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鐘的
兩會期間,話題#建議公務員考試打破35歲門檻#沖上熱搜第一。有全國人大代表表示,很多35歲以上者在二次就業(yè)時遇到年齡歧視,并建議取消國家公務員報考要求35歲以下的年齡限制。
職場“35歲”現(xiàn)象并不新鮮,與之相關的公共討論已有多輪。盡管對不合理的用人年齡門檻多有呼吁,但由于招聘是市場化行為,即便堵住了用人單位公開“年齡歧視”的口子,也很難阻止他們通過隱蔽方式區(qū)分求職者的年齡。因此,從根本上改變社會觀念,扭轉對35歲及以上求職者的年齡偏見,才能推動形成正確的招聘文化。
取消公務員錄用不合理的年齡門檻,無疑能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公務員錄用不能單純地以市場為唯一導向,更不能像企業(yè)一樣主張“狼性文化”。兼顧各方利益、協(xié)調社會關系,是公務員錄用不能忽視的方面。比如,在一些國家機關的公務員招考或遴選時,往往要求具備相當年限的基層服務經(jīng)驗,如果再提出年齡限制,就會讓不少人失去報考機會。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考生必須精心做好人生規(guī)劃,不浪費一年時間,才有機會順利報考。
社會對取消公務員錄用的年齡門檻呼聲強烈。根據(jù)媒體發(fā)起的網(wǎng)絡調查,絕大多數(shù)投票者支持取消公務員考試的年齡限制。以政府部門為主的公務員系統(tǒng),其本職就是維護公共利益、做好公共服務,有理由對這種社會需求進行反饋。
隨著人們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很多30多歲的求職者本身離開校園沒有太久。如果生硬地將他們拒之門外,會辜負他們通過教育來實現(xiàn)在社會中不斷上升的努力。而且,現(xiàn)代社會人才流動頻繁,切換職業(yè)賽道更是常態(tài),35歲這個年齡既積累了相當?shù)膹臉I(yè)經(jīng)驗,又正處于年富力強的時期,理應在用人市場獲得與其真實價值相匹配的競爭力。很多35歲的工作者,無論在心態(tài)上還是精力上都很有彈性和韌性,有能力適應新的工作崗位。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深,延遲退休已進入計劃實施階段。延遲退休意味著勞動者有更長的工作年限,相應地,對勞動者職業(yè)階段的理解也要做相應的調整。如果一到35歲就把人才在職業(yè)軌道上“鎖死”,員工只能在一個用人單位待著,不敢輕易跳槽,一方面不利于激活人才價值,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員工在現(xiàn)有崗位上做出更大的業(yè)績。當“混資歷”成為一種既定事實,對更年輕的員工而言也有弊無利。
當然,公務員招錄考試的制度設計一要講科學,二要追求公平公正。放開年齡限制,不意味著放松對公平的要求。要防止一些人在年輕時享受了高薪,臨近中老年時想方設法進入公務員隊伍,追求公務員職業(yè)相對完善的福利保障,卻不打算在公職崗位上輸出價值。不管是對待哪個年齡層次的公務員,考核考評都要遵循同樣的標準,不宜因為對方年齡大而網(wǎng)開一面,降低尺度。
歸根結底,讓選人用人以實際能力為指向,才能實現(xiàn)合理的人才資源配置。對公務員隊伍如此,對企事業(yè)單位也是一樣。
◎ 來源|光明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