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當今世界最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它不止作為一門語言和交流工具,還被提升至必備技能的范疇。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學習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包含“聽”與“說”在內(nèi)的語言技能則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關鍵?!奥牎币牰罢f”要說清,這兩方面技能的逐一攻破和有機整合,是切實提高英語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英語學習;聽力;口語;訓練方法
一、 引言
英語作為現(xiàn)代社會最重要的交流語言之一,在當今世界使用人數(shù)眾多、適用范圍廣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過往幾十年里,我國的英語教學逐步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巧提升至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這個轉(zhuǎn)變絕非偶然,因為教育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對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既是應試教育的一部分,更是未來青年學子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能力之一。
眾所周知,“聽、說、讀、寫”,即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是英語語言學習的四項基本技能。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英語對聽、說能力均有極高的要求。文章將立足于學生,著重從“聽、說”兩方面進行展開,論述在當今時代,學生應如何切實提升英語能力。
二、 “聽”需聽懂
“聽”,即聽力能力,其重要性表現(xiàn)在:一方面,在我國現(xiàn)行的考試體系中,聽力部分占據(jù)很大的比重,例如在CET4中占試卷分數(shù)的35%;另一方面,聽力能力在國際交流中必不可少。為切實提升學生的聽力能力,文章將著重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聽力訓練方法。
(一)單詞:聽背
聽力最重要的是要“聽懂”,而許多學生之所以“聽不懂”,其首要因素就是詞匯障礙。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同學在背誦單詞時往往會一邊念著單詞發(fā)音,一邊在本子上不停地抄寫單詞,如此反復。但實際上,該做法的效率和效果都不好;其結果往往是學生復習了許久,卻仍躊躇不前。網(wǎng)上曾有笑話說:很多人買單詞書,幾年后就只記得一個詞“abandon”,根源就在于該記憶方式使他們無法堅持。
因此,文章建議學生應該采取另一種背單詞的方式:“聽背”,顧名思義,即邊聽邊背單詞,具體做法是:將單詞書所附帶的音頻用MP3播放器或智能設備的音頻軟件打開,然后播放某個單詞表,一邊耳朵要熟悉單詞的發(fā)音,一邊用眼睛熟悉單詞的拼寫和含義。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多次聽和看來強化單詞的記憶,每個列表可以多聽幾遍;如若可行,還可以選擇變速聽,將單詞的語速提至1.25、1.5、2倍,這樣可以節(jié)省時間并強化記憶。只有當對每個單詞的發(fā)音熟悉了,產(chǎn)生肌肉記憶,才能加快在整個詞匯、句子中對這個單詞含義的反應,這是聽力訓練的重中之重。同時,還可用這種方法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每播放一個單詞后按一個暫停鍵,考查自己是否能及時反應單詞的含義和拼寫,然后再聽其中文意思進行檢驗。
(二)精聽:聽譯和聽寫
這是聽力訓練的第二層次,無論是英語能力稍強或薄弱的同學,都應該完成精聽步驟以鞏固、提升聽力能力。通常做題時,我們會聽一遍對話或短文,然后根據(jù)題目選擇選項,最后核對答案。但是,答案的正誤僅是次要的,如何真正地聽懂、理解聽力材料的意思才是關鍵;一旦能明白聽力材料的意思,選出正確的答案就是自然而然的。這就需要精聽,它與泛聽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泛聽,即廣泛地聽,大致了解聽力材料的意思;精聽,精確、精準地聽,捕捉聽力材料的確切意思,以此提高耳朵的敏感度與提取信息的能力。
精聽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聽譯和聽寫,前者是針對英語能力稍好的同學,后者是針對英語能力薄弱的同學。聽譯,即在精聽的時候,每聽一句話,能夠用中文意思把這句話翻譯出來。比如“Now again there is a great debate about when the Clovis people first arrived in the America”,聽到這句時,腦袋中要反映出其含義:“關于克洛維斯人第一次到達美洲的時間存在著很大的爭議”。這個意思僅需自己能明白,并不需要用非常成熟的語句去表述。而聽寫不同,聽寫指的是聽到這句英文時,要盡可能將每個單詞都準確地寫下來,但像剛才句子中“Clovis”這種特殊名詞就不作要求。每句話可以多聽幾遍,但最多不超過5遍;若依舊聽不懂,就繼續(xù)聽下一句。當完成一個對話或一篇短文時,對聽寫內(nèi)容進行訂正,然后再重新去聽。這時候往往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于很多原先模糊的話“居然”就都聽懂了。
(三)變速聽
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聽力訓練方法,不僅適用于聽背單詞中,也適合于精聽。當我們通過聽譯或聽背的方式明白了對話或短文后,可以進行變速聽力訓練,將原先的語速調(diào)整至1.25、1.5、2倍聽,看此時語速加快后自己是否還能及時反應過來。這個步驟要逐級進行,即速度要逐漸增加;假如一下子提升至非??斓乃俣?,但是自己的反應完全跟不上時,這時候的聽力訓練就失去效果了。最后,完成加速聽后,再將語速調(diào)回最開始的速度,你會發(fā)現(xiàn)原先你覺得很“快”的語速這時候變得很“慢”了,而你就可以輕松地聽懂了。
(四)跟讀
許多人在聽力時會反映這樣一個問題: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稍長時間的短文。對此,建議學生進行跟讀,即在播放聽力時,每句話進行小聲的跟讀,但這種讀是嘴型跟上,不是要大聲朗讀。跟讀訓練能提升學生聽力時的注意力,也可以增強自己反應出每個單詞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也有同學反映進行跟讀時,過多注重于跟著讀反而忽略了去反應該句話的整體含義。因此,各人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聽力方法,以聽得懂為主要目標。
三、 “說”要說清
“說”,即口語能力,這往往是中國學生最薄弱的一環(huán),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母語的影響和缺少英語氛圍??谡Z能力的訓練,既包括需要學生能夠準確發(fā)音、讀好每個單詞,還包括組織用詞、語句的表達能力,同時還涉及語音、語調(diào)的問題。對于基礎口語來說,前兩者更為重要。
首先,準確發(fā)音需要學生對于基本音標的掌握。即便很多學生在小學、初中時曾學習過音標,腦子里能夠反映出來某個單詞的音標組成,比如“man”的音標是[mn];但實際上,很多學生卻無法掌握標準的發(fā)音,例如這里的長元音[],其發(fā)音部位并不在嘴巴,而在舌頭后部,發(fā)音時并不需要使勁張大嘴巴,而是將舌根往下壓,這樣能夠不費力地發(fā)出飽滿渾厚的[]。
一個典型的現(xiàn)象是:人們往往聽自己說話時的聲音和用語音設備錄制下來的自己的聲音有所區(qū)別。這在口語中也是如此,很多人在念單詞時,自認為是標準的;但其實,如果你用軟件錄下來去聽,再與標準發(fā)音進行比對,就能明顯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因此,這也帶給我們一種很好的訓練口語方式:結合軟件,例如智能手機的語音備忘錄或者電腦的軟件例如“Ocenaudio”等,將自己每次練習的發(fā)音錄下來,與標準的發(fā)音進行比對(可以參考一些詞典軟件的發(fā)音即可),聽出區(qū)別之后進行模仿和調(diào)整。同時,借助錄音軟件,還可以看到自己讀音的波形,這對認識發(fā)音問題也有很大幫助。例如,讀“fish”這個音時,重點是讀元音[I]時要把舌頭向下壓,這時候整個音是連續(xù)的;如果舌頭不向下壓,讀音可能分開,在波形中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二者的區(qū)別。
其次,即使有些同學的發(fā)音不錯,但是在交流中卻往往“無言以對”,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無“話”可說。換句話說,他們沒有語料。對于中文,我們很容易把詞組成句子;但是英文,我們要說一個句子,即使腦子已經(jīng)反應出幾個名詞,但是卻始終很難貫穿成完整的句子。因此,同學們還要多積累一些連詞,比如“by doing it”“as a result”“in which case”等,可以更好地把想表達的意思串聯(lián)成句;對于一些客觀問題的回答,還可以用一些簡單的語句去豐富它的形容。例如,在交談時某同學遇到這樣一個問題,“What do you like to relax yourself?(你喜歡怎么樣放松自己?)”對于這樣的問題,去反思為什么讓自己放松,就是一個豐富語料的過程。很多學生往往課業(yè)壓力大,有很多作業(yè)和考試需要完成,這讓他們十分壓抑,所以需要聽一些音樂來放松自己。因此,可以表達為“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You know,nowadays students lives are very stressful. Everyday we have a lot of assignments and exams,which drive us crazy. So if I can use smart phone to enjoy the music,I can relax and unwind.”不難發(fā)現(xiàn),該句的用詞、句式都比較簡單。很多中國學生的誤區(qū)是想用很高級的表達,包括很多較難的詞匯或者從句;但事實上,好的口語表達就如同我們?nèi)粘=涣?,人們也鮮少將書面語帶入日常交談,而僅需將我們想說的意思用簡單的語句表達,并用一些連詞加以串聯(lián)即可。
口語能力的訓練更是一種交流能力的訓練。在目前的高考英語、四六級英語、考研和考博英語中,基本上是不涉及口語部分的,因此很多同學雖然英語考試能取得高分,但是口語卻是薄弱項。我們應該明白的是,口語能力在當今社會扮演著愈發(fā)重要的角色,例如很多國際會議都是用英文進行交流的,或者出國旅游中也都需要使用口語。有意識地加強口語能力的鍛煉應該越早越好,比如單詞的發(fā)音,如果能盡早打好基礎,形成一個標準的發(fā)音模式,對于口語和聽力均有極大的幫助;反之,一旦以錯誤的發(fā)音形成一個習慣性的發(fā)音模式,會給未來階段的調(diào)整帶來十分大的挑戰(zhàn)。
四、 結語
綜上所述,“聽”與“說”是英語能力的重要基本組成要素,這兩方面技能的訓練對于英語能力的提升是缺一不可的。但是,它們并非獨立的孤島;相反,雙方是相輔相成、共同進步的。只有將聽、說能力逐一訓練并有機整合,才能切實提升英語能力。同時,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這四個方面能力的提升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都需要在日常學習中多積累、多嘗試,方能實現(xiàn)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徐亭亭.關于影響中國學生英語聽力理解能力因素的調(diào)查[J].新東方英語,2019(10):142.
[2]董煥玲.母語影響下的學生英語口語錯誤分析[J].海外英語,2020(5):1-4.
[3]王渭江.學生托福口語存在問題及提升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6):98-99.
作者簡介:王碧英,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qū)朝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