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梳理在后疫時代血液科病區(qū)實行無陪護管理模式的相關影響因素及針對性的措施。方法:以中國知網(wǎng)(CNKI)數(shù)據(jù)庫為主要文獻數(shù)據(jù)來源展開文獻回顧及綜述。結果:雖然在后疫時代,大多數(shù)患者及其家屬能夠理解醫(yī)院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實行的無陪護管理模式,但患者對親情陪護的需要依舊強烈,血液科病區(qū)實行無陪護管理的困境主要有三個方面。結論:血液科病區(qū)實行無陪護管理模式利大于弊,在實行過程中需提高患者的生活護理質量、加強對集中護理的管理、完善相關配套服務體系。
關鍵詞:血液科;無陪護;病區(qū)管理;綜述;對策研究
1 引言
無陪護管理模式(Without accompanying nursing management mode,WANMM) 是一種圍繞患者展開的全方位病情監(jiān)護與生活質量管理的陪護模式,其主要優(yōu)勢在于加強了對患者的整體護理品質、減少了對患者家庭的影響、降低了患者的陪護經(jīng)濟負擔與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也間接促進了醫(yī)院的病房管理科學化與人性化[1]。楊貴云等人的研究表明,[2]無陪護管理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滿意度、科室基礎護理合格率、危重與一級病人護理合格率,以及降低患者院內感染率(呼吸道感染率)。
雖然此前的研究可佐證無陪護管理模式確有多方面優(yōu)勢,[3]尤其是在血液科等重癥患者集中的病區(qū),該模式可為一級護理無陪護患者的人文關懷、完善的績效考評體系、建立醫(yī)院保障體系及對第三方陪護公司監(jiān)督管理等相關因素整體優(yōu)化研究提供實踐性參考價值,但隨之出現(xiàn)的問題也同樣不可小覷,本文梳理了在后疫時代血液科病區(qū)實行無陪護管理模式的相關影響因素,并積極探索了針對性的措施,為優(yōu)化無陪護管理模式,提高病區(qū)管理綜合效益提供了參考。
2 血液科實行無陪護管理模式的影響因素
2.1 國內研究概述
血液科患者多為重癥,具有起病急、病程長、治療效果在短期內并不明顯、病情惡化可能性高等特點。楊萍等人的研究認為[4]血液科的患者及家屬因其病情特點可能面臨的巨大心理壓力和經(jīng)濟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會形成難以溝通、恐懼、急躁等負面情緒,繼而將這種情緒轉移到醫(yī)務工作者身上。
據(jù)秦艷研等人的研究表明,[5]血液科患者在住院期間由于其免疫系統(tǒng)、腎功能減退導致患者增加發(fā)生骨質疏松、營養(yǎng)不良、跌倒的可能。據(jù)付其剛及俞向梅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6][7]血液科的患者因其病情較重,家屬往往實行長時間陪護,護理人員會減輕對患者的護理觀察和減少巡視病房的次數(shù),但家屬在對患者的陪護過程中施行的一些陪護方式和防護措施并不嚴謹,最終導致陪護效果并不理想。
姚麗萍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8]盡管家屬陪護存在諸多弊端,血液科多數(shù)患者仍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家屬陪護,其主要原因來自親屬對患者日常需求的了解與情感支持,此外,相較于醫(yī)護人員,親屬在保護患者隱私與自尊方面更容易獲得患者的信任。
閆穎等人的研究表明,[9]我國受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影響,大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間對親情的需要是醫(yī)護人員不能替代和給予的,盡管多年來隨著我國護理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護理人文關懷一度受到重視,但在實際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往往難以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身心照顧。
綜上,血液科患者對親屬陪護的需求是基于生理、心理、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10]。
2.2 國外研究概述
無陪護管理模式最早起源于西方世界發(fā)達國家及地區(qū),這可能與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有關。根據(jù)相關研究顯示,在新加坡的大多數(shù)綜合醫(yī)院已經(jīng)完全實現(xiàn)了病區(qū)的無陪護管理模式,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的全方位評估實施相對應的生活護理,這種相對完善的無陪護管理體系依賴于新加坡強大的科技基礎和明確的責任制度[11]。而在美國,無陪護管理服務更像是一種商品,患者可以通過被納入國家健康保健計劃和州/聯(lián)邦聯(lián)合保健計劃支付合理的無陪護管理服務費用。[12]與我國相距不遠的日本則通過實行“全體國民保險”制度以支撐無陪護管理體系的建設,借鑒世界各國無陪護管理模式的體系建設,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除卻患者自身的需求,為患者解決對應的費用是實行無陪護管理模式的關鍵。
3 討論
現(xiàn)有研究表明,[13]不恰當?shù)呐阕o行為不僅會干擾正常的醫(yī)療護理活動,還會影響病區(qū)的整體環(huán)境。白雅萍等人的研究認為,[14]實行無陪護管理模式既是全面提高優(yōu)質護理的重要舉措之一,更是相關部門提出的關于落實護理基本職責的重點要求。付海英等人的調查顯示,[15]患者在對自己是否有親屬陪護對患者的病情控制、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程度及自我情緒控制沒有影響,這對未來無陪護模式的開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
目前,血液科病區(qū)實行無陪護管理的困境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是來自于患者及其家屬本身,由于血液科患者多為罹患重癥人群,其對親情的需要更加強烈,因而對無陪護管理模式產(chǎn)生強烈的不滿情緒,這在吳玉娟等人的研究中也得到了佐證[16]。而譚哲紅的研究認為,[17]患者家屬對醫(yī)院實行無陪護管理雖然能夠理解但并不能予以支持,其原因主要來源于家屬對在無陪護期間患者在院內發(fā)生的各種意外會產(chǎn)生對醫(yī)院的質疑,從而對醫(yī)院在無陪護管理過程中造成極大的阻礙。
其二是來自于護理人員,據(jù)相關研究表明,護患之間產(chǎn)生良好溝通可提高護理質量,增進護理人員對病人的了解,降低護理差錯事故的發(fā)生,降低病人的投訴率[18]。在病房實行無陪護管理的過程中,部分護理人員沒有貫徹實行護理人文關懷,阻礙了病房實行無陪護管理模式的工作。
其三是源于無陪護病房產(chǎn)生的相關費用難以使患者接受,根據(jù)鄭夢潔的研究發(fā)現(xiàn),[19]通常來說實行無陪護管理模式,患者需要向醫(yī)院指定的第三方陪護機構支付集中陪護費用,這部分費用往往難以使用醫(yī)保報銷,對于部分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患者是難以使其接受的。
針對血液科實行無陪護管理模式,相應的實施對策有[20]:一、提高患者的生活護理質量,具體表現(xiàn)為通過加強基礎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從而增強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二、加強對集中護理的管理,醫(yī)院應積極與第三方陪護機構展開合作,并加強對其陪護人員的集中管理,定期培訓陪護人員并提高考核標準,只有通過考核的人員方能被醫(yī)院錄用;三、完善相關配套服務體系,醫(yī)院應定期將患者的相關情況匯總后與其家屬溝通聯(lián)系,同時解決外地或病情危重患者家屬的實際困難。
參考文獻:
[1]于利雙,黃海玲,肖瀟,張艷芳,王雅聰,趙有紅.無陪護管理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02):33-34.
[2]楊貴云,鄭超,劉霞,陳敏.科室無陪護護理模式及成效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4):1260-1262.
[3]冀永紅,高東來,李瑾,李霞,陳星.“136興醫(yī)工程”領軍心內科實施無陪護理模式的成效探討[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17):3037-3039.
[4]楊萍,王晶,田磊,景紅梅.血液科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中的醫(yī)患溝通能力培養(yǎng)[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33(01):11-13.
[5]秦艷妍,張小花.影響血液科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險因素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07):17-19.
[6]付其剛,尚會強,李列寬,蘇小林,宋宇春,劉永,楊亦彬.老年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家庭關懷度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24):6204-6206.
[7]俞向梅,王志福,楊紅清,蔡晶,黃子杰.基于血液體檢數(shù)據(jù)的老年人健康危險因素可視化[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04):43-46.
[8]姚麗萍,諶晨,吳曉倩,馬麗萍.健康教育對急性白血病患者主要陪護者依從性及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7(04):167-169.
[9]閆穎,徐玉麗,任利麗,關銳.住院患者的陪護需求調查[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7,29(21):88-89.
[10]王大毅,趙娟.住院病人陪護人員對陪探視需求的調查[J].護理研究,2016,30(08):990-991.
[11]]Chun-Hung Cheng,Yong-Hong Kuo. RFID analytics for hospital ward management[J]. Flexible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Journal,2016,28(4):
[12]Rathore Asmita Muthal,Sachdeva Poonam,Batra Swaraj. Obstetric Protocols for Labor Ward Management[M].Jaypee Brothers Medical Publisher Pvt Ltd:2005-01-01.
[13]王芳,金春琴.行動研究用于老年干部病房陪護管理的效果[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8,26(13):51-52.
[14]白雅萍,林媛媛,金婷,陳媛.基于“六化”管理模式在無陪護醫(yī)院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21,36(03):280-283.
[15]付海英,陳佳麗,寧寧,李佩芳,李曄,袁秀蓉.后疫時代下骨科患者陪護需求現(xiàn)狀及其效果分析[J].四川醫(yī)學,2021,42(07):731-736.
[16]吳玉娟,秦勤,唐菊英.無陪護管理對降低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醫(yī)院感染的效果[J].河北醫(yī)藥,2016,38(03):468-470.
[17]譚哲紅.醫(yī)護助一體化服務模式在無陪護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06):116-118.
[18]唐玉萍.護患溝通的護理研究[J].家庭護士,2007(23):30-32.
[19]鄭夢潔.陪護管理在老年科病房的重要性與對策[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20,28(10):233-234.
[20]馮媛媛.淺析血液科“無陪護病房”模式的阻力與對策[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27):268-269.
作者簡介:王春蕾 性別:女 、出生年月日:1997-01-13 、 貫籍:甘肅省天水市、民族:漢、學歷:?本科、職稱?:護士、研究方向:?癌因性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