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奮
摘要:識字是學生學好所有文化知識的基礎與必要條件,但在小學低年段的語文識字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小學低年段語文識字教學的改進可從以下三方面出發(fā):識字有方、識字有趣和識字有得。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低年段;識字教學;識字有方;識字有趣;識字有得
基于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課程改革的導向,以及教學現狀的亟求,全國的教育聚焦于核心素養(yǎng),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推動教育改革的旗幟已是大勢所趨。本文筆者將聚焦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對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教學進行探究,主要從以下兩部分進行探究:
一、小學低年段語文識字教學現狀的簡單分析
現代心理學家、教育家艾偉認為“所謂識字者謂見形而知聲、義,聞聲而知義、形也?!盵1]但在現實的識字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教學中教師們重點關注的問題是引導學生做到讀音正確、筆順規(guī)范、偏旁部首筆畫正確,忽略音、形、義的結合教學;第二,加加減減是識字教學中常用方法,缺乏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識字興趣不高;第三,識字教學與評價的方法單一,只是單一的分析和提醒,接著抄寫組詞記憶。由此造成低年級學生識字認字能力水平低下,語文素養(yǎng)難以提升。
二、聚焦語文核心素養(yǎng),探究小學低年段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
下文筆者主要從“識字有方”、“識字有趣”“識字有得”三個方面來簡單探究小學低年段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
(一)識字有方
從理解漢字字形與音、義之間關系入手,有理有據地進行識字教學,做到“識字有方”,達到識字的目標。
1.“復形——對照”法,突破獨體字
“復形”,即是追溯這個漢字從產生到演變的過程,恢復構意的字形,通過早期字形將形義關系給呈現出來。這一方法一般需要借助圖片展示、動作演示、故事講述等教學形式得以展示?!皩φ铡?,即是將漢字演變過程中歷經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與揩書重點部位進行比照,通過形象的相似,視覺的感知獲得此漢字之間的聯系,從而加深對漢字音、形、義的理解和識記。
2.“分解——合成”法,突破合體字
相對多部件構成的合體字,需要采取“分解——合成”的方法加深認識與理解。“分解——合成”可作為整體的學習方法,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來學習生字。即是以漢字個體為單位,用字理識字法分解組合的基本字(部件),理解各個部件的功能與含義,接著再讓各個部件合成,清楚其組合后的整體功能與含義。
3.“情景——區(qū)分”法,突破同音字
在識字教學中,同音字、形近字一直是教學的重難點。由此,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中區(qū)分同音字的不同含義以及不同用處。
4.“字族——分析”法,突破形近字
人有家族、民族之分,漢字同樣也有屬于自己的家族,這就稱為“字族”。字族識字是一種將漢字的構成規(guī)律融于課文學習中的一種識字方法,通過構字規(guī)律的察覺可以幫助學生明辨漢子之間的差別,加深對漢字的理解與認識。
(二)識字有趣
漢字與拼音文字有很大的區(qū)別,漢字的學習可以借助“音”“形”“義”三方面功能進行理解與記憶。
1.故事引趣
故事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最具吸引力,如果在平時識字教學中教師巧妙地把書寫規(guī)則蘊含在精煉、有趣的故事中,學生理解與學習起來自然興味盎然、水到渠成。
2.兒歌激趣
富有童真童趣的口訣和兒歌對低年段的小學生來說,這樣子有節(jié)奏感、輕快有趣的口訣和兒歌讓學生饒有興致去記憶與理解。比如把書寫規(guī)則、姿勢要求、易錯筆畫等編成口訣,邊念口訣,邊做動作,在口念與身動中不知不覺間心領神會,了然于胸。
3.游戲加趣
在平時的識字教學中,我主要采用 “猜字謎”、“生字魔法變”、“送字回家”、“讀字賞畫”、“讀文找字”、“孿生辨認”、“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選難認字”、“順口溜”、“眼明手快”、“郵差送信”等游戲方法進行教學,不定期地更換識字教學策略,保持著新鮮感。
(三)識字有得
1.結合語感開展活動,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語感作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中的重要內容,在小學低年段的識字教學中,有效地將識字教學和語感練習結合起來,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學習和理解。如在學習《口耳目》一課時,可以三人一組完成學習,第二個人指著第一個人的相應位置,第三個人進行口語表達,這樣不僅讓孩子形象具體地學到生字,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的理解能力。
2.結合語用開展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能力
語用,即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這一點就要求識字教學做到與生活無縫對接,另外識字教學的課后作業(yè)設計要注重“現學現賣”,可合理讓作業(yè)在生活實際中完成與評價,而非只停留在機械性地抄寫學過的生字、組詞。
3.授之以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筆者認為識字教學可從三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漢字推理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漢字歸類中進行思維訓練和漢字擴詞發(fā)散思維能力。漢字的歸類是在抽象基礎上的歸納,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能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觀察、理解、整理、總結進行漢字歸類,這一過程訓練了學生分析、歸納、類比等邏輯思維能力和思維能力。
4.借音形義,識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魯迅先生曾說:“漢字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盵2]筆者認為可以識字教學可從以下三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對課中感受音韻美”——在識字中巧妙地運用“對對子”的形式反復對讀,感受聲調、平仄和感情色彩的變化,體驗漢字的節(jié)奏之美、聲律之美、音韻之美?!皶鴮懼懈惺苄误w美”——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的間架結構、在田字格中的書寫位置、筆畫的變形、穿插,理解漢字的結構和章法的布置體悟漢字獨特的形體帶給人的和諧平衡、力度感之美。“繪畫中感受意蘊美”——以漢字中的“義”為本,在筆畫組合成“形”后蘊含著豐富的“義理”, 讓漢字形神兼?zhèn)涞刈哌M學生心里。
總而言之, 小學低年段的語文識字教學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做到“識字有方”、“識字有趣”和“識字有得”,讓低年級學生突破識字關,真正做到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艾偉.漢字問題[M].北京:中華書周1949:5.
[2]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1.
(廣州市白云區(qū)大朗小學?廣東?廣州?51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