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金玲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毙W階段是奠定一個人終身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教師在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過程中,要用好“五制”聯動。它是開啟學生課外閱讀的金鑰匙,它通過好書推薦激勵制開啟學生課外閱讀、家校密切配合制對學生的閱讀形成合力、閱讀策略支持制保證學生閱讀的質量、閱讀交流分享制提升閱讀深度、閱讀習慣持久制讓閱讀成為習慣。“五制”聯動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課外閱讀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閱讀、愛上閱讀。
【關鍵詞】五制聯動;小學生;課外閱讀
古人曾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薄墩Z文課程標準》把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規(guī)定小學六年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45萬字。課外閱讀是提高小學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學應該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增加課外閱讀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果教師一味放任學生自由閱讀,最終效果卻不盡人意。因此,作為教師,如果能用好“五制”聯動“金鑰匙”,就能打開學生課外閱讀之門,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學生課外閱讀中用好“五制”聯動,找到打開閱讀之門的金鑰匙呢?下面筆者結合具體的例子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好書推薦激勵制,鍛造課外閱讀“金鑰匙”的前提
什么是好書?在小學階段里,筆者認為好書可以從三個價值點來衡量:一是能夠增進學生知識的;二是能夠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三是能夠開啟智慧,啟迪心靈,傳承文明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從這三個方面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作為教師,在學生開啟課外閱讀之前,可以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在教學中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把最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推薦給他們,使他們學習的內驅力得到激發(fā),以激勵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例如,低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教師可以給學生選擇以注音的寓言、童話故事為主的課外讀物,如《伊索寓言故事》《格林童話》等。教師可以先挑選些故事讀給學生聽,根據書的故事巧設問題,促進思考。這樣更能有效燃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再如,在推薦《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時,教師可以邊出示圖,邊講故事,在故事的緊要處戛然而止,給學生恰到好處的留白,讓學生想像和思考接下來的故事情節(jié)。當學生帶著疑惑和期待,思維的興奮點都集中故事情節(jié)上,內心就會對新知識產生渴求,自然就會對閱讀產生渴望之情。這時,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已被激發(fā)了起來,閱讀期待則被喚醒。學生就不會再覺得課外閱讀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就會主動去閱讀。那么,開啟課外閱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家校密切配合制,鍛造課外閱讀“金鑰匙”的基礎
小學生課外閱讀僅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當學生離開了校園,家庭就是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場所。家長對孩子課外閱讀的培養(yǎng)承擔起了重任。從某種意義上說,家長是孩子課外閱讀的指導教師。作為教師,我們帶領的不僅僅是學生,更是學生的家長。我們所接觸的家長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他們對于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方式也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彼此之間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教育好孩子。因此,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教師有必要讓家長協(xié)助學校管理好學生的閱讀計劃。家長與教師相互配合,必然會提高學生的閱讀實效。作為家長,可以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陪著孩子認真閱讀。在讀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孩子大聲讀或者進行親子互動閱讀。比如,孩子大聲地讀,家長認真地聽;孩子讀一段,家長讀一句;孩子帶著感情讀,家長隨著故事情節(jié)適當加入肢體動作配合演,讓閱讀在輕松愉快、默契的親子互動中生動起來……這不僅能增進親子感情,而且激發(fā)學生更大的閱讀興趣。
因此,只有家庭和學校這兩個群體雙管齊下、密切配合,對學生的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精神動力,奠定穩(wěn)定而牢固的基礎;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教育才能真正成功。
三、閱讀策略支持制,鍛造課外閱讀“金鑰匙”的關鍵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為了使閱讀持之以恒,確保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這就要求閱讀策略來支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主陣地在課堂,只有課堂上教給了學生閱讀方法,激活學生持續(xù)閱讀的動力,才能培養(yǎng)學生歸納、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閱讀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因此,教師應把課外閱讀策略納入語文課堂。課外閱讀策略的方法很多,可根據下面幾點指導學生閱讀:
(一)猜讀
比如,課外閱讀經典名著《紅樓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多種猜讀:根據人物特點猜一猜;根據影視精彩片段猜一猜;根據《紅樓夢》主題曲或插曲猜一猜,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助讀
像古典名著《三國演義》這類有難度的課堂教學,需要多種閱讀策略。教師可結合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的策略介紹來指導學生讀經典文學作品:讀古典名著可以猜著讀,了解大概的意思,借助資料了解時代背景,結合影視增加閱讀樂趣。
(三)趣讀
對于四大名著這類章回體小說,教師可以抓住“回目”做文章,教會學生讀“回目”,通過瀏覽目錄、翻看章回、猜測內容等親近原著,在文本內涵上下功夫,體會章回體小說的特點和魅力,讀書興趣。
實踐證明,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參透閱讀策略指引很有必要,以有效的課外閱讀方法,指引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向,讓學生使閱讀持之以恒,確保閱讀質量。
四、閱讀交流分享制,鍛造課外閱讀“金鑰匙”的核心
閱讀的樂趣之一在于分享交流,學生讀后把課堂當成交流讀書的場所,展示閱讀批注,借助思維導圖或魚骨圖,讓閱讀可視化。教師適時地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讓學生深化閱讀理解,感受到思考的快樂,二次提升閱讀的深度,分享閱讀感悟和收獲。比如,引導學生思考《愛麗絲漫游奇境》情節(jié)背后的嚴密邏輯,思考《魯濱遜漂流記》的時代背景等,這就是在推動學生的“思考”逐步深化,體現了閱讀思維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