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交驚蟄節(jié)氣。驚蟄,春雷響,萬物生。從本期開始,“小說坊”增加“精短佳構(gòu)”板塊。這也算是一個生長事件吧?!熬碳褬?gòu)”,不僅是一個小小的板塊,也是我們的一種辦刊態(tài)度,力倡短文的態(tài)度。
不知何時,“長文”在純文學期刊中漸成風氣,抑或叫做風尚。長,成了一些人心目中品質(zhì)、高度的某種象征,作家創(chuàng)作力的標志。自然,長確有長的好處。比如散文,體量的“解放性”增長,為這一文體開拓了巨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在題材承載、深度和探索性上,提供了無限抵達的可能。比如短篇小說,體量上向中篇小說的不斷靠近,為寫作者在各種范式的嘗試方面創(chuàng)造了便捷,讓短篇的沃野更加搖曳生姿。但是,長的一味受寵,也正帶來寫作的慵懶和臃腫,非常值得警醒。對“長”的誤讀導致文本樣貌肥膩,面目可憎,廢話充斥而不自覺。長此以往,終會將一個上升期的寫作者帶入歧途。
長和短,是相對的。文章沒有絕對的長,也沒有絕對的短。長而精干、短而雄強,長而樸茂、短而精彩,敬畏文字,惜墨如金,這樣就好。
數(shù)字時代,尤倡短文。短,是作家的基本功訓練。螺螄殼里做道場,如來佛的手掌上翻起萬里筋斗云,也是一種難度和高度。
歡迎廣大作家朋友為本刊奉獻散文和短篇小說的精短佳作,2000字至3000字為宜。杰出作品,必有厚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