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晴
摘 要:本文重點闡述融資租賃在光伏發(fā)電項目中的實際應用,并且探討融資租賃公司在開展該類業(yè)務中所存在的主要風險及應對措施,希望能夠為融資租賃公司進行風險管控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融資租賃;光伏發(fā)電項目;風險管控
太陽能是一種安全、清潔和近乎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我國的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具有巨大的開發(fā)潛力,特別是利用太陽能光伏發(fā)電在我國發(fā)展迅猛:2011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僅為2.7GW,預計2021年保守估計能達到55GW,新增裝機連續(xù)8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連續(xù)6年全球第一,與光伏發(fā)電相關的技術水平、生產制造產量和企業(yè)實力都全球領先;隨著3060目標的提出,能源體系來到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tǒng)的發(fā)展階段。各省“十四五”光伏發(fā)電裝機目標相繼出爐,伴隨著國家及地方各項利好政策的出臺,新一輪光伏發(fā)電的安裝熱潮已經到來。
一、光伏發(fā)電項目與融資租賃業(yè)務高度契合的原因
(一)融資租賃的定義
融資租賃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租賃物和供貨人的選擇和認可,將其從供貨人處取得的租賃物按合同約定出租給承租人占用和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動。承租人和出租人簽訂《融資租賃合同》,承租人、出租人和供應商三方簽訂《買賣合同》。租賃期限屆滿時承租人可以續(xù)租、留購或者返還租賃物。直接租賃是融資租賃最基本的交易模式,解決的最根本問題是承租人與供應商之間付款條件的問題。
融資租賃在國際上已成為繼銀行信貸、證券融資并之后的第三大融資工具,我國融資租賃市場規(guī)模已經穩(wěn)居全球第二位。
(二)融資租賃天然契合光伏發(fā)電項目的原因
(1)目前光伏發(fā)電項目,特別是集中式光伏發(fā)電項目普遍存在資金需求大、回收期長、資源持有方主體資質較弱等痛點,其融資模式主要有銀行項目融資和融資租賃兩種。銀行資金價格低,但審批條件和提款條件較多,難以在項目前期介入;而融資租賃期限長,天然地契合能源建設項目,特別是直接融資租賃能有效解決建設期承租人資信差貸款難和無資本金痛點,用款方式靈活,可匹配用款需求搭建平滑的現金流,且抵稅效應明顯。
(2)基于設備資產的資金融通是融資租賃的核心特征,融資租賃的交易載體為有形動產,其交易活動具有債權融資+物權融資的雙重屬性。而光伏發(fā)電設備占項目總投資的70%左右,承租人通過融資租賃能夠解決承租人的資金問題,且其權屬清晰、真實存在、能夠產生長期且相對穩(wěn)定的電費收入,完全滿足融資租賃對租賃物適格性的要求。
(3)光伏發(fā)電設備專屬性較強,一般專用于特定項目,作為租賃物單獨處置變現存在一定困難,但通過設定整個電廠股權交易具有較好的流通性。
(4)目前涉足新能源板塊的融資租賃公司,多為能源產業(yè)集團的租賃子公司,具備行業(yè)背景,能夠協(xié)助承租人在產業(yè)鏈上下游獲取較好的資源,一攬子解決承租人融資+建設+運營+處置全流程的服務需求。
二、光伏發(fā)電項目融資租賃的主要風險
(一)信用風險
(1)在融資租賃業(yè)務中,融資租賃公司所面臨的信用風險主要是承租人不能依照租賃合同按期支付租金的風險。一種情況下,承租人融資出發(fā)點并非項目建設,故意欺詐;或是承租人本身存在道德風險,在融資租賃業(yè)務實施后,承租人還款意愿差;另一種情況下,承租人因項目識別、經營不善、外部市場環(huán)境發(fā)生較大變化等原因造成資金短缺,無力償還租金。
(2)供應商在融資租賃業(yè)務中也存在著信用風險。一方面供應商存在著與承租人串通挪用或套取資金,使得本應用于項目建設的資金未能得到保障,可能導致項目爛尾;另一方面供應商在采購、運輸、交付等環(huán)節(jié)也可能因自身能力原因無法良好履約,導致項目建設出現問題對承租人正常償還租金造成不利影響。
(二)建成風險
(1)資金未落實。融資租賃能解決光伏發(fā)電項目總投資70%左右的設備部分資金問題,還有30%左右資金需要承租人自籌解決。若承租人惡意挪用建設資金或其籌資能力有限剩余建設資金未得到落實,極有可能影響項目建成導致項目爛尾。
(2)合規(guī)性瑕疵。光伏發(fā)電項目有幾大核心手續(xù),包括項目備案、符合要求的土地手續(xù)、電網接入意見、環(huán)境評價等。光伏發(fā)電項目建設周期相對較短,且普遍存在邊建設邊取得合規(guī)性手續(xù)的情況,存在未批先建的風險。
(3)建設方能力。項目如期保質保量建成依賴于建設方的施工能力和組織風險,如其本身能力不足或者資金挪用的風險,造成項目未能如期建成或質量不達標導致無法投產運營。
(三)營運風險
(1)設備本身存在的風險。設備機組風險主要存在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設備運作效力以及運作技術落后風險;目前光伏市場發(fā)展速度較快,如果項目使用的光伏設備是即將面臨淘汰情形,就決定光伏項目發(fā)電上限的局限性大,項目所獲得的電費收益也將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光伏設備的使用壽命、質量問題也會影響光伏發(fā)電的長期運作,不僅影響光伏項目的運作效率,也會增加光伏項目后期的設備維修成本,對于承租人維持光伏項目運營帶來影響。而且運維團隊的專業(yè)性不足也將影響電廠運營。
(2)電價調整風險。隨著新能源大規(guī)模高比例的接入,電力消納壓力進一步加大。為解決消納問題,鼓勵新能源發(fā)電企業(yè)參與市場化交易,但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面臨電量電價、輔助服務等多重降價因素,環(huán)境價值未得以體現。由于電價的不確定性,導致承租人足額償還融資租賃租金的不確定性。
(3)電費補貼到位不及時。如融資租賃所涉及項目為帶補貼項目,從近些年的可再生能源補貼到位情況來看,項目的補貼普遍都存在拖欠的問題,可再生能源補貼平均拖欠時間為2年。在人大執(zhí)法檢查組所提供的報告中顯示,目前基金總額僅能夠滿足2017年底前已經并網項目的補貼需求。并且截止到2020年底,國網、南網和蒙西電網的經營區(qū)納入補助的目錄新能源存量項目拖欠的金額為1464.79億元,未納入補助目錄的存量項目拖欠金額為1808.30億元,合計共拖欠金額為3273.09億元。
三、應對新能源項目中融資租賃風險的主要措施
基于上述對光伏發(fā)電項目中融資租賃業(yè)務開展所存在的風險分析,融資租賃公司在光伏發(fā)電項目實踐中風險控制措施主要有:
(一)事前風險控制
(1)針對市場設定目標客戶的準入門檻,一般涉及客戶經營規(guī)模、經營年限、實際控制人、核心團隊的從業(yè)年限、負面信用清單等要素;針對行業(yè)的市場情況設置項目準入條件,一般涉及項目手續(xù)取得要求、投資收益要求、租賃期限要求、償債覆蓋要求、對建設方資質要求、項目融資額度要求等;針對項目技術條件設置基本要求,一般涉及規(guī)模要求、所處地區(qū)光資源及消納情況、主要設備廠家要求等。
(2)通過設計合理的融資租賃交易結構來確保對項目現金流的控制權和電站處置的主動權,在方案中主要設置并在合同中落實以下內容:
第一,承租人以項目中全部電費收費權提供質押擔保;
第二,承租人100%股權質押擔保;
第三,承租人以項目中的租賃物動產提供抵押擔保[2],以升壓站土地使用權及其附屬建(構)筑物(土地產權證明取得后)提供抵押擔保;
第四,有擔保能力的保證人(承租人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融資租賃業(yè)務提供流動性支持與連帶保證擔保;
第五,項目建設期需投保工程一切險,運營期需投保財產一切險和機損險,第一受益權人應為融資租賃公司;
第六,承租人自持項目資本金需先于我融資租賃款且同比例到位;
第七,設置電費歸集賬戶及重要證章照監(jiān)管;
第八,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及合規(guī)性手續(xù)取得情況,設置合同簽署條件和分次付款條件;
第九,項目各方簽訂《項目授權處置協(xié)議》,約定承租人還款發(fā)生逾期,且在有效時限內通過其它還款來源支付仍無法滿足時,則授權出租人對電站進行全權處置。
(二)嚴格履行盡調審查
通過資料收集分析和實地現場調查,重點分析判斷以下情況:
(1)首先項目本身資源稟賦是最有保障的償債來源,需要通過資料查閱和現場調查充分摸清項目稟賦(包括光資源情況、項目電價政策、項目所在地消納情況、項目設備的市場價格水平和項目實際造價、項目合規(guī)性手續(xù)等)、成熟項目的運營成本、稅費政策等情況,如為帶補貼項目,還應充分考量補貼到位時間,進行壓力測試審慎預測,
(2)對融資主體情況進行多方調查,交叉驗證。主要通過審閱文件資料(包括公司工商注冊材料、財務報告、業(yè)務文件、法律合同等資料)、收集外部資料(通過網絡、行業(yè)雜志、業(yè)內人士等信息渠道)、企業(yè)實地調查(查看企業(yè)辦公地點、員工工作情況等)、人員訪談(企業(yè)內部各層級員工、商務合作方、政府機關等)多渠道溝通,以有效解決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風險,對融資主體進行充分的考量。承租人的還租能力越強,則融資租賃公司所承擔的信用風險越低。因此,對承租人進行深入的租前評估是融資租賃公司控制信用風險的重要手段。
(3)對供應商進行摸底。根據掌握的市場行情,合理評估租賃標的物的基本情況和價格,考察主要設備廠家的行業(yè)水平及履約水平、融資款項的付款方式要求、付款節(jié)點與工程建設的匹配度等情況。目前涉足新能源項目的融資租賃公司大部分都有央企背景,在業(yè)務中多與各自集團內施工企業(yè)合作,強強聯(lián)合,有效防范因EPC方建設經驗及能力不足無法按期建成和資金挪用的風險。
(三)事中風險控制
(1)設置完善的合同條款。通過與承租人、供貨人、擔保人等當事人就相關合同條件進行詳細約定,將風險控制措施、放款條件融入合同。
(2)落實放款條件。根據合同文本,對放款條件進行逐條落實,包括但不限于跟進工程進度及手續(xù)辦理情況,結合工程進度控制付款節(jié)奏;落實各項抵質押手續(xù)辦理、約定保險的購買、中登網登記公示等。
(3)及時進行租賃物交付。光伏租賃物并非是一次性全部交付,而是根據項目建設本身的施工進度進行批量交貨,因此需要特別謹慎的對承租人項目施工建設過程、租賃物發(fā)票明細和實際交付租賃物數量進行核對,及時辦理并取得交付文件,完成租賃物特定化的相關工作。
(4)關注收購進展
目前行業(yè)內光伏發(fā)電項目多在建成后進行股權轉讓,因此需關注已鎖定預收購方的市場地位、經營狀況,及時跟進并獲得預收購方的確認文件,并且需提前做好收購預案,提前安排資金置換工作。
(四)事后風險控制
(1)持續(xù)關注項目建設、收購進展、各項合規(guī)性手續(xù)辦理情況及承租人的生產經營情況,并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租后巡查并取得相關佐證資料;
(2)在項目取得土地證后辦理完成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抵押手續(xù),在購售電合同簽訂后及時更新電費收益權質押合同并更新登記手續(xù),項目建成后及時為租賃物購買約定的保險;
(3)加強證章照和電費歸集賬戶的有效監(jiān)管,有效防范承租人法律風險和電費被挪用致使租金無法償還的風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本文對于融資租賃公司在光伏發(fā)電項目開展融資租賃業(yè)務所存在的主要風險分析,并根據這些風險的探討與研究,找到控制風險的實際方法,以高效、融合且針對性的措施來減少風險發(fā)生的概率。隨著行業(yè)形勢的變化,光伏發(fā)電項目融資租賃方面的風險管控仍舊面臨著新的考驗,但主要風險點和風險控制措施基本相同。因此需時刻關注行業(yè)變化,完善風險控制措施,達到有效控制風險的目標,保障融資租賃公司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范艷.芻議新能源產業(yè)國際融資租賃的外匯風險管理[J].財訊,2019,000(029):P.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