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對英語核心素養(yǎng)進行了明確的劃分,其中,文化意識屬于其中一個組成部分,具體指的就是對于中外這兩種文化的理解以及對于一些優(yōu)秀文化所產生的認同感,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跨文化認知以及行為取向。也就是說,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多方面入手,通過現(xiàn)狀的了解、價值的明確以及策略的應用來為學生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文化意識;培養(yǎng)策略
【作者簡介】黃鴛鴦,晉江市東石中學。
文化意識作為一種價值取向,是幫助學生深度理解和掌握文化的關鍵,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從這里可以看出文化意識是否可以快速形成,對于學生是否可以得到快速的英語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而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本質上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也具有一定的長期性。對此,初中英語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快速形成文化意識,就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積極探索出更加合理的培養(yǎng)策略,讓學生可以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識。
一、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
1.未能真正落實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在我國目前的初中英語課堂上,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真正認識到文化意識對于學生英語成長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對于文化意識的理解不夠深入,未能完全掌握到文化意識的價值,同樣也沒有開展一定的培養(yǎng)策略,初中英語這門課程的教學價值也難以得到充分發(fā)揮,最終導致未能真正落實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2.未能充分挖掘英語教材的內容。通過深入研究初中英語教材,很多有關于文化意識的英語教學內容并不是直接的顯現(xiàn),而是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挖掘。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的教學壓力較大,導致他們很少會花出一定的時間針對英語教材中的文化意識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學生的文化意識也就難以得到較好的培養(yǎng)。
3.未能設計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部分初中英語教師由于自身的英語課堂教學經驗不足,導致了他們未能針對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精心的設計,也未能確定培養(yǎng)文化意識的英語課堂教學目標,英語的課堂教學就顯得雜亂無章,學生在來深入理解和掌握更多英語知識的同時,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同樣也難以得到落實。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價值
1.從吸收外來文化轉變成傳播中華文化。一直以來,我國對于英語語言以及相關文化的課堂教學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是卻忽視了中華文化在課堂上的滲透以及傳承。雖然說,吸收和內化外來的優(yōu)秀文化對于學生的英語成長具有較大的幫助作用,但是,對于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同樣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若是忽視了這一點,極容易導致學生難以形成較強的雙向能力和意識,甚至還會出現(xiàn)嚴重的母語文化危機。
伴隨著我國十九大的召開,文化傳播以及文化自信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再加上初中英語新課程的改革,教育者已經充分認識到了英語這門語言正是傳播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通過英語語言進行深入交流,其他國家才能了解到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也就決定了中國不再只是吸收外來優(yōu)秀文化,更是向其他國家傳播中華文化。將中華文化融入初中英語課堂上,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傳承中華文化。
2.中國英語課堂教學與世界文化溝通。眾所周知,現(xiàn)在多元化的世界正是由不同的文化群體所組成的。在這個多元化的群體之內,每一個小的文化群體始終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這些文化差異并不是以一種相互矛盾的狀態(tài)存在的,同樣,也不是無法跨越的。在當前全球一體化的推動下,更應該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前提下,以一種平等和尊重的態(tài)度來面對其他文化。每一個小的文化群體都具有自身獨特的點,這也是進行相互交流的需要。文化之間的溝通指的就是一個小的文化群體嘗試接觸和學習其他小的文化群體的優(yōu)秀品質,并且根據(jù)所學到的優(yōu)秀品質完善自身的文化,以此來不斷推動國家的進步與發(fā)展。
英語語言是整個世界進行交流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這時候,英語語言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來。通過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接觸和了解到更多的外來優(yōu)秀文化,學生的英語視野就會得到良好的開拓,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以及文化觀。初中英語這門課程屬于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重要途徑,本身就是文化之間進行溝通的一個渠道。因此,教師更應該在督促學生掌握到更多英語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溝通文化的強烈意識,最終促進學生可以形成一定的文化鑒別能力。這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課堂教學目標,更是學生終身成長的實際需要。
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
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發(fā)展,對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下,我們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呢?具體的策略如下:
1.理解漢英語言的文化差異。部分學生在接觸和學習外來的一些優(yōu)秀文化的時候,會產生出民族中心主義的錯誤理念,即認為中華文化是最合情合理的。而漢語與英語這兩者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也就決定了文化上必然會產生出相應的差異。無論是哪一種文化都有自身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任何一種文化都應該受到應有的尊重。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讓學生可以通過一種平等和包容的客觀態(tài)度來面對和評價外來優(yōu)秀文化。這也就要求教師需要正確向學生講解和傳授相關文化,以此來促進學生可以認可其他外來的優(yōu)秀文化。
比如,在學習“I a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Students, do you have any favorite athletes? Is it from our country or from other countries?”由此引發(fā)學生之間的討論。這時候,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國外和國內的優(yōu)秀運動員,使學生可以不因為國家而對其他國家運動員產生出輕視的態(tài)度,以此來引導學生摒棄民族中心主義的錯誤理念。其次,教師就可以繼續(xù)提問:“So, do you want to be an excellent athlete?”由此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2.挖掘英語教材的文化素材。通過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部分教師認為初中英語教材中所涵蓋的文化因素較少,導致了他們難以順利開展對于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但是,初中英語教材就是教師培養(yǎng)文化意識的重要教學資源,其中涵蓋很多其他國家的歷史、地理、風俗等等,都可以讓學生透過這些內容而了解到其他國家的文化氛圍。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深入挖掘英語教材上的文化素材,并且將這些文化因素融入英語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這些文化因素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主線,圍繞這條英語主線不斷拓展,不斷引導學生學習到更多有關于文化的英語內容。
比如,在學習“We're preparing for a food festival.”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針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本篇課文主要是四個主人公在討論一個組織,并且決定舉行一場美食節(jié)對這個組織進行幫助。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來分析和理解其他國家孩子的生活習慣:“Student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living habits of children in other countries?”由此,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這篇英語課文,讓學生了解到更多有關于其他國家的內容,學生的文化意識也就可以得到更好地培養(yǎng)。
3.優(yōu)化英語課堂的文化教學。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往往都是將英語知識的講解作為主要導向,教師往往更加重視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像英語單詞、英語語法等。在這樣的英語教學背景下,教師則更加注重英語單詞等相關內容的講解,學生的文化意識也就難以得到較好的培養(yǎng)。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該針對英語課堂的文化教學進行一定優(yōu)化。教師可以設計出有關于文化的英語學習活動,并且將該活動貫穿于學生的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最終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得到真正的落實。
比如,在學習“We will have a class fashion show.”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施向學生展示不同類型的服裝,并且向學生提出問題:“Students, what kind of clothes do you like? Do you know the clothing styl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由此優(yōu)化英語課堂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其次,教師可以再向學生普及我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服裝風格,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并且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
4.文化因素融入語言測評。英語測評是初中英語課堂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更好地測試學生文化意識的形成。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在英語語言測評中合理融入文化因素,將文化因素真正與英語語言的學習進行有效融合。由于學生普遍比較重視自身英語測評的結果,教師就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巧妙地將文化因素的考查融入英語語言測評中,進而引導學生重視文化意識的形成。
比如,在學習“We're going on a three-day visit to Mount Tai.”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測試學生對于本節(jié)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像動詞不定式的運用等等,其次,教師就可以考查學生對于泰山的了解:“Students, what do you know about Mount Tai?”進而,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分享國外的一些風景人情等等,讓學生更多了解和接觸國外的一些風景文化,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敏感度,而且,還可以通過英語語言測評這個形式讓學生真正理解到不同文化之間所存在的差異。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傳承中華文化,而且,還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因此,教師更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機械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將英語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授予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并且,探索出多種英語教學策略,讓學生深刻感受中西方文化,最終,促進學生形成更加健全的個人文化品格。
參考文獻:
[1]張碧.文化意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融合[J].情感讀本,2018 (36):73.
[2]李賢強.文化意識培養(yǎng)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8(12):9.
[3]徐杰.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的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J].新智慧,2018(34):131.
[4]康曉燕.捕捉課堂細節(jié),培養(yǎng)英語文化意識[J].知識文庫,2018 (23):215.
34585003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