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令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方向是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隨著課程改革向縱深的不斷推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成為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與關鍵,也成為高考試題的命制的導向。在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探究高考政治主觀題在材料載體、命題立意、問題設計、答案組織等方面的特點,并針對這些特點采取相應的對策,對提高政治學科的精準備考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考主觀題;滲透及啟示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彼枷胝螌W科核心素養(yǎng)在近幾年高考全國卷政治試題中已日益彰顯,其中主觀題尤為明顯。而另一方面,面對高考政治備考中最難、最薄弱的內容——主觀題,廣大的師生還在延續(xù)過去的思維與模式,顯得迷惘與不適。因此,領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高考政治主觀題中的滲透,探討在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如何進行高考主觀題備考,具有迫切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從命題的載體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
以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政治試卷主觀題為例,選取了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村民自治振興鄉(xiāng)村、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等聚焦時代主題的真實典型素材,彰顯立德樹人時代性,引導學生培育政治認同素養(yǎng),也有利于考生學科素養(yǎng)測試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備考啟示:融入社會生活,熟悉重大時政。高考引導考生關注社會、關注人與自然、關注國家經濟的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時事素材是政治試題設置新情景的原材料,近年來相關的時政語言描述,甚至直接出現(xiàn)在題肢或答案中。要引導學生從多渠道了解一些重大的時事話題,二輪復習還應該有時政專題。
二、從命題的立意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
高考政治主觀題的命制圍繞“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突出對學科必備知識、學科知識整合、學科關鍵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查。
如,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政治試卷第38題以居民消費為話題設置試題情境,以最終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居民恩格爾系數(shù)變化、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材料,要求考生解讀圖表的經濟信息,說明消費變化對我國生產將產生的重要影響。試題不但考查解讀文字信息的能力,而且考查解讀圖表信息的能力、圖文轉化能力。通過強化信息整理能力考查,引導學生學會捕捉新信息,感受新變化,不斷更新知識。
如,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政治試卷第40題以國家衛(wèi)健委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為背景材料,要求學生運用認識論原理分析診療方案的變化反映出對新冠肺炎認識的發(fā)展和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弘揚中醫(yī)藥文化對于堅定文化自信的作用。學生需準確歸納出診療方案的具體變化并抽象升華為認識論的具體觀點,準確歸納出中醫(yī)藥自身的文化價值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所起的作用并抽象升華為文化作用的具體觀點,在此基礎上按“理論闡述+材料分析”思路展開演繹闡釋。通過強化歸納與演繹能力考查,引導學生清晰思維的過程,掌握闡釋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備考啟示:以體系為引領,聚焦核心素養(yǎng)。體會高考評價體系,理解學科核心素養(yǎng),感悟高考精神。
三、從問題的設計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
高考政治主觀題的設問精巧多樣,角度靈活多變,考查多種能力;切口小,要求具體,指向明確;設問連環(huán),相關又不相同,往往呈現(xiàn)遞進關系。如,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政治試卷第40題設計了3個問題,第1問要求用認識論原理分析“從診療方案的變化中反映出對新冠肺炎認識的發(fā)展”,考生需要準確把握設問的要求并精準調用學科知識解讀材料信息才能回答好;第2問要求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弘揚中醫(yī)藥文化對于堅定文化自信的作用”,要緊扣中醫(yī)藥文化對文化自信的意義作答,不能偏離方向;第3問就如何發(fā)揮中醫(y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作用提兩條建議,也需緊緊圍繞中醫(yī)藥發(fā)展的方向作答。3個問題設計角度不同,考查知識和能力不同,卻又緊緊圍繞同一個主題。
四、從答案的組織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
政治主觀題的答案呈現(xiàn)如下主要特點:答案生成的自然、邏輯推理的嚴密、聯(lián)系實際的緊密、答案來源的多元。
(一)以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政治試卷第39題答案為例
【答案】機制:黨的領導、民主管理和依法辦事有機結合;黨支部領導統(tǒng)籌,村民議事會協(xié)商方案,村民代表大會民主決策,村民委員會組織實施。意義:堅持村黨支部的領導,有效匯集村民的意見建議,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提高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效能,提升村民自治能力。
對比答案要點和材料信息點,從中可看出,每一答案要點都以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為依據(jù),再以學科知識加以升華而成,生成自然,邏輯清晰。
答案要點有的來自材料與教材相結合,有的來自材料與常識相結合,有的來自材料與現(xiàn)實相結合,緊密聯(lián)系實際,視野開闊,來源多元。
(二)答題啟示
1.認真研讀設問,找出設問的“四要素”:知識規(guī)定、材料規(guī)定、角度規(guī)定、內容規(guī)定,明確問題指向,尤其要理清設問自身的邏輯。
2.帶著問題指向仔細閱讀材料,不要用知識模板去套材料,而要忠實于材料,直接從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
3.把材料有效信息轉化成課本知識答案,并放到每個要點的前面,材料信息分析緊隨其后。
4.如果材料有效信息無法有效轉化成教材答案,則考慮是否可與時政觀點、生活常識相匹配。
5.根據(jù)知識本身的邏輯補充其它要點答案,與其它答案并列。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