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剛
摘 要:高中是學生學業(yè)最重要也是最有壓力的階段,對大多數教師來說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了教學的難題。生活化教學一直都是大眾所呼吁的教學方式,但是如何將它有效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也是值得商榷的問題。本文主要是闡述生活化教學在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的應用,就是生活化教學的目標要有所明確,搜集相關的生活化教學素材,開創(chuàng)生活化教學的教學環(huán)境,最終順利開展生活化教學實踐。通過這一系列的生活化教學應用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高中是學生學業(yè)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基本養(yǎng)成,而且還有高考的壓力,這個階段是學生知識掌握最快最高效的時期,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就顯得很重要。歷史是每一個學生都要了解學習的,高中歷史將古今歷史有個全面的介紹,學生需要了解的時間跨度相對來說太過巨大,而且在歷史轉變中有很多思維觀念都發(fā)生了變化,學生可能不太能理解歷史人物的做法,也不了解歷史中的變法、革命、戰(zhàn)爭對于歷史推進有什么影響。對于大部分高中學生來說學業(yè)比較繁忙,他們一般不會去學習補充歷史知識,這個時候他們的學習資料一般只有歷史教科書,因此,《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了對于歷史教科書的要求: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內容選擇要保持其客觀性,要有正版史書印證,保證其正確性,還要有一定的時代性,再有就是基礎性,也就是基礎歷史事件一定要涵蓋進去,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種很重要的歷史事件,學生一定要有所了解;還有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順序:夏、商、周、秦、漢、三國、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都要有所了解。這些繁雜的知識對于學業(yè)繁忙的高中生而言只靠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做到了然于胸。高中歷史教科書編訂的目的是開闊學生的視野,畢竟“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探索意識。正是因為人類歷史太過久遠,再加上歷史發(fā)展太過復雜,學生需要一種簡單有效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慢慢地歷史教師發(fā)現,生活化教學不僅僅可以運用到語文、數學這類科目,對于歷史教學同樣有效。通過實際生活事件以及實踐體驗能夠深入理解歷史,挖掘教科書以外的知識,讓學生了解歷史事件在現在看來為什么存在不合理之處,促使學生能在生活中更好地學習并體驗歷史,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高中歷史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高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一、樹立生活化教學的教學目標
做任何事以前都要確定一個目標,高中歷史的教學活動也是如此。所謂教學目標就是教師制訂的指定時間內期望學生達到的學習效果,對于任何學科來說,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目標的設定一般都是一學期中一個大的教學目標,這個大目標可以分成一章一個小目標,教師的教學就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并且一直圍繞教科書內容展開。教師在講解新章節(jié)的歷史時要先搜尋資料全面研究教學內容,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理解歷史事件,并且教師自己所理解的歷史要與歷史資料相互照應,課上在引入時要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引入語,可以是歇后語、古詩甚至是一個詞匯,然后就開始講解新的歷史內容。對于歷史知識先進行簡單的講解,讓學生對歷史知識有個大概的了解,之后就可以詢問學生從這個歷史事件中可以明白什么,了解學生對于歷史的看法,在學生發(fā)表看法的時候,適時引導學生在分析歷史時,要結合當時的時代特點以及國家發(fā)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國家命運的關心,以及對于世界格局的洞察。少年強則國強,教師在講解歷史時要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意識,讓他們明白愛國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從而慢慢使學生成為積極向上、熱愛祖國的優(yōu)質人才,最終為祖國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雖然說歷史的最終教學目標有些遠大,但是并不能影響教師教育教學的熱情,在日常的歷史教學中,要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心理特點,在樹立他們正確“三觀”的時候不能給他們太多的壓力,如果發(fā)現學生有一些消極的想法也可以引用歷史名人的事件來啟發(fā)學生,這不僅會對學生學習產生影響,對于他們以后的生活工作,也有著很大的啟示作用。而且歷史的學習不僅僅讓學生了解祖國的發(fā)展歷程,同時也能了解世界格局,讓學生明白祖國當前所處的地位,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的同時,也避免出現“夜郎自大”的笑話。
二、搜尋生活化教學素材
歷史是真實發(fā)生過的,所以它總會在生活中留下痕跡。很多人都說時間是一個很絕情的東西,它的流逝悄無聲息,看不到,抓不住,就像天邊的煙霞,迷人卻有縹緲。其實這是對于時間的偏見,雖然它流逝了,但是它并沒有消失無蹤,它匯聚成了歷史,積攢成了底蘊,我們身邊的所有都經過了時間的沖刷和歷史的打磨,所以歷史隨處可見。教師要想充分開發(fā)、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歷史資源,強有力的文化積累以及文化底蘊十分重要,所有人都想成為那種看到茶腦子里就是茶的歷史,看到酒腦子里就是酒的歷史,無所不知的人,對于歷史教師來說這或許是最高境界,生活中的萬事萬物都可以轉化成教學的素材。大多數歷史教師并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但是網絡是現代最有影響力的發(fā)明,任何事情都可以在網絡查找,全面了解自己教授的內容,并且要有靈活的思維,去發(fā)現捕捉學生的興趣,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盡量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始一堂課。身為一名歷史教師,除了有較深的文化底蘊以外,能吸引學生的口才也十分重要,同樣是生活化教學,如何用自己的語言抓住學生的興趣是關鍵。所以教師要想開展高效的生活化教學課堂就必須全面提升自己的職業(yè)技能。然后,就可以結合自己所找到的歷史素材來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可以引入名勝古跡、詩詞歌賦等來渲染那些略顯乏味的歷史知識,同樣的如果教師語言表達能力強的話,也可以編順口溜來幫助學生記憶。
三、開創(chuàng)生活化教學的教學環(huán)境
對于歷史學科來說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其實并不是太難,因為歷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歷史之所以稱之為歷史就是因為它離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時間差,學生雖然可以從課本上了解知識,卻不能理解歷史人物的思維,就像我們現在都提倡思想自由,但是歷史中卻真真實實存在思想禁錮的時代,我們現在都提倡言論自由,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中卻有因為一個字就能抓人而大興文字獄,流傳最廣的便是“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這句詩只是對于風總把書吹亂的牢騷卻能引來殺頭的禍事,還有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一腔孤勇,明知是錯卻不得不執(zhí)行的愚忠,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都是不能理解的事情,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他們也不能理解“血流漂杵”的慘烈,所以教師就可以開展生活化教學來讓他們加深印象,當然不是讓他們“實戰(zhàn)模擬”,而是通過生活中的工具,比如PPT、音響等渲染氛圍,讓學生知道所謂歷史除了“夜不閉戶、青山綠水”還有“尸橫遍野、馬革裹尸”,從視頻和音頻中更深刻地了解歷史,培養(yǎng)他們的國家榮辱感,讓他們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然一些簡單的事件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配上背景音樂加上學生“稚嫩”的表演同樣也是生活化的教學。還可以對一個歷史事件進行辯論,最常見的辯題就是秦始皇的功過幾何,還有就是對曹操“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該如何評價,等等,讓學生自己搜集辯題相關資料,加深他們對于歷史、對于人物的理解。
四、開展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
所謂歷史實踐當然不是說真實地模擬歷史中的事件,而是多看、多讀。歷史其實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歷史存在于一張張發(fā)黃的書頁中,但是歷史一直都不僅于此。歷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或者欣賞那些名勝古跡的圖片,讓他們可以“親眼”見證歷史的沉淀,可以讓他們感受傳統禮儀,比如:在某一節(jié)歷史課上并不是像傳統的“起立,老師好”一樣開始一堂課,而是運用古時的禮儀,讓學生感受歷史到底影響了我們什么,感受古時禮儀所蘊含的精神。
結束語
高中歷史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它對于學生“三觀”的養(yǎng)成極為重要,因為歷史會告訴你,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是很純粹的。生活化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培養(yǎng)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有重要作用,該如何完善與提升還需要所有人的共同探索。
參考文獻
[1]李紅.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C]//2020年“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林靜.新時期高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培育中生活化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0(29):123-124.
[3]陳維國.淺談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20(9):99.
[4]戴鴻征.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22):52,77.
[5]楊玉華.基于生活化教學的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路徑[J].遼寧教育,2020(15):41-43.
[6]段光宇.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20,9(23):143-144.
[7]楊玉華.生活化教學在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中的實踐探索[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20,35(3):76-78,137.