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詞匯類型學(xué)的“行走”概念語義圖模型及啟發(fā)

    2021-04-12 11:24:33姬雪兒
    文學(xué)教育下半月 2021年3期
    關(guān)鍵詞:行走

    姬雪兒

    內(nèi)容摘要:“行走”義動詞作為各語言的核心詞,具有實詞多義的特點,其豐富的多義性可通過語義圖模型直觀呈現(xiàn)?;?0種語言或方言“行走”義詞的多義性考察,構(gòu)建出跨語言“行走”義動詞概念空間,證明了詞義演變跨語言共性的存在。將動詞詞義的“七大衍生路徑”和“義素分析法”實際應(yīng)用于跨語言“行走”義動詞語義圖模型的構(gòu)建,是一種全新的語義圖構(gòu)建機制,不僅以塊狀排列的制圖方法完善了繪制費力的局限性,更發(fā)掘出其存在多維延伸的發(fā)展空間、程式化與量化處理語料的可能性。若將歷時語言學(xué)的研究成果融入語義圖模型,還將構(gòu)成較為理想的“動態(tài)語義圖”。

    關(guān)鍵詞:詞匯類型學(xué) 詞義演變 “行走”義動詞 語義地圖

    語義圖模型最初是語言類型學(xué)領(lǐng)域用于表征語法形式多功能性的工具性模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xué)者將語義圖模型用于詞匯語義的跨語言研究,探索語義圖模型對實詞多義的解釋力。

    語義圖的認(rèn)知機制具有可行性,能夠直觀展示詞義演變的跨語言共相和殊相,“可能是詞匯類型學(xué)研究的一個較好的突破口”[1],但其在詞匯類型學(xué)中的運用存在建構(gòu)機制上的局限性。吳福祥、張定(2011)在列舉國外學(xué)者提出的語義圖模型局限性時,提到“手工繪制比較費力……難以處理更多數(shù)據(jù)……更麻煩的是,語義圖本身不是形式化的數(shù)學(xué)模型,是圖表結(jié)構(gòu)而非歐幾里得模型”。[2]

    基于此,本文將以多語言的核心詞“行走”為例,嘗試完善語義圖模型在構(gòu)建機制上的局限性,進而探究語義圖模型在詞匯類型學(xué)領(lǐng)域的更多可能性。

    一.“行走”義動詞的語義圖模型構(gòu)建

    1.“行走”義動詞的多義表現(xiàn)

    本文所用語料以24個漢語方言義項為基礎(chǔ)義項清單。汪維輝(2018:508-523)對核心詞“走—行/步”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總結(jié)出“走”在漢語方言中的24個義項,對進一步分析跨語言中“行走”義詞的多義性表現(xiàn)具有很強的權(quán)威性和解釋力。

    此外,語料庫中又引入世界上不同語系的15種語言,共計30種語言或方言:

    漢藏語系:普通話、官話、晉語、吳語、贛語、徽語、湘語、土話、客家話、閩南語、平話、粵語、鄉(xiāng)話、西南官話、畬語、儋州話;

    其他語系:英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波蘭語、俄語、越南語、印尼語、阿拉伯語、蒙古語、土耳其語;

    語系不明:韓語、日語;

    其中,漢語方言以外的15個語種的基本詞義及例句,均以各語言中權(quán)威的雙解詞典為主,所有義項未做二次處理。同時,對各詞典中詞目劃分不同但核心義相同的現(xiàn)象,進行釋義合并;對部分詞典中存在詞目范圍較大的現(xiàn)象,進行釋義拆分。

    經(jīng)整合,共確定85種“行走”義詞相關(guān)的不同動詞性義項,從中篩選出30種具有“重疊多義性”的義項,占總體的35%。其余55種義項為某種語言“行走”義動詞所獨有。

    2.“行走”義動詞的衍生路徑

    韓暢、榮晶(2019)在構(gòu)建“坐”義動詞的概念空間時,發(fā)現(xiàn)實詞多義的語義鏈存在一定的邊界和規(guī)律,總結(jié)出多義詞的“七大衍生路徑”:動作相似、狀態(tài)相似、空間延展、時間延展、方向延展、功能擴張、目的擴張。[3]

    從認(rèn)知機制來看,“七大衍生路徑”在認(rèn)知上符合Heine(1991:48)基于跨語言研究提出的“人(PESSON)>物(OBJECT)>活動(ACTIVITI)>空間(SPACE)>時間(TIME)>性質(zhì)(QUALITY)”隱喻范疇等級序列。[4]從構(gòu)建機制來看,“七大衍生路徑”不僅是對概念地圖的功能劃分,亦可以用作繪制概念地圖的思路索引,是一種更清晰有效地構(gòu)建概念空間的研究方法。

    下文便參照“七大衍生路徑”,逐一分析“行走”義詞的一維語義鏈。

    (1)動作相似

    “動作相似”是指某義項在行為上有“行走”這一動作的相似性。為了更準(zhǔn)確的篩選出30種義項中哪一項符合“動作相似”域的解釋,本文將采用“義素分析法”,其原理與Franqois(2008)對詞義的切分[5]一致。將〈人行走的動作〉細化出[足部/底部]、[移動]兩個義素,依此對照30個義項,發(fā)現(xiàn)〈行駛〉義符合該域的功能解釋,依據(jù)進一步客觀的邏輯引申和心理事實,繪制出如下一維語義鏈:

    〈人行走的動作〉—物體通過底部運用而移動—〈(交通工具)行駛〉

    (2)狀態(tài)相似

    根據(jù)〈人處于行走狀態(tài)〉可細化出[移動]義素。符合該域功能的語義鏈有如下10條:

    〈人處于行走狀態(tài)〉—具體事物處于移動狀態(tài)—人為移動—挪物品—〈走棋子〉

    〈人處于行走狀態(tài)〉—具體事物處于移動狀態(tài)—人為移動—〈(交通工具)行駛〉

    〈人處于行走狀態(tài)〉—具體事物處于移動狀態(tài)—人為移動—〈運行〉

    〈人處于行走狀態(tài)〉—具體事物處于移動狀態(tài)—非人為移動—〈流動〉

    〈人處于行走狀態(tài)〉—抽象事物處于移動狀態(tài)—〈流行〉

    〈人處于行走狀態(tài)〉—抽象事物處于移動狀態(tài)—〈發(fā)展〉

    〈人處于行走狀態(tài)〉—非靜止、不穩(wěn)固—〈改變〉--〈變成〉

    〈人處于行走狀態(tài)〉—非靜止、活動—〈去(做事)〉—〈從事〉—〈涉及〉

    〈人處于行走狀態(tài)〉—〈處于某種狀態(tài)〉—起始狀態(tài)—〈動身〉—〈開始〉

    〈人處于行走狀態(tài)〉—〈處于某種狀態(tài)〉—〈持續(xù)〉狀態(tài)

    用虛線鏈接的〈變成〉義項則表示:從語義邏輯上判斷,〈變成〉可以作為〈改變〉的結(jié)果而納入該語義鏈,但本文的語料庫中僅有意大利語(andare in cenere“化為灰燼”)一種語言出現(xiàn)〈變成〉義,不符合“重疊多義性原則”,因而不納入概念空間。但不排除在本文30種語料取樣之外的語言中,仍有某些語言存在〈變成〉義。隨著語料庫的擴大,這一節(jié)點存在被修正的可能。

    (3)空間延展

    從空間角度去分析“行走”義詞是否有與空間關(guān)系相關(guān)的義項。根據(jù)空間特征,細化出[空間]、[移動]兩個義素。符合該域功能解釋的語義鏈有如下1條:

    〈行走〉—占據(jù)更多空間—膨脹—〈(面)發(fā)酵〉

    (4)時間延展

    從時間角度去分析“行走”義詞的義項是否涉及到時間長短,可細化出[時長]、[時態(tài)]、[移動]兩個義素。符合該域功能解釋的語義鏈有如下4條:

    〈行走〉—長時間行走—〈旅行〉

    〈行走〉—長時間行走—長時間做事—〈從事〉

    〈行走〉—將要行走—〈將要〉

    〈行走〉—正在行走—〈正在〉

    (5)方向延展

    “方向延展”強調(diào)動作行為行進的方向性,可細化出[方向]、[移動]兩個義素。符合該域功能解釋的語義鏈有如下5條:

    〈行走〉—向遠處移動—〈離開〉—〈死亡(婉)〉

    〈行走〉—向遠處移動—〈離開〉—〈泄露〉

    〈行走〉—向遠處移動—〈離開〉—〈(時間)流逝〉

    〈行走〉—向遠處移動—〈延伸〉—〈通向〉

    〈行走〉—向消極方向移動—〈衰退〉

    (6)功能擴張

    “功能擴張”強調(diào)“行走”的功能性,即“行走”作為某種目的的伴隨狀態(tài)而存在。通過前四個功能域的劃分,可以總結(jié)出“行走”所涉及的主要行為是“移動”,而在整體的移動過程中,“行走”不僅具有輔助功能,某些語義同樣也是“行走”這一動作的輔助,因此可細化為[工具]、[伴隨]、[移動]三個義素。符合該域功能解釋的語義鏈有如下4條:

    〈行走〉—行走以完成某項事情—〈去(做事)〉—〈從事〉

    〈行走〉—使用工具以輔助行走—使用交通工具—〈行駛〉

    〈行走〉—使用工具以輔助行走—使用防護工具—〈穿戴〉—〈(穿搭)適合〉

    〈行走〉—使用工具以輔助行走—使用工具以輔助做事—〈使用〉

    (7)目的擴張

    “目的擴張”強調(diào)行走的目的性,屬于該功能域的義項都擴張了“行走”的某方面目的,因此可細化為[目的]、[移動]兩個義素。符合該域功能解釋的語義鏈有如下2條:

    〈行走〉—以前進為目的—〈乘坐〉

    〈行走〉—以放松為目的—〈散步〉—〈旅行〉

    3.“行走”義動詞的概念空間

    概念空間是在跨語言比較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一種具有普遍性的語義空間,語義圖則是針對特定語言的。吳福祥、張定(2011)將二者的關(guān)系論述為:概念空間提供人類語言多功能語素在語義關(guān)聯(lián)模式上的變異范圍和普遍制約;語義圖則表征不同語言對應(yīng)或相關(guān)的多功能語素在語義關(guān)聯(lián)模式上的變異類型[2]。

    將上文統(tǒng)計出的30種語義作為節(jié)點,把所有的“行走”義動詞一維語義鏈串聯(lián)起來。按照“語義圖連續(xù)性假設(shè)”1,在保證每個功能域是一個毗鄰整體的前提下,用各個語言的語料進行驗證和調(diào)整,就形成了“行走”義動詞的概念空間(詳見圖2-1)。

    構(gòu)建好概念空間的底圖,便可根據(jù)不同語言中“行走”義動詞的多義性表現(xiàn)來繪制出相應(yīng)的語義圖,并從中歸納各語言在該概念空間中展示出的詞義演變共性與個性,以漢藏語系為例。

    總覽漢藏語系諸語言“行走”義動詞語義圖,可反映出明顯的語系內(nèi)共性:在該語義圖所蘊含的25種語言中,并未涉及空間延展域和功能擴張域,且未涉及〈處于〉義及其所延伸出的一維語義鏈(包括〈持續(xù)〉、〈動身〉、〈開始〉)。而這一明顯的語系內(nèi)共性,又恰好反映出語系外特性:該語義圖中,漢藏語系所覆蓋的義項多為描繪性和可感性強的具象義,如〈走棋〉、〈行駛〉、〈從事〉、〈離開〉義等;未覆蓋的義項多為抽象義,如〈處于〉、〈發(fā)展〉、〈延伸〉義等。這一特征符合語言學(xué)界的一貫認(rèn)知:漢語多具象。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或載體,梅立崇(1992)深度分析了漢民族具象思維對漢語的影響:漢民族“天人合一”、主客不分的樸素的辯證的整體觀念導(dǎo)致了他們對具象思維的偏重,并指出漢語具象化是具象思維特征的具體反應(yīng)。[6]

    圖中清晰的特性分野一定程度上說明語義圖印證了語言學(xué)的一般理論,同時驗證了本文所構(gòu)建的“行走”義概念空間具有可信度。

    二.“行走”義動詞語義圖構(gòu)建機制的啟發(fā)

    以“七大衍生路徑”和“義素分析法”為分析思路繪制一維語義鏈,再根據(jù)“語義圖連續(xù)性假設(shè)”構(gòu)建二維語義圖,這是語義圖構(gòu)建機制的一種新嘗試,從中可得出四點啟發(fā)。

    1.提升構(gòu)建效率

    塊狀排列的方法相比于線性排列,大大提升了語義圖的構(gòu)建效率?!捌叽笱苌窂健本哂蟹诸惸芰鸵欢ǖ囊?guī)律性,可以在制圖初期根據(jù)詞義性質(zhì)進行分類,將語義鏈組成“語義塊”后再進行排列。

    2.進行多維延伸

    本文所采用的語義圖構(gòu)建機制可以進行多維延伸,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其一,可延伸出更多的衍生路徑?!捌叽笱苌窂健钡膭澐謨H是基于動詞多義性的分析形成的,因此,在分析名詞、形容詞等其他實詞的多義性過程中,可根據(jù)需要擴大出更多的衍生方向。

    其二,可延伸出更多的語義圖維度。隨著詞匯類型學(xué)的研究深入和人類認(rèn)知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可能會進一步發(fā)展出三維語義圖,甚至四維語義圖?這是一個需要相當(dāng)長時間的學(xué)科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才能證實的問題。

    3.程式化與量化處理

    該語義圖構(gòu)建機制,能夠從兩方面對語義圖“難以處理大量數(shù)據(jù)”的局限性提出解決方案預(yù)設(shè):

    其一,“七大衍生路徑”的分析過程具有程式化特點。將不同的語義按照衍生路徑的邏輯要求代入各個語義域,最終的運算結(jié)果是概念地圖,這個過程就像在代入公式一樣去分析同類型詞匯。所以,在推導(dǎo)出更多衍生路徑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確定不同的“語義演變公式”,再將動詞多義進行公式化分析,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語義鏈公式”是有可能的。

    其二,“義素分析法”的分析過程具有可編碼的特點。義素具有可劃分性,如[時長]義素又可劃分為[+長時間][-長時間]。所以,若將義素作為最小數(shù)量因子進行計算機語言的編碼,將根據(jù)語義衍生路徑劃分出的語素稱為“指示語素”(起指示所用),將根據(jù)各義項語義劃分出的語素稱為“特征語素”(起識別作用),再將二者的語素條件進行一一對應(yīng),便可實現(xiàn)義項的快速篩選。

    “義素分析法”量化處理語義的流程模擬示范如下:

    *Step1確定指示語素

    “動作相似域”指示語素:[物體]+[足部/底部]+[移動]

    “時間延展域”指示語素:[人/物]+[時長]+[時態(tài)]+[移動]

    ……

    *Step2確定特征語素

    “旅行”特征語素:[人]+[+長時間]+[移動]

    “將要”特征語素:[人/物]+[將來時]+[移動]

    “行駛”特征語素:[物]+[底部]+[移動]

    ……

    *Step3條件篩選

    “旅行”→“時間延展域”

    “將要”→“時間延展域”

    “行駛”→“動作相似域”

    ……

    上述兩種解決方案均需要大量實驗的證實。

    4.打造動態(tài)語義圖

    在本文所構(gòu)建的“行走”義動詞概念空間中,除〈泄露〉義外,其余29種引申義均與本義〈行走〉有直接引申關(guān)系。間接引申的較大缺失,是因為有些語言的語義清單中未包含一維語義鏈的中介義項,而中介義項的隱去存在兩種可能性:一是在歷時演變過程中消失的,二是本就不存在于某語言的語言衍生鏈中。以方向延展域的一條語義鏈舉例說明:

    〈行走〉—向遠處移動—〈離開〉—〈死亡(婉)〉

    該語義鏈的中介義項是〈離開〉。在漢語“走”、英語“go”、西班牙語“ir”等大多數(shù)涉及到該語義鏈的語言中,中介義項〈離開〉是存在的,但在土耳其語“yürümek”中卻不存在。因此,依據(jù)“語義圖連續(xù)性假設(shè)”,在跨語言“行走”概念空間中,〈死亡〉和〈行走〉必須再單獨連一條線。為究其原因,再次回顧《現(xiàn)代越漢詞典》中所有釋義2,也并未發(fā)現(xiàn)與〈離開〉義相近的義項。至此,〈離開〉義在土耳其語“yürümek”的語言生命中是否存在,從共時角度是無法得知的了,只能通過其歷時演變的推究得知。

    因此,若各民族的歷時詞義演變研究能夠取得重大突破、各民族之間語言學(xué)研究成果可實現(xiàn)實時共享,我們便有機會繪制出一幅更為理想的語義圖:共時語義圖和歷時語義圖相結(jié)合的“動態(tài)語義圖”。

    結(jié)語:本文基于30種語言或方言“行走”義詞的多義性考察,構(gòu)建出跨語言“行走”義動詞概念空間,證明詞義演變跨語言共性的存在。同時,本文所采用的“七大衍生路徑”與“義素分析法”相結(jié)合的構(gòu)建機制,證明了語義圖模型在詞義演變研究中的可行性,并針對語義圖在構(gòu)建機制上的局限性,從構(gòu)建效率的提升、多維延伸的可能性、程式化與量化處理和動態(tài)語義圖的打造方面提出有益啟發(fā)。

    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語料來驗證、更正本文所繪制的“行走”義動詞概念空間,以確保概念空間的可靠性。也希望本文提出的語義圖諸多可能性能夠得到實驗證實,使得語義圖模型成為詞匯類型學(xué)有力的研究工具。

    參考文獻

    [1]張定.“追逐”動詞語義圖[J].當(dāng)代語言學(xué),2016,18(01):51-71.

    [2]吳福祥,張定.語義圖模型:語言類型學(xué)的新視角[J].當(dāng)代語言學(xué),2011,13(04):336-350+380.

    [3]韓暢,榮晶.動詞“坐”的詞匯類型學(xué)研究[J].世界漢語教2019,33(04):504-521.

    [4]Heine,Bernd,Ulrike Claudi&Friederike Hünnemeyer.Grammaticaliz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48.

    [5]Alexandre Franqois.Semantic Maps and the Typology of Colexification:Interwining Polysemous Networks Across Languages[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8:163-215.

    [6]梅立崇.從漢民族具象思維的角度對漢語進行審視[J].世界漢語教學(xué),1992(03):173-178.

    [7]汪維輝.漢語核心詞的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8:508-523.

    注 釋

    1.Haspelmath提出:概念空間的一個重要特性是,多功能形式的不同功能再感念空間中的位置必須是毗鄰的。反映在具體語義圖上則是,任何一個語言中相關(guān)編碼形式的若干功能必須占據(jù)概念空間內(nèi)的一個鄰接區(qū)域,參見The geometry of grammatical meaning: semantic maps and cross-linguistic comparison,The New Psychology of Language,2003,第211-243頁。Corft將其表述為“語義圖連續(xù)性假設(shè)”,參見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第96頁;Typology and Universal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第134頁。轉(zhuǎn)引自吳福祥,張定,《語義圖模型:語言類型學(xué)的新視角》,當(dāng)代語言學(xué),2011年第4期,第337頁。

    2.共計7條:①去,走;②乘坐,搭乘;③穿;④專門從事某項工作;⑤(語氣詞)吧!;⑥排泄,拉;⑦去世,過世。

    (作者單位:浙江傳媒學(xué)院)

    猜你喜歡
    行走
    提高“行走”社團活動的實效性
    精致策劃 精美呈現(xiàn)
    新聞前哨(2016年12期)2017-01-03 23:28:49
    行走之思
    行者無疆與宿命漫游
    管道機器人專利技術(shù)綜述
    科技傳播(2016年11期)2016-07-20 23:12:37
    偶像來了
    引領(lǐng)學(xué)生“行走”在語文課堂上
    安徒生童話中的悲劇性庶談
    觸動心靈的生命力
    “行走”話題作文導(dǎo)寫
    景泰县| 巨鹿县| 琼海市| 阿巴嘎旗| 玉门市| 寻乌县| 清徐县| 东至县| 万州区| 凤庆县| 呼伦贝尔市| 永靖县| 鲁山县| 明光市| 葫芦岛市| 宝山区| 旌德县| 宁德市| 启东市| 翁源县| 昌宁县| 和平区| 余干县| 和政县| 新蔡县| 黄陵县| 昭苏县| 防城港市| 红桥区| 南昌县| 特克斯县| 灵山县| 寿光市| 沁水县| 胶南市| 天津市| 襄汾县| 姜堰市| 鹤庆县| 深州市|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