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來寶
摘 要: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在學生的悠久求學生涯中,影響深遠。隨著社會對教育領域越來越重視,小學數學的教學成果也引人矚目,從而導致許多教師為了迎合家長,向家長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對學生的成績考核十分嚴苛,甚至達到吹毛求疵的地步。在一味地追求高分過程中,過于消費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加成,忽略學生付出的努力,從而讓某些孩子從內心深處對數學產生排斥心理,這也是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錯誤使用錯誤資源的表現。
關鍵詞:小學數學; 錯誤資源; 有效利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3-057-002
數學作為一門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高深學科,它包羅萬象,是千千萬萬數學家奮斗終生的知識結晶,可想而知,它的學習難度對于剛剛踏入學習征程的小學生來說,蘊含著多么大的挑戰(zhàn)。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知識和邏輯思維能力,而小學生對于這個世界正處于探索階段,腦海思維還處于構建狀態(tài),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相較于成年人來說仍舊有所欠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錯誤,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和錯誤,不能過分指責學生,而是要深入剖析錯誤資源背后的深刻內涵,將錯誤資源轉化為對教學有益的良好資源,可以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在他們這個年紀,對于數學的傳授應該以培養(yǎng)數學興趣和數學思維為主,讓他們掌握探索數學世界的工具,在探索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我們應該寬容以待,而不應該全盤否定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繼而喪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構成惡性循環(huán)。
小學是鍛煉學生數學能力最好的階段,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和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并善于正確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不僅是要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更要從錯誤資源中歸納反思,總結出適合的數學學習方法。老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對待錯誤問題的看法和認知,合理作用錯誤資源教導學生,加強學生學習樂趣。
一、錯誤資源的界定及其利用的重要意義
(一)錯誤資源的界定
小學生因為年齡、經歷、所接受的教育范圍都比較小、心理發(fā)育程度也不是很高等多重原因限制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在實際教學中因為學生知識層面小、對教學問題也沒有一個正確的思路,所以導致了錯誤的產生。很多的錯誤都是因為學生回答問題不夠全面和不夠正確最終導致問題不正確。在教學中最常見的還是在師生互動交流中學生很容易對問題進行錯誤的解答從而產生了錯誤資源。教師可以利用這些錯誤資源并結合教學經驗將這些學生容易錯的問題加入到教學中去。
(二)錯誤資源利用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錯誤資源的運用對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效果往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小學數學中的錯誤資源來看,其本質上反映的是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因此通過錯誤資源的利用往往能幫助教師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有更加清楚的認知,進而確保教師采用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為教學質量效果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對錯誤資源的利用也能有效引導學生更具針對性的探索以發(fā)現自身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促使其及時得到有效的改正。而對學習中錯誤的探索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問題發(fā)現能力,也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促使他們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為數學學習的質量效果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小學數學錯誤資源利用的現狀
(一)教師缺乏正確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避免學生犯錯誤,學生自己也不想讓自己犯錯,在不確定、模棱兩可的時候,寧可不表達態(tài)度,也不愿意提出疑問或者錯誤答案,因為怕被同學嘲笑,怕被老師指責。老師也會覺得出現錯誤是學生自己沒有認真聽講,是不用心的結果。老師和學生的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其實已經是現在教學的一種常態(tài),然而,這并不是正確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和觀念。錯誤也是一種教學資源,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允許學生犯錯,允許錯誤教學的出現,并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從錯誤中尋求正確的答案。
(二)對錯誤教學資源不重視
大多數人會認為教學就是要傳達正確的內容和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會有意避免錯誤的發(fā)生,對學生的錯誤答案和想法也是全盤否定和置之不理。在課堂中盡量繞過錯誤問題,雖然在教學過程中,看起來是正確的做法,學生接受的都是正確的答案,是不是就不會犯錯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但是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全面認知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遇到實際的數學問題時,錯誤還是會出現,此時難道教師也要一筆帶過,不去深究學生在此處出現問題的原因,以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長此以往,堆積在學生心中的疑惑和問題就會越來越多,學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耐心。
同時,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欲望是非常強烈的,他們非常需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而學習興趣的來源在于其自身價值的體現,數學是質量、數量、規(guī)律變化的一種科學,具有一定的空間美和科學美。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和滿足感。把握好低齡段數學學習思維的養(yǎng)成,要讓學生對數學真正感興趣,要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喜歡數學,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會自己琢磨,自己去找尋方法,積極主動去突破自己,迎接挑戰(zhàn)。
(三)對錯題反思不重視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在學習簡單加減法的時候,學生剛接觸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此時教師不要急于公布正確答案和講解問題,而是要逐漸引導學生,認識到問題錯誤的本質,比如“5+3等于多少”這道題,可以給予一個思考的空間和問題探究的環(huán)境,問學生“假如你現在有5個蘋果,再給你3個,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呢?”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猜想和思考,使學生和老師處在一個交流互動的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進入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練習和測驗是檢驗數學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方式,很多時候的情況是,上課講過的題目,練習做過的題目,再次測試還是會出錯,反復講解、練習還是會出錯。究其原因,還是學生對于錯題的認識不夠重視,往往只是簡單的更正,并沒有深入的分析原因,沒有掌握知識點,做再多的題也只是在抄寫,不是解答問題,就為后續(xù)的錯誤再發(fā)生提供可能性。
恩格斯說:“無論從哪方原因,還是學生對于錯題的認識不夠重視,面對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后果中學習來得快?!毙W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犯錯和糾錯的過程,教師要適時引導,教會學生反思錯誤問題,分析出錯原因,并且如果可以將錯題按一定的分類進行歸納整理,再經過系統(tǒng)、全面的分析、診斷,便可以提高學生的正確率。教師可以充分挖掘錯誤資源背后的有利因素,將學生的錯誤有選擇性的轉化為對教學有利的資源和方法,促進教學質量、學生自身學習的水平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提高。新課改要求下,更要提高對于錯誤資源的認識和利用,引導學生深入挖掘知識內容,提高教學的質量,以期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水平。
三、小學數學錯誤資源利用的策略
(一)構建多元化的課堂評價指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小學生受到年齡的限制和影響沒有完整的思維體系和思維能力,對于學習中發(fā)生的錯誤問題不能夠完全了解,而小學生們都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和正面性的評價,希望能夠得大家的認可。因此,小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以正面的、積極向上的、鼓勵的方式為主,對學生表述正確后要有贊揚,要讓學生能夠有積極性,如果學生有錯誤的表述也要對學生在糾正錯誤后給予鼓勵,讓學生學會自我思考,以后在遇到相似情況能夠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設置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表達想法,并積極地回答問題。教師也要對學生的評價優(yōu)秀部分進行贊揚,讓學生能夠用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相對于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要求,注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于平時教學工作中整理的錯誤資源也要合理利用起來,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從錯誤資源的角度出發(fā)挖掘學生易錯點從而完善教學內容,為下一步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結合學生已有知識,澄清迷思概念
許多知識都來源于生活,但是難免和書本上存在一定偏差,畢竟個人的生活經驗是片面的,會有所缺失。這些經驗在學生的腦海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會形成一種固定認知,不利于學生的新知識學習。西方學者針對這種概念性混淆的錯誤資源稱為迷思概念。因此,教師在傳授新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合理利用學生腦海中已有的固定概念,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性灌輸相對性觀念,正確引導學生思維導向,讓學生腦海中片面認知逐漸趨于全面性,澄清迷思概念,對于數學概念有著全面性認知,構建科學明確的數學知識框架。
(三)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填補數學思維漏洞
學生在課堂中有錯誤的表現是人之常情,教師的功能就是對學生錯誤的表現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通過學生平時學習中經常出錯的地方進行總結,了解學生知識薄弱之處,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這也是我們提出錯誤資源的高效利用的目的之一。受年齡因素和思維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對于一些知識內容往往無法進行有效的區(qū)分而造成錯誤的出現,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錯誤資源,對相關知識進行合理有效的引導。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存在的錯誤進行統(tǒng)計并在教學中進行示范,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錯誤示范中的問題進行探索,而通過這一方式能有效幫助學生強化對錯誤以及相關知識內容的認知。
與此同時,通過錯誤的分析也能有效幫助教師了解到哪些學生對此方面的了解比較薄弱,或者哪些學生比較擅長,這時教師就可以在后面的教學中改變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鈍角和銳角的區(qū)別和特征。
四、結語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改變對于錯誤資源嚴防死守的態(tài)度,相反,應該鼓勵學生勇于犯錯、試錯,用貨真價實的錯誤反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偏差、錯誤,加深錯誤資源印象,防止再一次犯錯,敲響警鐘,幫助學生奠定扎實的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
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犯下的錯誤發(fā)現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提高教學質量。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教師需要做好正確處理錯誤資源的表率,有效利用錯誤資源,樹立學生數學自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羅玉麗.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利用[J]華夏教師,2020(04)
[2]鄧美宜.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9)
[3]魏幫禮.小學數學課堂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研究體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