學環(huán)節(jié)3:抽取卡片,開始游戲(15 min)
【教師活動】組內PK: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游戲,最終每個小組冠軍只有一人,六個小組六位冠軍。組間PK:各小組冠軍(六個人)之間進行PK,賽出全班冠軍。選取任意一組實時記錄,如圖3所示。該小組第一輪抽取的卡片是Cl2,本輪游戲中甲同學接龍失敗,淘汰出局,剩余三位同學重新抽取卡片開始第二輪游戲;第二輪抽取的卡片是CuSO4,接龍時,丁同學說錯化學方程式,被淘汰出局;第三輪抽取的卡片是CaO,游戲中,丙同學未能成功接龍,被淘汰出局,最終小組冠軍是乙同學,成功晉級,參加組間PK賽。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游戲,教室充滿歡聲笑語,全班學生積極地參與游戲,游戲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比賽越來越激烈,學生越來越緊張,大家全神貫注,好奇究竟誰會是全班冠軍。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發(fā)展并診斷學生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水平,利用學生的競爭心理,設置組內PK賽和組間PK賽,激起學生的好勝欲,有利于游戲的開展。
教學環(huán)節(jié)4:小組討論,知識整合(10 min)
【教師活動】每組對于比賽中抽到的所有卡片展開討論,整合每一種物質可能發(fā)生的所有化學反應,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活動】梳理抽到的所有卡片,各小組激烈討論,每個人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生相互交流記憶化學方程式的心得,互幫互助,其樂融融。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利用圖示呈現(xiàn)梳理結果,發(fā)展并診斷學生認識物質的水平和分析與總結物質的能力,從物質類別加以梳理,系統(tǒng)總結并記憶卡片上物質可能發(fā)生的所有化學反應。
教學環(huán)節(jié)5:組間匯報,展示成果(10 min)
【教師活動】各小組代表展示成果并交流游戲化教學的感受。任意選取一小組對Cl2的整合結果,如圖4所示,該組通過Cl2與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堿和鹽反應的四個方面進行知識整合。
【學生活動】
學生1:不僅基本掌握了化學方程式的記憶和書寫,還對組內同學更加熟悉,同時意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以后會加強記憶化學方程式。
學生2: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沒有距離感,期待下一次的游戲化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組內交流,發(fā)展并診斷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水平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讓學生之間彼此交流,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6 教學特色
將游戲融入專題復習課,以接龍的方式記憶化學方程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記憶方法——死記硬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交流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方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學生彼此之間的距離。按照物質類別,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整合可能發(fā)生的所有化學反應,可以培養(yǎng)學生知識整合的學習習慣。利用學生的競爭心理,設置組內PK和組間PK,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勝欲,更利于游戲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林建芬,周群力,錢揚義,等.利用“翻翻樂”和“爭上游”游戲攻克初三化學用語難題:淺析“520中學化學桌游”學習新法[J].化學教育,2013(9):48-52.
[2]張文娟.高中化學方程式教學策略探究[J].科技風,2020(12):8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喻俊,葉佩佩.不同教材“方程式”的編排比較與思考:以“元素化學”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0(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