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菲菲
摘要:基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要明確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因素有哪些。本文認為一個是教師,另一個是學生,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關鍵地位不容置疑。因為一節(jié)課是否有效,最終判斷標準還是看學生的學習情況,看他們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是否能夠積極思考并準確回答。所以要探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就要圍繞學生設計相應的語文學習活動,讓他們可以在課堂上多思多想。本文主要對這一內容進行簡要分析,首先簡述了教學有效性,其次從三個方面探討了教學策略,希望通過理論的研究可以給實際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有效性
引言:
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就需要圍繞學生來設計教學活動。也就是說,需要將學生當做一個中心,明確學生需要學什么,教師再以此為依據(jù)找到教法 [1]。具體來說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多關注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以及基本性格情況等,這樣綜合性了解之后,就能設計出更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則在教學中只充當學生的引導者。
一、教學有效性
教育是立國之本,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在教育方面的突入力度也不斷加大。隨著而來的是各種教育理念的不斷推出,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升教學有效性。能夠發(fā)現(xiàn)重點在于關注學生的狀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根據(jù)社會的需求,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所以提升教學有效性,最關鍵的就是學生者因素,讓他們可以在課堂上有更高的參與度。不過并不是說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當做重要的那一部分,其他的教學資源地位都不如學生重要[2]。教師不必刻意為滿足學生而做出妥協(xié)和改變。因為在完整的教學活動中必須擁有教材、教師、學生三個要素。如果以學生為本,相應地另外兩個部分就是末,教師和教材的地位以及作用就被嚴重低估了,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是行不通的,教師、教材、學生應當具有同等的地位才是正常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策略
(一)打造探究式課堂,鍛煉學生的思維
探究這項能力,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關鍵的,他們在語文閱讀課堂上若能重視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對于他們未來的學習生活也是大有裨益。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留出探究的時間,給他們設置明確的探究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來理清課文內容。比如在《太陽》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就可以先明確教學的目標,以此設計具體探究問題,比如讓學生把握主要段落結構,了解和太陽相關的知識。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同樣也是難點部分。這一部分內和科學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在當前學科知識交叉融合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激發(fā)他們學習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是十分關鍵的[3]。探究問題可以層層深入,比如第一個探究問題,可以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劃分,概括出每部分的段意。有問題可以讓學生著眼于這篇課文中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讓他們在這一探究問題中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這樣以來,通過具體的探究問題,學生更能提升自己閱讀的能力。
(二)課堂上多提問,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思考。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家教育中,最關鍵的也是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可以不斷地提問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是一種比較直觀、便捷的師生互動方式。提問導學這種方法,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直接將總結好的答案告知學生這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接受的都是老師已經(jīng)思考過的,這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提問導學就是要讓學生敢于思考,更主動地思考。比如在《四季之美》這一篇課文的教學中,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在學生讀課文之前,可以給他們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他們在讀課文的時候,就會有更明確的目標,讀完之后,依然可以不斷的提問讓學生持續(xù)思考,比如全文總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在第一自然段中,春天的美體現(xiàn)在哪里?作者在這一自然段中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又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體現(xiàn)出這一季節(jié)的什么特點?按照這樣的思路,所設計出來的語文閱讀課堂是生成性的,因為學生在課堂上會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加深對這篇課文的理解。
(三)課后讓學生合作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雖然知道課后復習是十分重要的,也會按照教師的要求去主動復習。但是在復習的時候才用的方法是否正確,這不得而知。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有很多學生才用的復習方法并不是很科學的。比如只是將文中的生字抄寫一遍,或者將課文再讀一遍[4]。所以我覺得過程中要讓教學效果能夠長久的維持下來,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就需要在課后給予他們一定的練習方法指導。比如《爬天都峰》課文教學完畢之后??梢越o學生布置多樣化的作業(yè),讓他們你所學的知識進行充分的回顧以及聯(lián)系,比如讓他們思考,題目的《爬天都峰》中的“爬”是否可以換成“登”,讓學生勇敢地將自己的見解說出來??梢宰寣W生針對本篇課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優(yōu)美句子進行摘抄,積累。還可以讓他們對課文中一老一少的對話做分角色朗讀,自由組合讀完之后,說出自己的感悟。這樣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課文,培養(yǎng)他們的深思品質。
三、結束語
在教育中,雖然學生的地位是十分關鍵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凌駕在教室和教材之上。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以育人為根本目的,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就是為了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讓他們可以在課堂上充分參與,并實現(xiàn)更多的能力提升。促使他們可以和教師開展高質量的互動,這樣的課堂才能稱為有效的。
參考文獻
[1] 曾佩. 淺談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文學少年, 2020(33):1.
[2] 李鳳玲.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文學少年, 2019, 000(021):P.1-1.
[3] 張會穎. 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方略探究[J]. 考試周刊, 2019(55).
[4] 鄧麗娟.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語文課內外, 2020, 000(00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