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長芹
摘 要:疑問是深入學習的最佳動力,只有“疑”才能進一步研究,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課堂提問是產生“疑問”的重要組成部分,巧妙地提問,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深入思考,還能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的狀況,讓老師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有限,缺乏思考的能力,因而就更需要教師的用恰當的提問進行引領,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小學語文教師的提問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反映了一個小學語文教師的上課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課堂提問
引言
現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學上,以灌輸式教學方式為主,注重向學生傳授語文理論知識,并且讓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牢記各種各樣的理論知識,在課堂上忽視了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這導致小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學習效率是比較低的。所以,在小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提問,讓學生逐漸參與到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促進學生全面性的發(fā)展和進步,達到新課程下對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目的。
一、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現狀分析
(一)提問形式單一
提問形式是決定學生是否對問題感興趣的關鍵,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關鍵,而提問的形式決定了學生是否對語文學科有足夠的學習興趣。目前,語文教師的提問方式往往比較單一,大多數是采用問答的形式,例如,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按照原文進行上下句接句練習,小學高年級的提問也無非是這幾種形式。因此,學生對于單一的課堂問題方式并沒有足夠的興趣,反而還會談提問色變。教師一說提問,學生就會無端地緊張,害怕自己回答錯誤會受到懲罰。從某種程度上講,單一的提問方式影響了學生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認知,也影響了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二)提問實用性不強
課堂有效提問的關注點之一就是問題的實用性。特別是隨著年級的提升,單純的“是否”提問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也不符合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育教學發(fā)展的要求。多數提問方式和內容都是比較淺顯的,甚至有一部分教師的提問還存在為了提問而提問的狀態(tài);一方面,學生對淺顯的問題并沒有足夠的興趣,參與的熱情也不是特別高;另一方面,實用性較差的問題也抑制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影響到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性。
二、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策略分析
(一)創(chuàng)設情境,趣味引導
好的課堂一定是充滿著愉快的氣氛的,積極的課堂氣氛表明教學具有良好的效果?;裟妨炙够f:“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睂嵺`證明,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氣氛中,學生就會主動、積極地回答問題,相反,在緊張、壓抑的條件下,學生就會消極,甚至逃避回答問題。這說明教師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課堂提問一定要注意發(fā)問的方式,哪怕是相對陳舊一點的問題,也一定要從新穎的角度去提問,力求新穎才能真正地激發(fā)興趣,才能真正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提問問題最忌平平淡淡,老調重彈。
(二)注重問題的難易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目前,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之上,教師難以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的話,將難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起不到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此外,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過難,不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之內,將會降低學生的自信心,無法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需要合理設計問題。一方面,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需要仔細分析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適合學習者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空間,這樣才可以使學習者的求學興趣得到很大的激發(fā),也進一步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內容逐漸轉變成主動學習知識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另一方面,教師還需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問題。很多時候,教師向學生提問,并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主要是由于教師設計的問題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因此這讓學生非常不感興趣。所以,在教學實踐過程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前設計問題,讓學生通過現有的知識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逐漸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感,并且讓學生能夠從內心里真正認可小學語文這門學科,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為社會進步培養(yǎng)有用的接班人。
(三)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要有指向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發(fā)揮出提問的作用,讓學生能產生思考動力并完成知識探究,就必須保證提問具有良好的指向性。所謂“指向性”,是指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來進行相應的問題設計。例如,教師想要讓學生進行生字的學習,那么提問就要指向生字,讓學生產生探究生字的欲望。如果教師想要讓學生探究課文的寓意,提問就要指向課文,讓學生可以再一次去閱讀課文,并在這一過程中完成對課文寓意的深入挖掘和探究,由此來達到理想的課堂提問效果。例如,在進行《慈母情深》一課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母親對我的愛”,我就會提出“再讀課文,感受并找出課文中描述母親對我關愛的句子和詞語,并對其予以分析和感受”的探究性問題,讓學生能在進行課文閱讀的過程中找到和感受到母親對我的關愛。在此基礎上,我又提出了“對比課文中的母親,你覺得自己的媽媽愛不愛自己,為什么”的問題。讓學生能在課文的引導下去發(fā)現和感受母親對自己的愛,由此來完成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并讓他們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價值,樹立起他們正確的語文學習觀念。
結束語:
有效提問是一門藝術,借助有效提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要擺脫傳統提問方式的束縛,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放在首位,從形式上、內容上進行突破和創(chuàng)新。借助課堂提問有效引領學生,拓展思維,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能力,帶動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全面提升。同時,有效提問的方式和內容也是與時俱進的,需要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進行摸索和創(chuàng)新,從而進一步總結課堂提問的有效形式和內容,帶動整個語文學科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玉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師提問[J].西部素質教育,2018(21):245.
[2]林玉端.小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J].名師在線,2018(22):29-30.
[3]張春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管窺[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8(2):40-41.
(山東省臨沂三河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