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瑾
乙型肝炎的發(fā)生率極高,相關調(diào)查顯示,目前全球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數(shù)在3億左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會導致終末期肝病或原發(fā)性肝癌,因此,預防該種疾病的關鍵在于切斷傳播途徑[1]。母嬰垂直傳播屬乙型肝炎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為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對其阻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母嬰垂直傳播途徑至關重要[2]。核苷(酸)類似物可有效降低母嬰傳播風險,但長期使用會影響治療安全性,對母嬰身體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因此存在一定應用局限性[3]。本研究觀察替諾福韋酯治療妊娠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2月-2018年2月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妊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0例。研究組年齡21~33(27.56±2.13)歲;孕周24~29(26.54±1.12)周;經(jīng)產(chǎn)婦27例,初產(chǎn)婦23例。對照組年齡22~32(27.77±2.22)歲;孕周24~28(26.66±1.11)周;經(jīng)產(chǎn)婦26例,初產(chǎn)婦24例。2組臨床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可進行比較。本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未接受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相關藥物;HBV-DNA≥2.0×106U/ml,無替諾福韋酯過敏史;用藥依從性較高。排除標準:合并丁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高血壓、心臟??;合并精神類疾??;存在溝通或意識障礙;臨床資料不完整;肝腎功能疾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保肝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葛蘭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153090]300 mg口服,每天1次。直至妊娠結束。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比較2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孕婦血清ALT、HBV-DNA水平,嬰兒HBV感染情況。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2組孕婦血清ALT水平,通過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法進行血清HBV-DNA測定,其中HBV-DNA能檢測出的下限值是500 拷貝/ml。
2.1 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82.00%(χ2=5.005,P=0.02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治療前后孕婦血清ALT、HBV-DNA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孕婦血清ALT、HBV-DNA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孕婦血清ALT、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孕婦血清ALT及HBV-DNA水平比較
2.3 嬰兒感染情況比較 研究組嬰兒HBsAg(+)、HBV-DNA≥100 U/ml占比均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2組嬰兒的HBV感染情況比較 [例(%)]
慢性乙型肝炎是十分常見的臨床疾病,有較大的疾病危害,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特點為發(fā)病率高且傳染性極強,母嬰垂直傳播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據(jù)調(diào)查顯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30%~50%是由于母嬰傳播所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的母嬰傳播方式主要是在宮內(nèi)、產(chǎn)時與產(chǎn)后多個時期。嬰兒出生后應及時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但調(diào)查顯示,上述方式并不能完全阻斷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嬰傳播途徑[4-5]。
美國FDA將妊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藥物治療作為依據(jù),將其治療安全性進行分級,其中臨床觀察及動物實驗中未損傷到胎兒為A級;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藥物治療不會對胚胎造成損害,但無臨床研究能證明為B級;在動物實驗中發(fā)現(xiàn)藥物能殺死胚胎或有致畸影響,但沒有臨床研究能證明為C級;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會損傷到胎兒,但存在明顯的臨床療效,且在治療中不存在其他體外藥物為D級;經(jīng)研究證實會損傷到胎兒機體,女性妊娠期禁止使用的為X級[6]。上市藥物中多為C級藥物,而替諾福韋酯則被列為B級,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較低的耐藥性及較強的抗病毒作用,臨床應用廣泛。
替諾福韋酯作為無環(huán)5-單磷酸腺苷類似物,口服后可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水解,在機體中形成替諾福韋,后通過細胞激酶磷酸化作用促進替諾福韋二磷酸的生成,呈現(xiàn)出較強的藥理活性[7]。替諾福韋酯還可滲透進病毒DNA中,在病毒DNA鏈生成及病毒膚質(zhì)過程中發(fā)揮阻礙作用,效果顯著[8-9]。替諾福韋酯主要用于治療HIV、HBV感染疾病,妊娠期服用替諾福韋酯可有效阻斷乙肝母嬰傳播途徑,且服用該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基本不大,其胎兒的骨骼發(fā)育完善,但服用替諾福韋酯治療期間的孕婦還需對其腎功能與血磷指標進行觀察[10]。需根據(jù)孕婦的身體情況進行相應的判斷,從而調(diào)節(jié)替諾福韋酯的應用劑量,也可為孕婦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
本研究中,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可見替諾福韋酯可有效提升妊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保證母嬰生命安全。使用替諾福韋酯治療時,患者的肝功能得到顯著改善,且乙肝病毒復制有所減少,利于提高用藥安全性,避免流產(chǎn)、母體損傷等并發(fā)癥。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孕婦血清ALT、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梢娞嬷Z福韋酯可有效改善妊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炎性反應,療效顯著。HBV-DNA作為常用的臨床指標,可直接反映宿主感染性與機體中病毒復制情況,當患者HBV-DNA水平提升后,會增加胎兒宮內(nèi)感染的風險。由于孕婦的HBN-DNA水平與胎兒臍帶血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若HBV-DNA處于較高水平,會增加母嬰傳播率,危及母嬰生命安全[11-12]。
本研究中,研究組嬰兒HBsAg(+)、HBV-DNA≥100 U/ml占比均低于對照組,可見替諾福韋酯治療妊娠慢性乙型肝炎,能降低嬰兒感染發(fā)生率,呈現(xiàn)優(yōu)異的母嬰阻斷效果。HbsAg陽性會促進患者HBV-DNA水平的提升,影響母嬰病毒傳播情況,對HbsAg及HBV-DNA水平進行密切監(jiān)測,可發(fā)現(xiàn)患者機體變化情況,幫助患者進行乙型肝炎治療方案的調(diào)整,從而達到更優(yōu)異的治療效果[13]。
總之,替諾福韋酯治療妊娠慢性乙型肝炎的應用價值較高,可降低患者機體內(nèi)部的HBV-DNA水平,對HBV的母嬰傳播途徑進行有效阻斷,達到改善肝功能和保護妊娠期母體的作用。由此可見,替諾福韋酯治療妊娠慢性乙型肝炎,可起到改善患者肝功能和提高HBV母嬰阻斷率的效果,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