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蕓
摘 要:當今社會日益復雜的醫(yī)療環(huán)境,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教育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F(xiàn)代護理核心素養(yǎng)是現(xiàn)階段護理教學改革的關鍵依據(jù)和最終目標,也為學科教學改革指明方向。我們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從一線教師的角度嘗試探索批判性思維在生理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落實,以期能縮小批判性思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更好地發(fā)揮生理學學科功能。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 護理; 核心素養(yǎng); 批判性思維; 生理學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2-143-002
當今世界的復雜需求和全球性意識,對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在此大環(huán)境下,“核心素養(yǎng)”應運而生,核心素養(yǎng)自進入我國教育界,就一直牢牢吸引著我們的視線,它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1]。21世紀初,這一概念被引入我國護理專業(yè)領域,并得到了廣泛應用。
1.現(xiàn)代護理的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是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關鍵依據(jù),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2010年發(fā)布的《本科醫(yī)學教育標準——護理學專業(yè)(初稿)》,首次歸納了現(xiàn)代護理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批判性思維、臨床決策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等[2]。
2.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現(xiàn)代護理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醫(yī)療事業(yè)發(fā)展迅速,護理工作者往往需要在多個環(huán)境,甚至是陌生的環(huán)境中為患者提供熟練的、多維的護理,他們每天都需要篩選大量的數(shù)據(jù)和信息,從而做出正確的決定來解決患者的實際困難。因此,在護理工作者的日常職責中,批判性思維的使用,至關重要。批判性思維一般指在復雜環(huán)境中能及時識別篩選信息,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推理,做出合理判斷和正確取舍的高級思維形式[3],但解釋批判性思維的核心是我們必須認識到批判性思維不是一種要學習的方法,而是一個過程,一種思維取向[4],這種思維取向的建立可以滲透在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學科知識的日常教學,喚醒學生的批判性思維[5]。因此,醫(yī)學課程不僅僅是提供知識,同時需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科學的批判性的思維能力[6]。
3.高職護理專業(yè)生理學日常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
3.1高職護理專業(yè)生理學特點
生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醫(yī)學理論課程,也是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理學以解剖組胚學為基礎,為后期醫(yī)學課程奠基,在整個醫(yī)學學科體系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相較其他課程,生理學有更強的邏輯性和整體觀念,它能促進護理專業(yè)學生從基礎知識到臨床實踐的轉(zhuǎn)化,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特別是批判性思維的形成至關重要。
3.2生理學日常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
參與教學過程的兩大主體即學生和教師,學生批判性思維提升的關鍵點同樣取決于這兩者,它要求教師明確自身定位,即教師應當是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促進者,而不是簡單的信息提供者,同時要求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過程[7],這些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教學策略來滿足?,F(xiàn)階段對教學策略的研究呈現(xiàn)百花齊放的態(tài)勢,每一種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教育者的挑戰(zhàn)之一就在于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目的。根據(jù)目前研究,對提高批判性思維較為有效的策略包括:小組活動、問題導向教學(PBL)、角色扮演、辯論、案例研究(TBL)或臨床場景(情景模擬)、寫作、概念圖、周期性學習、混合學習[8],翻轉(zhuǎn)課堂[9],以及思維導圖[10]等??此坪芏?,但我們的選擇范圍并不多,在現(xiàn)實的日常教學中也很少單獨使用,且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yè)生理學的日常教學本身有很多局限,首先五年制高職護理的學生都是從初中錄取,自學能力一般比較薄弱;其次,生理學一般開設在第一學年,學生對臨床的相關專業(yè)知識所知甚少;再次,生理學本身的基礎知識點較為抽象,理論性強,掌握有一定難度;最后,日常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部分教學策略在日常課堂無法展開。在這樣特定的條件下,我們要如何將批判性思維教育融入課堂?
可以首先問自己三個問題:(1)我打算做什么,選擇什么主題或問什么具體問題對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有用。(2)學生需要做什么來回答或解決問題。(3)為什么認為我的行為、主題或問題對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有用[11]。
關于第一個問題,每一次課都有它的核心概念,即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教師的所有行為都需要以此為中心展開。生理學是研究正常生命活動規(guī)律及機制的科學,它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都將為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臨床實際問題服務,“臨床”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以核心概念為中心,我們選擇的主題或提出的問題都應該以臨床為導向[6]。比如消化系統(tǒng)中胃液的成分,核心概念即胃液的成分,在這一節(jié)中如果以臨床為導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想到胃潰瘍,即使是沒有醫(yī)學背景的人也都知道胃潰瘍,這是一個較為合適的主題,通俗、易懂。針對這一主題,我們可以選擇具體案例,設計場景,提出具體問題,如某某為什么會出現(xiàn)胃潰瘍,其產(chǎn)生機制是什么。學生對相關案例、場景、問題的接收、分析和回答,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寶貴的課堂時間并不允許我們?nèi)绱松莩?,翻轉(zhuǎn)課堂為我們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案例、場景、問題,以及本次課的核心概念都可以提前發(fā)送給學生。也有一些非常抽象的章節(jié),比如生物電,在靜息電位這一節(jié),核心概念即靜息電位的概念和機制,如何將抽象的機制展現(xiàn)出來,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功不可沒,微課、視頻等等都是我們的有效手段。圍繞核心概念,我們同樣可以設計相關臨床問題,如長時間保存的庫存血中哪種離子濃度會升高,為什么?為什么不可以大量注射氯化鉀等等,這些同樣可以提前發(fā)送給學生。
關于第二個問題,學生需要做什么來回答或解決問題。他們需要分析、查詢、推理、合作、表達、應用、反思[11]等。他們需要理解性地閱讀教師提供的材料,使用多種手段查詢相關信息,可以成立學習小組分析、共享、討論信息。課堂的寶貴時間,主要用于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一些研究表明,相關行為者之間的互動比教學設計本身更能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5]。在課堂上,學生給出自己的答案,同時聽取其他同學和教師的意見,并反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角度或情況下思考解決問題,同樣以胃液的成分這一節(jié)為例:大量飲酒為什么會胃出血?胃大部切除的患者出現(xiàn)貧血的種類和原因可能是什么等。進一步從多維、整體的角度來理解、掌握和應用核心概念。在掌握核心概念的基礎上,學生更加可以角色扮演,重現(xiàn)案例場景;抽象的生物電同樣可以“角色扮演”,只是,這個角色就不是具體人物,每一個同學都可以成為生物電的一部分,或鉀離子、或鈉離子、或細胞膜。這一步如果限于課堂時間,同樣可以由學生拍攝視頻方式完成。鑒于學生的自學能力,一般需要由教師直接告知,需要他們做什么,學生需要遵循要求一一完成。
關于第三個問題,為什么認為我的行為、主題或問題對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有用。這個問題需要教師將自身采取的行動和設計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聯(lián)系起來。批判性思維主要有兩個維度,包括認知技能和情感傾向,在護理學鄰域,批判性思維技能可理解為六個方面:理解、分析、推理、解釋、評價、反思;情感傾向更多的是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發(fā)展學生的認知技能和社會技能[4]。教師發(fā)展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核心行為需要與其契合,甚至可以將它作為發(fā)展批判性思維的基本框架。
臨床導向的生理學教學,通過整合臨床案例與教學相結合來突顯生理學的職業(yè)相關性,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6]。對核心概念的理解是批判性思維的先導[8],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分析、推理,同時對核心概念的分析、推理,反過來有助于進一步深化、內(nèi)化核心概念,我們圍繞核心概念設置具體問題,為學生的分析、推理提供方向。課堂時間,學生解釋其答案的產(chǎn)生過程及理由,評價過程中所獲信息的有效性,以及與核心概念的相關性,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糾正調(diào)節(jié),這是對思維過程的回顧,也是反思的過程,是批判性思維的最重要屬性之一。在這過程中相異觀點的沖突,多維度、多層次的互動也為學生發(fā)展社會技能提供了適合的土壤。
4.結語
現(xiàn)代護理的核心素養(yǎng)使護理教育工作者有了更加明確的教學改革方向,批判性思維是現(xiàn)代護理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立能幫助護理工作者適應復雜的現(xiàn)代護理環(huán)境,提供更有效的護理服務。作為一線護理生理學教育工作者,我們不斷地嘗試、探索將核心素養(yǎng)融入日常教學的有效途徑,以期能更好地發(fā)揮生理學學科功能,為后續(xù)課程和學生未來發(fā)展奠定更扎實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喬為.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zhì)與培育:基于職業(yè)教育的視角[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39(13):20-27
[2]張琳,陳祖琨,郭藝,等.基于“Miller金字塔”原理對高護生中醫(yī)護理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現(xiàn)代醫(yī)院,2020,20(4):523-526+530
[3]黃穎,嚴璐,譚玉婷,等.我國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研究的文獻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6,31(3):70-73
[4]Simpson Elaine,Courtney Mary.Critical thinking in nursing education: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02,8(2):89-98
[5]Huber CR,Kuncel NR.Does College teach critical thinking A meta-analysis[J]Rev Educ Res,2016,86(2),431-468
[6]Abraham RR,Upadhya S,Torke S,etal.Clinically oriented physiology teaching: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critical-thinking skills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J]Adv Physiol Educ, 2004,28(1-4):102-104
[7]Dehghanzadeh S,Jafaraghaee F.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lecture and flipped classroom on nurs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J]Nurse Educ Today,2018(71):151-156
[8]Von Colln-Appling C,?Giuliano D.A concept analysis of critical thinking: A guide for nurse educators[J]. Nurse?Educ Today.2017(49):106-109
[9]DeRuisseau LR. The flipped classroom allows for more class time devoted to critical thinking[J] Adv Physiol Educ, 2016 , 40(4) : 522-528
[10]畢景剛,韓穎,董玉琦.技術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發(fā)展教學激勵的實踐探究[J]中國遠程教育,2020 (7):41-49+76-77
[11]Martín C,Miguel N,Jorge O.Integrating critical thinking into the classroom: A teachers Perspective[J]Think Skills Creat, 2020(3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