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I 1125“阿斯特拉”是以色列飛機工業(yè)公司研制的6座雙發(fā)渦扇公務運輸機,原名1125“西風”,為“西風”型號中燃油效率高且座艙環(huán)境較為舒適的一種飛機。與1124 “西風”相比,實際上只有尾翼和發(fā)動機短艙沒有改變。重新設計了機翼,機翼安裝在機身較低部位并穿過座艙地板以下,以避免影響座艙內部可使用空間并可使座艙內部高度增加20.3 cm;另外,座艙加長0.61 m,加寬5 cm;機身結構變化不大,僅機頭加長50.8 cm,從而增大了航電設備艙的容積。結構廣泛采用復合材料。
里程碑
1979 在NBAA會議上宣布研制
1984.3 第一架原型機(4X-WIN)試飛
1984.8 第二架原型機(4X-WIA)試飛
1985.3 第一架生產型(4X-CUA)試飛
1985.8 獲FAA型號合格證
1986.6 開始交付使用
三面圖
IAI 1125 “阿斯特拉”共生產以下型別:
“阿斯特拉”早期生產型。
“阿斯特拉”SP改進型。1989年10月在NBAA會議上宣布,1990年開始生產。采用新的內部布局,改進了航電設備,裝有數字自動駕駛儀和電子飛行儀表系統(tǒng),改善了空氣功力特性和更好的高空飛行性能。NBAA余油航程增加117 km?,F被SPX取代。
“阿斯特拉”SPX。1994 年8月首飛,1996年初交付使用。有翼梢小翼,裝柯林斯公司Pro Line4機載設備并改裝推力更大的TFE731-40R-200G渦扇發(fā)動機。
設計特點
(“阿斯特拉” SPX)
機翼懸臂式下單翼,翼型采用高效的IAI西格瑪翼型,前緣內側后掠34°,外側后掠25°。單塊式雙梁破損安全結構采用機加工翼肋和蒙皮,4個主框和5個副框與機身下部相連。機翼/機身整流罩采用石墨纖維復合材料,副翼、前緣和翼尖為凱芙拉和Nomex蜂窩結構。
機身金屬半硬殼機構,鋁合金框和化學銑機身去皮,高應力或高溫區(qū)采用鋼合金或鈦合金。
尾翼懸臂式尾翼。雙操縱方向舵調整片,垂尾翼尖,升降舵,尾錐采用石墨纖維復合材料,平尾安裝角可調。
起落架液壓可收放前三點式,雙輪結構,裝有油氣減震器。主起落架向內收入,前起落架向前收起。凱芙拉前起落架艙門,主輪尺寸23×7;前輪尺寸16 ×4.4。前起落架可轉向,主輪裝有液壓操縱多盤式防滑剎車系統(tǒng)。
動力裝置2 臺18.90 kN推力的TFE731.40R-200G渦扇發(fā)功機,帶液壓反推力裝置和全權數字發(fā)動機控制系統(tǒng)。發(fā)動機裝在后機身兩側短艙內。機翼中段整體油箱,2個外機翼油箱和機身中央的上、下油箱,總共載油4 910 L。行李艙前可選裝1個載油量為378.5 L的可卸輔助油箱。機身右下側機翼后部設有單點壓力加油口,機身上部有重力加油口,可在一處對所有油箱進行加油。
座艙2人制駕駛艙,有兩套操縱設備。駕駛艙和客艙間裝有滑動門。增壓客艙內標準載客6名。2個座椅在前,后4個座椅兩兩面對面布置,中間各有1 個可折疊桌子。所有座椅均前后可調、旋轉或傾斜,有扶手和頭靠??团撟疃嗫奢d9 名乘客。廚房和衣柜在客艙前部,盥洗室在后部。機身左前側有登機門,兩邊機翼上開有應急出口。加熱的行李艙在客艙后部,由外部進入。后機身的服務艙裝有飛機電池(或APU)、繼電器盒、變流器和其他設備??团摳粢舳缺任黠L2有所提高。
系統(tǒng)使用由發(fā)動機引氣的環(huán)境控制系統(tǒng),正常壓差為0.615×105Pa,可選聯(lián)信公司的GTCP36-150W輔助動力裝置。兩套獨立的液壓系統(tǒng),壓力均為207×105Pa。
由2臺發(fā)動機驅動的液壓泵組成的主系統(tǒng)為操縱剎車、防滑裝置,起落架收放、前輪轉彎,減速板/減升板和副翼提供動力;1臺電驅動的備份液壓系統(tǒng)為應急/停放剎車、副翼和反推力裝置提供動力。電源系統(tǒng)包括2臺300 A,28 V直流起動/發(fā)電機,2 臺1 kVA單相固態(tài)交流器提供單相115 V、400 Hz交流電和26 V交流電用于飛機儀表。2個24 V鎳鎘電池,用于發(fā)動機起動和操作基本飛行儀表和應急設備。帶有28 V直流外電源插座。機翼前緣縫翼盒和平尾前緣采用氣除冰,發(fā)動機進氣口采用熱防冰。容量為1.35 m3的氧氣系統(tǒng)供機組人員和旅客使用。標準的氟利昂發(fā)動機滅火系統(tǒng)。
航電設備標準設備包括柯林斯公司5管EFlS-86C電子飛行儀表;兩套FCS-80飛行指引系統(tǒng);兩套VHF-22A通訊裝置;兩套VIR-32導航儀;APJ-85 自動駕駛儀;ADS-85大氣數據系統(tǒng),兩套DME-40測距系統(tǒng);兩套RMI-36天線電磁指向儀;兩套C-12羅盤系統(tǒng);兩套TDR-90應答器;AHS-85高度和航向參考系統(tǒng);VNI-80D垂直導航系統(tǒng);ADF-60A無線電羅盤;ALT-50A無線電高度表;WXP-250A彩色氣象雷達。
其他設備電風擋雨刷、電風擋除霧、駕駛艙和客艙滅火器、急救箱、機翼除冰燈、著陸燈、滑行燈、導航閃光燈、旋轉信標以及靜電放電刷。
外部尺寸
翼展
16.5 m
展炫比
8.8
機長
16.94 m
機身最大寬度
1.57 m
機身最大高度
1.905 m
機高
5.54 m
平尾翼展
6.40 m
主輪距(含減震支柱)
2.77 m
前后輪距
7.34 m
客艙門(前、左)
高×寬
1.37 m×0.66 m
機翼上方應急出口
高×寬
0.69 m×0.48 m
內部尺寸
客艙
長度(含駕駛艙)
6.86 m
(不含駕駛艙)
5.23 m
最大寬度
1.45 m
最大高度
1.70 m
行李艙容積
1.56 m3
面積
機翼
29.40 m2
重量和載荷(A:無遠程燃油箱,B:有遠程燃油箱)
基本使用空重(含機組人員)
A
5 747 kg
B
5 801 kg
最大可用燃油
A
3 942 kg
B
4 248 kg
帶最大商載的燃油重量
A、B
3 470 kg
最大商載
A
1 510 kg
B
1 465 kg
帶最大燃油的商載
A
1 080 kg
B
730 kg
最大起飛重量
A,B
10 659 kg
最大著陸重量
A,B
9 389 kg
最大零油重量
A,B
7 257 kg
最大翼載
362.4 kg/m2
最大功率載荷
323.8 kg/m2
性能(最大起飛重量,國際標準大氣)
最大遠航速度(10 670 m高度7 257 kg起飛重量)
862 km/h
最大使用速度
667 km/h
失速速度(最大著陸重量)
襟翼和起落架收上
206 km/h
襟翼和起落架放下
171 km/h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
1 112 m/min
爬升率(海平面,1臺發(fā)動機停車)
335 m/min
最大認證高度
13 715 m
實用升限(1臺發(fā)功機停車)
5 790 m
起飛平衡場長(海平面,10 296 kg起飛重量)
1 518 m
著陸場長(海平面,最大著陸重量)
806 m
航程(帶遠程油箱,4名乘客和45 km余油)
Ma0.80
4 651 km
Ma0.72
5 763 km
(高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