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軍
摘要:近些年來,我們的課堂教學普遍存在著低效、缺少活力的情況,這些情況的存在導致了一大批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本文從課堂實踐出發(fā),依據(jù)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從教學過程中的四個“點”角度闡述打造有效課堂的方法和措施,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享受成功、體驗愉悅的精神樂園。
關鍵詞:化學教學;課堂;有效性
有效教學是新課改對教師課堂教學提出的一般要求,也是廣大教師所追求的基本目標。所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規(guī)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
一、創(chuàng)設一個閃耀的“出發(fā)點”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有啟迪性的情境引入,是化學課堂好的開始。一個閃耀的教學“出發(fā)點”會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精神振奮?;瘜W是一門有著獨特魅力的基礎自然科學,與其它學科相比它有著獨特的魅力,其魅力不僅在于它與人們的日常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它也是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能源科學等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
1、鮮活的實驗
實驗是化學課堂中學生學習興趣的觸發(fā)點,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瘜W實驗的突出優(yōu)勢在于它以其直觀的形象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信息,五彩繽紛的感官信息迎合了絕大多數(shù)中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內心特點,易讓學生獲得對現(xiàn)實的真實感受,進而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誘發(fā)學生的“內驅力”和求知欲。
2、豐富的圖文資料
教學情境的引入也可以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來呈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一些與學習主題相關的信息,如特殊的自然景觀、重要的化學史實、化學實踐應用中取得的重大成就等以圖文資料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認知中激發(fā)起探究的動機,積極主動地參與對問題進行探索。圖文資料有利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生動的、活潑的、直觀的、有趣的場景,它能讓靜止的課本內容鮮活化,能激起學生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形成有意注意。
3、激烈的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在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問題情境,利用學生對某些問題的不同看法所引起的矛盾沖突,組織、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如:在鑒別氫氧化鈉溶液是部分變質還是全部變質的問題上,有部分學生認為可以采用加入稀鹽酸的方法進行鑒別,有部分同學則認為不可以,由此展開了一場激勵的討論,圍繞這個問題,學生從理論的分析再到設計實驗進行驗證,通過討論、實驗,加深了對“堿變質”問題的理解與掌握。
4、直觀的多媒體手段
多媒體技術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增大課堂的信息量,也能增加信息的可信度,同時還能提供豐富多彩的視聽影像,提高信息的直觀性。借助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的問題,能夠使內容變得更加具體、鮮活,可以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還能減輕學生的思維負擔,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
二、選擇一個適度的“起跳點"
什么樣的知識最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心理學研究表明,往往遠低于或高于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的問題,不但不會促進學生對于問題的積極思考,反而會使學生變得要么自大,要么自卑。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依據(jù)學情即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結構為基點來設計問題,也就是要設置好高度適宜的“起跳點”,能讓學生體驗到“跳一跳,夠得著”的“起跳點”,避免學生產(chǎn)生因問題太簡單而不屑一顧或因問題太難而喪失信心的問題。
三、夯實每一節(jié)課的“著力點”
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應該是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夯實“著力點”的方法因教學內容、教學實際而定,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但總的教學思路應該做到突出重點和分解難點。
1、突出重點
教學重點知識,內容包括學科核心知識,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學科核心技能,如實驗技能、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等;學科思想觀,如微粒觀、變化觀、守恒觀……。突出重點應做到,第一、設計教學要緊扣教學重點,可通過問題、實驗、討論、閱讀、分析講解、科學探究等加強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第二、把準教學時間,將最佳教學時間用于重點內容的教學,把握好課堂節(jié)奏;第三、通過練習、反饋、小結和復習,加強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第四、重點內容在板書時要詳細、突出。
2、分解難點
根據(jù)教學原理和學生心理狀態(tài)突破教學難點,其方法一般多采用分散難點和化解難點。如將理論知識具體化、層次化,由淺入深;對抽象問題形象化,使之更加貼近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水平;對于多種因素交織形成的難點,可以將其分散,各個擊破;對于知識跨度大的,可利用關聯(lián)知識作鋪墊;對易混淆的知識,可進行橫向比較,找出知識點之間的共性與個性、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四、拋出一個深層次的“生長點”
有效的課堂應該是讓學生回味無窮的課堂,短短的40分鐘應該不足以滿足學生的胃口,課后教師可以拋下一些難度稍高或者綜合性較強的開放性課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站得高,才看得遠,才能對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教學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靈活、合理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努力創(chuàng)設激情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樂學、好學、會學。
參考文獻:
[1]陸清麗.談談中職德育課有效教學的定位[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153.
[2]陽麗涓.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1-74.
[3]朱志江.課堂教學難點突破策略例談[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z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