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魯迅與江南文化

      2021-03-01 01:43:17王錫榮
      當代文壇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才子魯迅

      王錫榮

      摘要:魯迅在其言談中,對江南文化及“江南才子”的討厭和鄙薄溢于言表,尤其是對江蘇蘇州、無錫一帶人士更是時常語帶譏刺,刻意貶低。但梳理歷史上的“才子”和“江南才子”概念,江南文化及“江南才子”也并非一無是處,而魯迅本人也正是一個出身江南而才華橫溢的“才子”。但進一步查究就會知道魯迅所鄙薄的實際上是江南文化中的糟粕。而魯迅對待江南文化及江南才子的態(tài)度實際上體現(xiàn)了魯迅的某種困境,即自身處于這種不自覺習(xí)慣與濡染的文化氛圍中,又痛感其弱點必須得到改造和矯正,故加意予以鞭笞,以警醒世人,希望吸收北方民族的剛健質(zhì)樸民風來改造南方過于柔弱、矯飾的弊病,以砥礪磨煉出更加完善的人性。

      關(guān)鍵詞:魯迅;江南文化;才子

      魯迅出身于江南官宦人家,從小濡染江南文化,他本人才氣橫溢,也不妨稱之為“江南才子”。但他對江南文化及江南才子的評說卻是負面觀感居多,甚至措辭嚴厲,全盤否定。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xiàn)象:作為一代文化宗師,魯迅在這個問題上為什么會表現(xiàn)出與其總體言文風格與處事態(tài)度如此巨大的反差?本文擬對此略加考察。

      一? 魯迅討厭江南才子溢于言表

      魯迅曾在多個場合、多篇文章中表示對“江南才子”的“不感冒”,從前期在北京到晚年在上海,基本上一直沒改變。魯迅似乎對江南才子有一些成見。比如他說:“我最討厭江南才子,扭扭捏捏,沒有人氣,不像人樣,現(xiàn)在雖然大抵改穿洋服了,內(nèi)容也并不兩樣?!雹龠@是最直白、最坦率,甚至也可以說最極端的說法。還有下面這樣更極端的話:“我不愛江南。秀氣是秀氣的,但小氣。聽到蘇州話,就令人肉麻。此種言語,將來必須下令禁止。”②

      與此相聯(lián)系的是對“吳人”尤其是蘇州、無錫人似乎更多偏執(zhí)之語?!遏斞溉沼洝吩缒暝洝跋挛绺爸袊ㄋ捉逃芯繒砟松?。此會即在教育部假地設(shè)之,雖稱中國,實乃吳人所為,那有好事!”③因為這個通俗教育研究會發(fā)起人黃炎培是江蘇川沙人,實際負責人伍博純是江蘇武進人,雖然是秘不示人的日記,但無可否認,魯迅在這里宣泄了這樣一種今天看來顯然是偏頗的甚至極端的情緒。后來與魯迅論戰(zhàn)的梁實秋、被魯迅痛斥為“寡婦主義”的北京女師大校長楊蔭榆都是無錫人,魯迅指斥的“靈學(xué)派”俞復(fù)也是無錫人,被魯迅譏為“趁火打劫,攫取女大校長飯碗”的胡敦復(fù)也是無錫人。把魯迅歸為“右傾”被魯迅諷刺為“很有趣”的錢基博也是無錫人。吳稚暉雖然是江蘇武進人,但是因為“滿口無錫話”,而且言談讓人覺得輕薄淺陋,所以也是常常被諷刺的。甚至弟子魏建功與一無錫人同住,他都會覺得“這是不好的”,擔心他可能會“上當”。④參觀無錫金石書畫展覽,他又覺得“大抵贗品”。⑤在筆者印象中,魯迅對吳人施惠的好像只有一個費慎祥。⑥魯迅對蘇州無錫人的成見確實已經(jīng)到了偏執(zhí)的程度。魯迅表達類似觀點,早在“五四”時期就開始了。早在隨感錄《六十四 有無相通》里,魯迅就說:

      南北的官僚雖然打仗,南北的人民卻很要好,一心一意的在那里“有無相通”。

      北方人可憐南方人太文弱,便教給他們許多拳腳:什么“八卦拳”“太極拳”,什么“洪家”“俠家”,什么“陰截腿”“抱樁腿”“譚腿”“戳腳”,什么“新武術(shù)”“舊武術(shù)”,什么“實為盡美盡善之體育”,“強國保種盡在于斯”。

      南方人也可憐北方人太簡單了,便送上許多文章:什么“……夢”“……魂”“……痕”“……影”“……淚”,什么“外史”“趣史”“穢史”“秘史”,什么“黑幕”“現(xiàn)形”,什么“淌牌”“吊膀”“拆白”,什么“噫嘻卿卿我我”“嗚呼燕燕鶯鶯”“吁嗟風風雨雨”,“耐阿是勒浪勿要面孔哉!”

      直隸山東的俠客們,勇士們呵!諸公有這許多筋力,大可以做一點神圣的勞作;江蘇浙江湖南的才子們,名士們呵!諸公有這許多文才,大可以譯幾葉有用的新書。我們改良點自己,保全些別人;想些互助的方法,收了互害的局面罷!⑦

      從這些諷刺的語言里,可以看到魯迅對江南才子忸怩作態(tài)的厭惡。當然,也能看到他對北方人迷戀拳術(shù)之類的偏頗,但并沒有厭惡之詞。

      在《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五篇《清之以小說見才學(xué)者》里,魯迅評說道:“雍乾以來,江南人士惕于文字之禍,因避史事不道,折而考證經(jīng)子以至小學(xué),若藝術(shù)之微,亦所不廢;惟語必征實,忌為空談,博識之風,于是亦盛。”⑧這里對于江南的學(xué)術(shù)文化,還是充分肯定的,“語必征實,忌為空談”,并無否定之意。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上海文藝之一瞥》,這是公開談?wù)摻喜抛拥难哉摚M管當時“左聯(lián)”已經(jīng)成立,但他毫不客氣地點名批評創(chuàng)造社。創(chuàng)造社雖然已經(jīng)解散,但其中主要人物都在“左聯(lián)”中,且是骨干甚至是領(lǐng)導(dǎo),魯迅也不怕得罪人,照樣說他的。

      1932年,魯迅在給日本青年學(xué)者增田涉的通信中談到清末的諷刺小說《何典》一書,說該書“作為滑稽書,近來頗有名,其實是‘江南名士式的滑稽,甚為淺薄?!雹徇@部小說是完全用吳語(基本上是蘇州話)寫成的,充滿了插科打諢式的油滑語調(diào),魯迅在研究小說時也曾予以關(guān)注,但是對其中的低俗文風是很不滿的。

      再后來,與蕭軍蕭紅的通信中談?wù)摻喜抛樱又卑?,更加尖銳。1934年12月,蕭軍蕭紅到上海不久,魯迅就忍不住跟他們發(fā)泄了對上海文學(xué)家的不滿:“所謂上海的文學(xué)家們,也很有些可怕的,他們會因一點小利,要別人的性命。但自然是無聊的,并不可怕的居多,但卻討厭得很,恰如虱子跳蚤一樣,常常會暗中咬你幾個疙瘩,雖然不算大事,你總得搔一下了。這種人物,還是不和他們認識好?!焙竺婢褪恰拔易钣憛捊喜抛?,扭扭捏捏,沒有人氣,不像人樣”那段話。接著還說:“其實上海本地人倒并不壞的,只是各處壞種,多跑到上海來作惡,所以上海便成為下流之地了?!雹怍斞笇蓚€初來乍到的外地年輕人這樣說,幾乎可說是犯了“交淺言深”的忌。原因是魯迅當時與“左聯(lián)”后期領(lǐng)導(dǎo)人的矛盾已經(jīng)不可調(diào)和。在這種情況下,剛到上海的蕭軍蕭紅還打算加入左聯(lián)。魯迅急了,才不顧交友的忌諱,說出這番話。這也說明魯迅對他看不慣的“上海文學(xué)家”的厭惡之心。

      二? 什么是“江南才子”?

      什么是江南才子?他們有哪些特質(zhì)呢?歷來對“江南才子”有不少評說,但概念卻十分不確定。最早使用“才子”提法的《左傳》對才子的描述是“齊、圣、廣、淵,明、允、篤、誠”11,這完全是肯定、稱贊的,其中更多是對人品的稱揚。唐代朱慶馀《送竇秀才》詩:“江南才子日紛紛,少有篇章得似君?!?2這說明“江南才子”在唐代已經(jīng)形成專用名詞,且更側(cè)重詩文創(chuàng)作的才能。而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傳》所選“才子”,只以詩名才學(xué)為標準,不以人品官階為界限,很多朝廷重臣雖然也有詩文傳世,卻沒被選入。明代最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代表人物唐伯虎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稱,后來遂被民間塑造成沾花惹草、尋花問柳的放浪之士,雖非歷史真實,卻不為無因。從祝枝山、文征明、唐伯虎、徐禎卿“江南四大才子”到徐文長、解縉、楊慎等“明代三才子”,其文名已不限于詩文創(chuàng)作,而更多書畫才藝,并日益減少了官宦背景。到清末,“才子”似乎只剩與“佳人”配對了。魯迅稱明末到清代創(chuàng)作特點之一是“才子佳人小說”。到“五四”以后以至1930年代,“才子”一詞似乎已經(jīng)貶義大于褒義了。喜歡寫才子佳人故事的人們,也被稱為明顯帶有貶義的“鴛鴦蝴蝶派”。

      由此可見,“才子”的稱呼有個歷史演變的過程,而其社會地位和社會評價每況愈下。而“江南才子”更是幾乎成為“才子”中形象最丑陋群體的代表,甚至連累到“才子”一詞,在很多場合,凡“才子”也都帶上了“江南才子”的嫌疑。但如果不抱偏見,對“江南才子”,也可以概括出幾個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的特點:一是有橫斜溢出的才華,有文藝才能,可以稱之為“才氣”,這是才子首先必須具備的特質(zhì)。如果不具備這一點,是不能被列入這一群體的。二是聰明睿智,反應(yīng)敏銳,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表現(xiàn),可稱之為才智;才子一定是顯得聰明伶俐,在言則伶牙俐齒,在文則文氣酣暢,引人注目。三是感覺敏銳,靈敏善變,不拘成法,輕蔑傳統(tǒng),善于接受新事物,勉強可以稱為“才思”;才子一定是應(yīng)時而動,不落俗套。四是多愁善感,情緒外露,可以稱為“才情”;他們感情真摯,態(tài)度坦誠,喜歡表現(xiàn)、抒發(fā)自己的感情,不屑于遮遮掩掩,也不怕人譏笑。

      當然,這可能不完全是魯迅心目中的江南才子概念。魯迅所說的江南才子,更加側(cè)重于其消極面。魯迅究竟討厭江南才子的什么呢?如果從魯迅的角度去看,可能有如下這些毛?。阂皇歉窬中。抗舛虦\,心胸狹窄,顧影自憐,往往“咀嚼著身邊的小小的悲歡,而且就看這小悲歡為全世界”13;二是多愁善感,缺乏陽剛之氣,“原是多愁多病,要聞雞生氣,見月傷心的”14,傾向于女性化的陰柔美,缺乏男子漢陽剛之氣;三是低俗輕薄,輕佻淺薄,往往輕視傳統(tǒng),不屑于含蓄內(nèi)斂的傳統(tǒng)方式,不避嘲諷,不忌輕薄、浮華、艷俗,為傳統(tǒng)觀念所不容;四是溫文爾雅,但又矯揉造作,嘩眾取寵,虛飾作態(tài)比較多,讓北方人看不慣。

      江南才子的消極面,也是不言而喻的。魯迅一再表示對江南才子的鄙薄,毋庸諱言,他用的語言比較尖刻:“扭扭捏捏,沒有人氣,不像人樣”,甚至主張將來要下令禁止蘇州話,這些說法肯定是偏激了。拿來說其中極少數(shù)人,當然并無不可;但顯然,“下令禁止”之類,也明顯是開玩笑。但仍然不可否認,魯迅對“江南才子”確實有一種掩飾不住的討厭情緒,他鄙薄江南才子,也與此有關(guān)。

      三? 魯迅的江南情結(jié)

      可是,魯迅討厭江南才子,但真的討厭江南文化嗎?顯然不是。從魯迅筆下的江南來看,他并不討厭江南文化,相反有很多認同與眷戀的表現(xiàn)。

      首先魯迅從來沒有表現(xiàn)出對江南文化的全面否定,甚至也沒有否定江南文化的傾向。他筆下的江南,就風土人情來說,是美好的,也是他認同的。例如《好的故事》《雪》等,簡直就是直接描寫、贊嘆江南的美,而且明顯有一種壓抑不住的向往、留戀的情緒。他描寫江南的雪:

      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磐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胡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15

      這讓人產(chǎn)生強烈的向往。有一次他在從南京到上海的夜班火車上,喝了兩杯好茶,就一路看江南夜景,幾乎一夜沒睡覺。16除了茶的作用,與觀看江南夜景的感受也有關(guān)。還有在小說中寫的魯鎮(zhèn)、平橋村等等有著紹興影子的江南風土人情,也是令人向往的。上海雖然有討厭的一面,但也有讓人留戀的一面。實際上,他在上海越住得久,越離不開上海,除了工作生活所需,當然也離不開風土人情,他對上??烧f又嫌又愛。

      在文化認同上,他顯然是盡力避免地域歧視的。比如他指出元代將人分為四等,南方人被列為最末的第四等。實際上他的意思是南方人被歧視性貶抑了。他又指出北京女師大風潮中有人冷嘲熱諷說風潮與“某籍某系”有關(guān),在深層意識中也包含著一種對地域歧視的不滿。魯迅對于南方人和北方人,還有一段更加客觀的評價:

      由我看來,大約北人爽直,而失之粗,南人文雅,而失之偽。粗自然比偽好。但習(xí)慣成自然,南邊人總以像自己家鄉(xiāng)那樣的曲曲折折為合乎道理。你還沒有見過所謂大家子弟,那真是要討厭死人的。17

      “粗比偽好”,集中表達了魯迅對于南北不同民風的評價。但其實,魯迅自己出生于江南,他也才氣橫溢,身上也有很多江南才子的特質(zhì),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也正是一個江南才子。雖然魯迅身上也具有更加嚴謹、深沉、精細的乾嘉學(xué)派風格,也因遭遇了很多人生挫折而顯得老練、沉靜,甚至世故,但同時作為出身于江南書香門第的魯迅,有橫溢的才華,有靈敏的感覺。他的文字功力、文學(xué)造詣、創(chuàng)作才能和藝術(shù)修養(yǎng),都足以體現(xiàn)其才氣。魯迅的睿智,更是人所共認。他對問題的觀察細致,反應(yīng)敏銳,善于發(fā)現(xiàn),幽默機智,都是江南才子的特質(zhì)。魯迅還有一個特點,善于吸收新知識、接受新鮮事物。他還因此被周作人譏為趕時髦,其實正反映了魯迅善于學(xué)習(xí)新事物的特點。另一方面,魯迅感情豐富,性格敏感,情緒外露,這也是符合江南才子特質(zhì)的性格。按照上述幾個方面來看,魯迅也是符合江南才子的特質(zhì)的。而魯迅提到的“雍乾以來”江南學(xué)者的精細嚴謹,長于考據(jù)博識,也正是魯迅所擁有的學(xué)風特點。

      當然,應(yīng)該說魯迅是一個異化了的江南才子,他出身官宦之家,家境氛圍深沉厚重,本身性格沉穩(wěn),又自小遭受磨難,早早離開家鄉(xiāng),走南闖北,又在北方居住十多年,與很多更加嚴謹、精深的“京派”交游,又處于教育文化界的高端階層,因此能看到江南才子低俗丑陋的一面,從而擺脫江南才子的做派,跳出地域看地域。

      但是,無論如何,魯迅還是在對于江南才子、江蘇人的觀念上,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過度指責和菲薄。雖說有些是早年的一時憤激之詞,后來也逐漸淡化了。而對“江南才子”的鄙薄,則到了晚年仍沒有減弱。最突出的是對創(chuàng)造社的非議。而他所鄙薄的創(chuàng)造社“才子”,恰恰多半不是傳統(tǒng)概念中的“江南”人,18最多只是廣義的“江南”人,例如成仿吾是湖南人;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是江南人,例如郭沫若。而創(chuàng)造社的另一個代表性人物郁達夫,則是標準的典型的江南才子,魯迅對他卻并沒有一字指責。這一方面可能有出于個人好惡和友情的關(guān)系。當然個人好惡其實是無可厚非的,由個人好惡導(dǎo)致的偏見,其實每個人都會有,魯迅畢竟是人不是神。另一方面,魯迅的個人好惡其實已經(jīng)讓位于他對一些更加重要問題的判斷了:核心問題之一就是論爭方式。對于創(chuàng)造社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不良風氣,就是所謂“創(chuàng)造氣”,以及由此帶來的在革命文學(xué)論爭中,關(guān)于文化發(fā)展方向的引導(dǎo),關(guān)于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xué)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問題上的分歧。在這方面,郁達夫恰恰是與創(chuàng)造社風格最不同的,最沒有“創(chuàng)造氣”的人。

      四? 魯迅對江南文化的態(tài)度解讀

      魯迅對江南文化明確表示了“不喜歡”甚至“討厭”的態(tài)度,而且很嚴厲。但是,我們又看到他對江南文化有根深蒂固、自然而然、與生俱來的認同與留戀,他自己的性格和風格也有明顯的江南文化特征,個人性格、氣質(zhì)也充滿江南才情,可以說江南文化是滲透在魯迅的骨髓里的。這種矛盾的現(xiàn)象應(yīng)該怎樣看呢?

      可以認為,魯迅討厭江南文化中的一些消極因素,例如輕薄無聊、忸怩作態(tài)、矯揉造作、嘩眾取寵、虛偽矯飾等,是出于真實的看法,也有其站得住的理由。但同時,魯迅并不反對和排斥江南文化中的積極面,因為他自己就來自江南,對江南文化有著與生俱來的認同感。這也是真實的魯迅。魯迅之批評甚至否定江南文化,是出于一種自我解剖、自我審視和自我批判的思維傾向。我們聯(lián)想一下魯迅說的:“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發(fā)表一點,酷愛溫暖的人物已經(jīng)覺得冷酷了,如果全露出我的血肉來,末路正不知要到怎樣。”19這就是超越了解剖自己個人并“發(fā)表一點”的程度和范圍,實際上,這里的邏輯,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軌跡。

      再如,魯迅對上海的觀感,就是喜厭參半的。他多次說過上海的種種不堪忍受。例如說“上海的煩擾險惡”,20說“上海是:最有權(quán)勢的是一群外國人,接近他們的是一圈中國的商人和所謂讀書的人,圈子外面是許多中國的苦人,就是下等奴才?!?1這是江南文化受到外來文化侵蝕的結(jié)果。又議論上海的少女、上海的兒童、上海的娘姨、“三道頭”等等,有種種的不滿,但又說:“上海雖煩擾,但也別有生氣”,22終究還是離不開上海。

      晚年,東北漢子蕭軍跟魯迅表示,自己身上的“野氣”要改改,魯迅回答說:“這‘野氣要不要故意改它呢?我看不要故意改。但如上海住得久了,受環(huán)境的影響,是略略會有些變化的,除非不和社會接觸?!?3這里就明明是在說上海的好了。又寫《名字》一文,談到宋人俞成說江南人起名字,其小名都是好字,足見其自高之心,魯迅就不滿道:“看這意思,似乎人們不自稱豬狗,俞先生便很不高興似的?!?4這也明明是替江浙文化辯護了。因此,盡管在主觀上魯迅常常要說江南的“壞話”,常常要貶低江南文化,甚至主觀上欣賞北方人的豪爽氣概,欣賞漢唐氣魄,欣賞粗糙的靈魂,但其實正是因為江南文化早已深深植入了自己的血液中,看到而想要擺脫其丑陋之處。他寧愿“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摩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也未必不及跟著中國的文士們?nèi)ヅ闵勘葋喅渣S油面包之有趣?!?5但實際上,魯迅真正做到了“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了嗎?其實他也有很多顧忌。事實上環(huán)境也不允許他這樣,尤其是晚年,在“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26的中國,政治壓迫隨時會來。這些“即使”的設(shè)想,其實也只是一種愿望,一種期待,其實正說明事實上并不處在這樣的情境中,因而心理上非常期待這種情境,那么他處在怎樣的情境中,不是可以照見了嗎?

      毋庸置疑,在這里,魯迅處于一種矛盾的境地,即身處江南文化的氛圍中,深受其濡染,在不自覺中認同著、習(xí)慣著以至游刃有余地享用著熟識的江南文化。但他又時時看到其中浮華、矯飾、淺薄、虛偽,以及不切實際、不夠剛強、不求抗爭等弊病,渴望擺脫其束縛與困擾,因此常常自審、解剖甚至刻意鄙薄江南文化中的弊病,實際上是希望吸收北方民族以至國外異質(zhì)文化的剛健質(zhì)樸性格,來改造、矯正這過于柔弱、輕薄的江南文化和江南文人,砥礪磨煉而求得更完善的人性。正如魯迅因熟識本階級而抨擊本階級,熟識中國人而大聲疾呼改造國民性,他因過于熟識江南文化而為江南文化挑刺,也正是出于這樣一種思維邏輯:對自身不妨更加嚴苛一些,因為我們決不會因揭露自己的瘡疤而失去對自身機體健康強壯的自信,這其實也正是江南文化的一種美德。

      注釋:

      ①⑩魯迅:《致蕭軍、蕭紅(341226)》,《魯迅全集》(第十三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315-316頁。

      ②魯迅:《致蕭軍(350901)》,《魯迅全集》(第十三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532頁。

      ③魯迅:《魯迅日記》1912年7月30日,《魯迅全集》(第十五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頁。

      ④魯迅:《致許廣平(260930)》,《魯迅全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560頁。

      ⑤魯迅:《魯迅日記》1932年7月14日,《魯迅全集》(第十六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318頁。

      ⑥費慎祥(1913—約1951),江蘇無錫人,1932年時為上海北新書局職員,后脫離該局,在魯迅幫助下自辦野草書屋,后又改辦聯(lián)華書局,出版過魯迅的一些書籍。參見《魯迅大辭典》編委會編《魯迅大辭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9年版,第836頁“費慎祥”條。

      ⑦魯迅:《熱風·六十四 有無相通》,《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382頁。

      ⑧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說見才學(xué)者》,《魯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頁。

      ⑨魯迅:《致增田涉(320522)》,《魯迅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頁。

      11郭丹、程小青、李彬源譯注:《左傳》(上冊),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715頁。

      12《全唐詩》(下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306頁。

      13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xué)大系〉小說二集序》,《魯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頁。

      14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魯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298頁。

      15魯迅:《野草·雪》,《魯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頁。

      16魯迅:《華蓋集續(xù)編·上海通信》,《魯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381-382頁。

      1723魯迅:《致蕭軍、蕭紅(350313)》,《魯迅全集》(第十三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407-408頁,第408頁。

      18“江南”的概念自古以來有很大的差別,秦漢時期的江南主要指湖南湖北和江西的部分地區(qū),唐宋后逐漸向東部轉(zhuǎn)移,但近代以來已特指江浙滬了。參見《辭?!罚ㄖ袃裕虾^o書出版社2000年版,第2485頁。

      19魯迅:《墳·寫在〈墳〉后面》,《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300頁。

      20魯迅:《兩地書·一二一》,《魯迅全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300頁。

      21魯迅:《集外集拾遺·老調(diào)子已經(jīng)唱完》,《魯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325頁。

      22魯迅:《兩地書·一二二》,《魯迅全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302頁。

      24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名字》,《魯迅全集》(第八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頁。

      25魯迅:《華蓋集·題記》,《魯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4頁。

      26魯迅:《南腔北調(diào)集·為了忘卻的記念》,《魯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501頁。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

      責任編輯:蔣林欣

      猜你喜歡
      才子魯迅
      Images2Poem in different contexts with Dual‐CharRNN
      魯迅,好可愛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才子的朋友圈更有料
      魯迅《自嘲》句
      才子的朋友圈更有料
      百家講壇(2017年4期)2017-05-22 17:47:26
      魯迅看書
      才子袁枚
      魯迅的真誠
      她曾經(jīng)來到魯迅身邊
      海峽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6
      宋代西蜀才子蘇舜元傳
      海林市| 莒南县| 洪泽县| 阆中市| 长岛县| 安陆市| 秦安县| 晋宁县| 临夏县| 亳州市| 沙坪坝区| 普格县| 靖安县| 澎湖县| 宁强县| 平塘县| 博罗县| 昌邑市| 吉隆县| 临澧县| 凤台县| 金川县| 虎林市| 昭苏县| 辛集市| 宣化县| 天水市| 武清区| 彝良县| 新兴县| 晋江市| 久治县| 阿拉善左旗| 泰顺县| 乌审旗| 凉城县| 曲阜市| 游戏| 金寨县| 喀喇| 米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