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華
[摘? ?要]為了構(gòu)建更加輕松多元的課堂,有效提升培智學生的生活能力,讓培智學生感受到美術課程的趣味性,并且積極融入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訓練培智學生使用生活材料的能力,加強他們對生活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學;培智學生;生活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95?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1)09-0018-02
在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訓練提升培智學生的生活能力,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夠?qū)W到更多實用的知識,感受到課程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構(gòu)建輕松多元的課堂,讓培智學生積極融入課堂,也可以將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和知識教學相結(jié)合,讓培智學生的基本生活能力在課堂上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與鍛煉,體現(xiàn)出美術課程的多元價值。
一、提升學生對生活材料的使用能力
1.搜集各種生活材料
對培智學生開展美術教學時,教師應當讓課堂教學的材料來源更加廣泛,尤其是要善于利用各種生活中的材料來輔助教學,從而激發(fā)培智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加強他們對于各種常規(guī)生活材料的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各種實用的網(wǎng)絡工具給學生呈現(xiàn)一些趣味化的生活材料,并且讓學生觀察這些材料的使用方法。這樣既有助于構(gòu)建趣味美術課堂,也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培智學生的生活能力。
生活中有大量看似無實際用途的材料,其實都可以成為美術教學的素材。教師可以對這些材料進行歸類,然后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主題有針對性地加以利用。常見的能夠用于美術課堂的材料有:(1)盒,包括各類家居用品、食品、酒類、化妝品的包裝紙盒。這類生活材料可以用來制作汽車、飛盤、機器人、花盆、時鐘等各種玩具、擺飾。(2)瓶罐,包括塑料飲料瓶、啤酒瓶、油壺、易拉罐等。這類生活材料可以用來制作立體的美術作品。(3)砂、石、葉,包括鵝卵石、砂子、泥巴、葉子等。這類生活材料可以用來進行拼貼畫、磨印畫等美術活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培智學生呈現(xiàn)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還可以利用視頻短片讓他們了解這些材料的妙用。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給美術課堂增添濃厚的生活色彩。
2.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靈活使用各種生活材料,不僅可以讓美術課堂變得輕松有趣,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針對培智學生開展美術教學時,教師應選擇簡單直觀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開展各種學習活動來鍛煉學生的生活技能和生活適應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將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充分融入課堂,這不僅有助于解決各種實際教學問題,也能讓課堂上各種理論知識的呈現(xiàn)更加直觀生動。
比如在教學《裝飾瓶》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段短視頻:一個大塑料瓶被當作人體主干,其他小塑料瓶經(jīng)過剪片、插接,被制成人體的四肢,然后用彩色糖紙加以裝飾,最終制作出一個穿著連衣裙的小女孩擺飾。學生都看得非常仔細,對整個制作過程充滿好奇。由于操作上有一定的復雜性,培智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一定的障礙,這時教師不妨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對其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進行拆分,以便于學生理解制作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究,利用各種材料制作自己感興趣的作品。這樣的教學過程易于培智學生理解接受,還能有效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3.激發(fā)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體會到動手操作的樂趣,還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收獲。在培養(yǎng)培智學生思維能力時,教師一定要找準方法,可以多從教學主題出發(fā),循序漸進地激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慢慢地活躍起來。這樣做可以起到很好的訓練效果,能夠培養(yǎng)培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培智學生更好地適應生活。
例如,在學習到殼類造型的相關內(nèi)容時,對于同樣的雞蛋殼,不同的學生產(chǎn)生了不同的聯(lián)想,有的學生把它想象成足球,有的學生把它想象成人的臉蛋……當培智學生聯(lián)想出不同的事物后,教師首先要給予他們肯定,然后提供一定的材料,鼓勵他們將想象變成現(xiàn)實。這種開放性的學習活動給培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間,他們不僅可以順利表達自己的各種想法,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為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制作后給他們播放一段提前準備好的視頻。培智學生看到視頻中各種充滿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手工作品時,不僅注意力被吸引,思維也會受到激發(fā)。這樣的教學能夠進一步提升培智學生思維的開放性,讓培智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得到更多實質(zhì)性的收獲。
二、加強學生對生活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
1.挖掘生活化教學素材
想要通過美術教學更好地提升培智學生的生活能力,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美術課程的特點,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與感受。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利用各種生活中的素材來豐富課堂。比如為了讓學生感受四季的美,當秋天來臨的時候,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去郊外收集各種各樣的落葉。培智學生置身于這種美麗的場景中會更仔細地觀察身邊的事物,從而發(fā)現(xiàn)秋天的葉子并非都是黃色的,還有紅色、橙色、綠色的。在學生收集了很多樹葉后,教師可以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教學生畫樹葉。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繪圖工具,給學生在線演示樹葉的繪畫方法,并且給學生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樹葉形態(tài)。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鼓勵學生自己試著繪畫,將自己在戶外看到的樹葉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以此培養(yǎng)他們的美術學習能力。
2.注重理論知識向生活的延伸
要想讓美術課堂具備更加濃厚的生活色彩,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了讓培智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不僅要合理地設計活動內(nèi)容及其難易程度,還要注重對培智學生的引導與幫助。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培智學生難以理解或者答不上來,教師就要考慮變換提問方式,或者降低問題的難度。只有從培智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并且充分挖掘利用各種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才能夠讓美術教學更好地被學生接受,使他們有更多實質(zhì)性的收獲。
比如,在學習《我的家鄉(xiāng)》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互動活動。首先,鼓勵一位學生用簡潔的語言向其他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和住址。很多培智學生都說不清楚自己家的位置,對此,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放學回家后問父母,并且記住父母的表述,同時借助繪畫的方式將自己的家庭住址準確地表達出來。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來檢查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比如可以讓學生家長將自己孩子的表達內(nèi)容以語音和圖片的形式發(fā)送到班級群內(nèi)。這樣教師就能夠及時了解學生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了。
3.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也是美術教學可以實現(xiàn)的目標。培智學生整體來說獨立生活能力有限,他們在遇到各種生活中的問題時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應對。在講到一些生活氣息濃厚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生活能力的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學視角,制訂分層式的教學目標。比如在教學《大馬路》的時候,教師在講授了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后,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繪畫能力,可以要求能力強的學生進行臨摹,能力差的學生進行粘貼,這樣就把每個層次學生的積極性都調(diào)動起來了。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個層次的學生。培智學生的自尊心非常強,因此教師的關心和關愛很重要。有了前面的教學基礎后,教師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工具給學生播放一些過馬路的視頻,讓學生了解馬路和街道的一般構(gòu)造以及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安全出行,甚至可以讓學生有能力應對一些突發(fā)的交通狀況。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生活能力會得到有效鍛煉,并提升對外部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總之,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有助于培智學生感受到學習美術課程的樂趣,還能讓他們的生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 趙艷.信息技術在培智教育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168.
[2]? 馬璐.特殊教育中培智美術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分析[J].亞太教育,2016(9):174.
(責任編輯? ?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