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琴
在祖國燦爛的文化長河中,古詩文是最耀眼一顆星星?!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陶冶兒童美感,培養(yǎng)審美感受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的古詩文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不但可以培養(yǎng)兒童的理解力、記憶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讓古詩文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不斷反芻、發(fā)酵,在默默中開發(fā)他們的智慧,潛移默化地成為學生高遠見識、優(yōu)美人格的源頭活水。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學應“注意誦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領悟內容,培養(yǎng)語感”。我們都知道,古詩文與現(xiàn)代文的語言表達有較大的差異,今天的學生透過文字去了解古詩詞中作者融化其間的情感和意思,自然要經歷一個識別符號、還原以及轉譯的過程。教學實踐中,老師們常常會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多媒體課件,使古詩文誦讀錦上添花,給古詩文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
吟誦,是學習古詩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吟誦既是一個審美的過程,更是一個理解與表達的過程。吟誦并不只是單純的朗讀,吟誦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學生有滋有味地吟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融入音樂背景,助力情感表達
在古詩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能讓學生感受文章的畫面美、意境美,而且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豐富學生情感,給古詩文教學注入活力。筆者曾觀看王崧舟老師執(zhí)教的《長相思》教學視頻。在學生已了解納蘭性德身在征途卻心系故園的基礎上,王老師開始播放音樂。音樂是狂風怒號、悲慘凄涼的管弦樂曲。他讓孩子們閉上眼睛,細細聆聽。待音樂停下后,王老師讓孩子們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說:“我仿佛看到了納蘭性德在床上輾轉反側”,“我仿佛看到了漫漫征途全是崇山峻嶺,高山深澗”,“我仿佛看到了詩人跋山涉水的畫面”,“我仿佛看到了詩人孤獨沉思的畫面”,“我仿佛聽到了邊塞的風如狼嚎一般”……低沉悲愴的音樂帶孩子們穿越時空,與詩人近距離接觸,進行心靈的對話。詩人的孤獨寂寞,對故園的思念,對家中妻兒老小的牽掛,不由自主地從學生的口中流瀉出來。此刻,孩子們的吟誦聲隨音樂而起,這吟誦是一首苦澀卻又不失甜美的思鄉(xiāng)曲,直抵孩子們的心靈。這何嘗不是一種享受?
二、結合吟誦示范,助力語感培養(yǎng)
在古詩中,“吟誦”的“誦”字,就是有節(jié)奏的讀。節(jié)奏的停頓、長短,代表不同的意義;語氣的輕重緩急,傳達不同的情感??梢?,吟誦好古詩,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詩詞的含義,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在學生掌握平仄的基礎上,以優(yōu)美婉轉的《陽關三疊》古箏音樂為背景,播放范讀音頻。第一遍,學生閉眼感受;第二遍,學生睜開眼睛跟隨范讀輔以手勢小聲吟誦;第三遍,送別的畫面和范讀一起展現(xiàn),學生大聲吟誦。經過三次范讀,學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詩歌的節(jié)奏美,語感于無聲處得來,美哉!
三、插入圖片資源,助力入情吟誦
每一首古詩文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但不少古詩文中的人物、地域、事件等距離遙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同樣是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時,
可以插入地圖鏈接,讓學生通過圖片感知“渭城、陽關、安西”的地理位置:渭城在今天陜西省渭河以北,陽關在如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再往西遙遠的地方是新疆庫車附近,才是安西。渭城和安西相距三千多公里,元二當時用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也要走半年多的時間。此時,元二即將遠行,你想對他說什么?有的說:“元二,長路漫漫,一路上不是荒漠就是戈壁,你此去定要保重身體?!庇械恼f:“元二,就此一別,不知何時與君相見,我真舍不得你啊!”……此后,再讓學生帶著與朋友分別的悲傷之情、痛苦之情、難分難舍之情,反復吟誦“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學生在老師的講解之中,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如臨其境,群悅書聲自然余音繞梁、入木三分。
四、引入動畫影音,助力入境吟誦
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謂天下第一快詩。整首詩的教學,執(zhí)教教師通過播放“初聞喜訊——漫卷詩書——放歌縱酒——輕舟返鄉(xiāng)”這樣一組動畫場景,把詩人經歷顛沛流離之后的喜極而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觀看動畫影音了解詩人“喜悅”的原因、“喜悅”的表現(xiàn)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之展開對話引讀:“忽然傳來的好消息,讓詩人感覺這真是喜從天降?。 鄙x:“劍外忽傳收薊北”?!?聽到官軍收復了薊北,我喜極而泣?!鄙x:“初聞涕淚滿衣裳?!薄霸倏纯次业钠拮雍蛢号?,他們一個個喜笑顏開?!鄙x:“卻看妻子愁何在。”“我就胡亂收拾一下詩書,我都高興得發(fā)狂了。”生讀:“漫卷詩書喜欲狂?!薄斑@么好的消息,我要縱情高歌?!鄙x:“白日放歌須縱酒。”“八年了,我的生活顛沛流離,現(xiàn)在終于可以回去了,這是現(xiàn)實??!”生讀:“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跋胂笾哌^三峽,穿過巫峽,來到襄陽,馬上就到了洛陽,好高興??!”生讀:“即從三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弊詈?,老師分別用課件出示隸書、?行書、草書字體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學生反反復復地吟誦,不僅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感受到了詩歌描繪的畫面,不斷加深對整首詩的理解,還加深了對作者創(chuàng)作情感的體會。最后,老師又問學生:“假如你來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你用什么字體書寫?”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草書!因為草書瀟灑奔放,更能體現(xiàn)作者當時的欣喜若狂?!蓖瑢W們再次滿懷激情吟誦這首古詩。學生在反反復復的吟誦之中,對古詩的理解層層深入。
葉圣陶先生說:“令學生吟誦,要使他看著是一種享受,一遍一遍地讀來入調,一遍一遍地體會親切。自然達到熟練的境界?!爆F(xiàn)代信息技術為古詩文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古詩文教學因現(xiàn)代信息技術而嫵媚。愿古詩文教學帶領學生徜徉詩海,愿孩子們用群悅書聲感受詩人筆下噴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點亮今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