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普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以“審美感知”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成為了開展初中音樂教學的著眼點,基于音樂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初中音樂教學成為了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初中階段是學生個性形成和自主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初中音樂教育改革充分抓住了義務教育的階段目標,全面響應新時代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新要求。本文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學理念,把握新課標下的初中音樂教學內涵,立足當前音樂教學現狀,探索性的提出初中音樂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美育;核心素養(yǎng)
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曾說:“沒有一條規(guī)律不可為獲致‘更美的效果起計而破壞。音樂當使人類的精神爆出火花?!币魳肥侨祟愇幕闹匾螒B(tài)和載體,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初中音樂課在美育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促進了學生審美感知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耙砸魳穼徝罏楹诵摹苯虒W理念是對初中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切實響應,進一步發(fā)揮了音樂課程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教”是“學”的前提,“學”是“教”的基礎,只有做好“教”與“學”之間的平衡,才能更好的開展初中音樂教學。基于“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初中音樂教學,要通過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加主動的進行音樂的情感體驗,從而建立更加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一)豐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生在初中音樂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進一步豐富教學的方法,加強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喜愛課堂、融入課堂。例如,在進行珠江巡游配奏的樂曲《迎賓曲》時,便可以利用提問法來進行課程導入,讓學生們想一想有哪些詩詞語句是表示歡迎朋友到訪的,學生們會動腦思考這樣的詩句,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時老師再進一步提問,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心境呢?學生就會進一步去思考、感受,這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從而,順其自然的引入課程主題,進行課程教學。”
(二)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地位,適時進行教學互動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做好與學生的互動是進行音樂教學的重要前提。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學,要突出學生的情感體驗,做好情感的啟發(fā)與互動,讓學生的自我體驗與藝術審美表現相互融合。
(三)注重與生活經驗的結合,加強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音樂是人們抒發(fā)情感、表現情感、寄托情感的藝術。在初中音樂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過程中,要注重音樂教學與生活經驗的結合,加強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例如,第16屆亞運會會歌《重逢》,是通過全網網民和專家投票最高而被最終確定,歌曲從作詞、作曲無不體現了亞洲同胞情同手足的情感。這首歌曲同學們在生活并不陌生,它的創(chuàng)作背景也來源于廣州人身邊的盛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音樂的緊密聯系。
二、遵循聽覺藝術感知規(guī)律,突出初中音樂學科的特點
(一)在音樂傾聽的過程中進行思考
時代的進步促進了音樂接觸渠道的拓展,但是聽覺藝術的首要地位不應該被動搖。在課堂教學中,要辨別課程音樂的特點,恰當的選擇音樂展現的方式,如果音樂本身更適宜采用純聽的方式,而且這樣的方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那么完全沒有必要通過其他方式來實現音樂的展示。
(二)在音樂聽賞中進行學習
音樂聽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途徑,以學生為主題的音樂課堂教學,要突出利用不同的聽賞形式來提高學生對于歌曲的把握,提高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愉快體驗,給學生以完整的音樂體驗。要建立“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綜合”完整的音樂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系統的進行聽賞聯系,培育音樂審美能力。
三、兼顧考慮學生審美角度,注重音樂教學各領域的銜接
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離不開其綜合能力的提升,兼顧考慮學生審美角度,注重音樂教學各領域的銜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和音樂綜合能力,符合當前初中階段音樂教育的方向和要求。當今時代,學生的審美呈現了多元化特點,將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和文化理解方式融入初中音樂教學,能夠有效促進美育實施效果,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
(一)將音樂創(chuàng)編與初中音樂教學相結合
音樂創(chuàng)編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行為,也是學生們比較喜歡的一種音樂體驗方式之一。在音樂的再加工基礎上,學生們可以體會到創(chuàng)作歌曲的樂趣,也可以夯實音樂學習的基礎,讓學生由“感受美”、“體驗美”向“創(chuàng)造美”升華,實現審美能力的自然提升。
(二)將文化意識塑造與音樂課堂教學相結合
文化意識塑造與音樂審美能力提升有互相促進的作用,圍繞提升文化底蘊、樹立文化意識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設置課堂教學情景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建教學情景,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chuàng)新等思維活動,構建結構化知識”。任何音樂作品的誕生都是基于音樂家的生活經歷,因此,音樂教學不應只是對于音樂知識的灌輸,而應將作品置于文化理解之下,引領他們理解世界音樂文化的多樣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導入中,要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從而建立民族文化意識。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升音樂教學的開放性
信息時代為音樂教學提供了更多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促進課堂活力,營造更加貼合教學主題的教學氛圍。教師要利用好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為音樂教學提供更多可能。以《平湖秋月》一課為例,這首曲子出自描繪了月夜西湖的美景,借景抒情、格調清新,廣泛的流傳在粵劇音樂中。作為廣東抒情曲調的代表,這首曲子旋律明媚流暢,音調婉轉,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美景的深切熱愛。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這種音樂畫面與情感,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播放與曲調相宜的畫面,讓大自然的好風光與輕柔秀美的曲調合二為一,使學生在“聽”與“視”的過程中“怡情、增智”,實現教學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初中音樂教學要注重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遵循聽覺藝術感知規(guī)律、注重音樂教學各領域的銜接以及對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真正實現音樂美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